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四针法与五针法免疫接种在狂犬病Ⅲ级暴露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基于四针法与五针法免疫接种在狂犬病Ⅲ级暴露中的应用对比。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社区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入的狂犬病Ⅲ级暴露患者90例进行研究,按自愿选择免疫接种方法分为两组均4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五针法,研究组实施四针法,观察两组疫苗费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症状。 结果 研究组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15.56%,与研究组13.33%之间发生率无差异,两组不良反应各项症状上无差异,P>0.05。 结论 狂犬病Ⅲ级暴露中使用四针法更加经济,不良反应持续持续时间较短,接种次数减少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
关键词:四针法;五针法;免疫接种;狂犬病;Ⅲ级暴露
【中图分类号】 R1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731-4856(2022)04--0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可直接严重损害大脑中枢神经,死亡率高达100%[1]。狂犬病病毒主要在犬、猫等哺乳动物及翼手目动物中传播,主要经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感染人体后可导致患者出现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瘫痪等症状,目前被认为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2]。狂犬病暴露后需要及时正确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病疫苗与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是有效预防狂犬病的措施。Ⅲ级暴露为狂犬病暴露最高等级,处置治疗相比Ⅱ级暴露复杂、繁琐、难度高,暴露人群安全性降低,导致狂犬病发病率增高,因此规范化处置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常用的疫苗接种方案包括四针免疫法和五针免疫法,五针免疫法是传统的疫苗注射方案,国际上较为推行四针免疫法[3]。因此本文通过将四针法与五针法纳入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社区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入的90例狂犬病Ⅲ级暴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自愿选择免疫接种方法分为两组均45例。纳入标准[4]:①均为Ⅲ级暴露者;②无狂犬病疫苗既往接种史;③符合我社区伦理委员会认可。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者;②Ⅲ级再暴露者;③近期应用免疫抑制药物。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为23-67岁,平均年龄为(32.16±28.12)岁;致伤动物:犬21例,猫17例,其它7例。研究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为23-66岁,平均年龄为(32.32±28.23)岁;致伤动物:犬22例,猫15例,其它8例。上述基本资料之间,无差异,P>0.05,可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对患者进行伤口处理、狂犬病疫苗接种及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注射。两组接种的狂犬病疫苗均为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43090,0.5mL/支),将0.5mL灭菌注射用水注入1支狂犬病疫苗西林瓶中,将疫苗摇至完全溶解,呈均匀澄明液体,此为1剂狂犬病疫苗。注射方法为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3岁及以下婴幼儿可选择在大腿前外侧区肌内注射,禁止臀部注射[5]。
对照组采取五针法,第0、3、7、14、28天各接种1剂。研究组实施四针法,第0天接种两剂,在左右上臂三角肌肌内或左右大腿前外侧区肌内各接种1剂,第7、21天各接种1剂。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疫苗费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症状。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t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疗效及疫苗费用
所有患者均存活,研究组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狂犬病也被称为疯狗病 、恐水症,主要指狂犬病毒导致的累积中枢神经系统的烈性疾病,属于人畜共患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6]。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机体,潜伏期在3个月内,能够迅速发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恐水、怕风、吞咽困难、恐惧不安等,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病死率达到100%。该疾病传播途径为病毒感染的家畜、野生动物咬伤、抓伤等,导致病毒自破损皮肤传播至人体内,在神经索内向中枢神经向心性移动,进而导致狂犬病的发病。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该病,因此及时正确有效的处理暴露伤口和规范接种狂犬病疫苗,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可降低狂犬病发病风险。目前我国常用的疫苗接种方案包括四针免疫法和五针免疫法。其中五针免疫法是传统的疫苗注射方案,按照暴露后 0d、3d、7d、14d、28d的程序进行注射疫苗,注射次数多,周期长,患者的依从性较差[7]。因此国际上开始推荐四针免疫法,在暴露后当天双侧上臂三角肌同时注射等同剂量疫苗,于暴露后7d、21d各接种1针。此方案与传统方案相比,能够快速完成免疫疗程,减少患者就诊次数,接种周期由原来的28d缩短至21d,且接种日期方便记忆,提高了全程免疫接种的完成率,降低因未完成免疫接种而导致狂犬病发病的人数,提高患者依从性,增强免疫效果。且四针法价格较低,且不良反应持续时间较短。狂犬病疫苗按时按量全程免疫是促进机体产生抗狂犬病抗体的关键,狂犬疫苗是一种异源性物质,接种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影响接种依从性和免疫效果。在接种疫苗后身体能快速的产生保护性抗体,传统的五针免疫法,接种周期长、费用高、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而现在国际上较为推崇的“2—1—1”免疫方案是在暴露当天接种2针,随后在第7天和第21天分别再接种1针。其优点为注射周期短,减少了患者就诊的次数,降低了医疗成本,使患者的依从性提高。
综上所述,狂犬病Ⅲ级暴露中使用四针法价格更低,不良反应发生持续时间较短,临床需要监测好患者不良反应,确保疫苗接种安全。
参考文献:
[1] 罗静霞,吕新军,张丽芳,等. 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Zagreb和Essen方案接种后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21,35(6):612-618.
[2] 黄竹航,苏家立,郑慧贞,等. 狂犬病暴露后使用“2-1-1"程序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3年免疫持久性及2剂加强免疫效果观察[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23(5):607-612.
[3] 吴景文,肖国良,华伟,等. 南昌市“狂犬病暴露人群处置情况统计软件”的数据分析与应用效果评价[J].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39-42.
[4] 萧惠来. FDA《狂犬病:为暴露后预防的被动免疫成分研制单克隆抗体鸡尾酒供企业用指导原则》介绍[J]. 药物评价研究,2021,44(10):2134-2143.
[5] 苟长春,叶润华,梁伟,等. 120例狂犬病暴露者应用狂犬疫苗与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预防狂犬病的效果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2021,37(9):853-855.
[6] 茅蓉,金安宝,吴益康. 浙江省嘉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犬伤门诊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分析与思考[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0,31(6):730-734.
[7] 杜剑,左永波,陈庆军. "优拓"引流条在手部猫咬伤狂犬病暴露Ⅲ级伤口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1,16(9):1060-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