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回族建筑中的中式元素浅析

颜梦 冉汤纯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2期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概述回族建筑,并对研究回族建筑中的中式元素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例举出回民建筑中的相关中式建筑元素,以期借助于回族的民族建筑风格来深入了解回族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为促进各个各民族的和平发展与进步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回族建筑;中式元素;分析

引言

作为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国家,我国拥有着广袤无垠的疆土地域,且不同的地域呈现出的民族特色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其中,建筑风格最能体现出一个地域的风俗文化、自然气候以及人文特点等等,因此,研究一个地域的建筑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作为我国民族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回族建筑中蕴含伊斯兰建筑风格、西方现代建筑风格以及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风格等,是多种不同建筑文化交融的产物。对回族建筑中的中式元素进行深入剖析,能够深入挖掘回族建筑的风格特点,是其建筑特色追本溯源的有效体现,为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和平发展与进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回族建筑的简要概述

我国是有着56个民族文化的国家,各个民族建筑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共同构成了我国整体的建筑文化。在我们走进不同地区或者民族时,第一时间则会感受到不同民族的外在建筑文化的洗礼。某种程度来说,一个地区的建筑风格能够有效展示该地区的民风、习俗以及自然气候等等,其也是一个民族内在文明和发展情况好坏与否的综合体现。因此,当我们想要对一个地区的人文特色和地区特点进行了解时,首先需要要对该地区及该民族的建筑风格加以深入观察,从而能够透过其建筑风格的差异来对该地区及该民族的本土特色进行深入了解,以此来实现透过建筑风格来了解一个地区和民族文化的深层目的。

回族建筑是指回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变迁和历史更替过程中,不断创新、完善和发展而形成的,也是阿拉伯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产物。某种程度而言,回族建筑是回族形成过程的见证物,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综合体现。对回族建筑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使其建筑结构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得到有效展现。而在对回族建筑进行研究中,回族建筑灵活的应用了、线条、色彩、质感、光影等一系列综合手段,并结合回族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气候及当地风俗习惯等等,创造出能够有效彰显回族特色的风格建筑。在不同时代下,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性,促使诸多实践经验能够有效积累,故此,在回族建筑的中的分布布局上、造型结构和装饰装潢上,都逐渐形成能够彰显本民族特色的风格建筑,在打破我国传统古建筑的局限基础上,还能够有效渗透一些阿拉伯文民族建筑特殊元素,从而形成了能够体现回族特色的建筑风格。总而言之,回族特色建筑风格是我国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体现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特色,其能够有效将我国传统中式建筑风格和西方现代化建筑特色相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更具本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

二、研究回族建筑中的中式元素的意义

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民族所形成的建筑是经过漫长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史考验而留下的结晶,其不仅仅能够承受得主当地地理环境、风俗特点及自然气候等漫长时间的考验,也能够有利于相关人员仔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文明,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分析当地人文精神、历史内涵等具有价值的信息史料,对推动当地发展和经济建设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我国回族的建筑风格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特色的建筑风格,其在融入西方文化的同时也有效彰显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从而使两者能够有效结合,相得益彰并相互促进,从而实现我国回族建筑风格的完善和优化。某种意义上来说,回民建筑是我国回民地区和其民族发展的有效呈现,其不仅仅能够有效彰显回民地区所具备特有的民族建筑特色,还能够使该民族的良好发展特征得到有效彰显。对于回族建筑中的中式元素进行深入分析,不仅仅能够提升当地回族人民的文化意识,促使其能够更好的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对于其存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也极具现实意义。除此之外,对于维护回族地区及各个民族的发展和进步能够做出提出贡献,促进我国中华文明能够更好的弘扬和发展。

三、回族建筑中所存在的中式元素

回族建筑中虽然蕴含着很多现代化西方建筑风格,但是对于回族建筑潜在的核心而言,其主要还是结合我国古代建筑风格和技巧开展建设。目前来看,我国众多回族建筑中依然存在较多的中式元素,其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以及其实践经验不断总结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优化,结合其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差异性来对所居住的建筑物进行调整和改进,在历经多次失败后,最终为后人提供可供参考性建设意见。故此,在现代化回民建筑中,虽然人们的建筑风格会有所改变和调整,并非呈现整体的一致性,但是其建筑根本还能够追本溯源到我国各个朝代所留下的建筑艺术,即为回族建筑中所存在的中式元素。笔者针对于其存在的主要内容展开探析:

(一)拼砖

拼砖是我中国建筑中的传统艺术,在回族居民中多是以青砖拼砌的方式来开展拼装设计,除了应用较为常用的磨砖对缝作法之后,还需要应用青砖拼砌的斗拱,廊柱间的花墙,照壁墙的须弥座,这些都是回族建筑独特的拼装技巧的有效体现。

(二)琉璃瓦面

琉璃烧制技术起源于阿拉伯地区,在公园四世纪左右应用于建筑中,在应用最初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多是在屋脊、檐口上加以运用,在宋、元、明、清等朝代更迭下,该技术不断革新和优化,逐渐作为我国重要的建筑部分。目前而言,回族清真室也加大了琉璃瓦面的应用力度,并在山顶大殿中投入绿色琉璃瓦布顶,从而有效展示清真寺的雄伟和华丽。

(三)木雕

作为中国建筑的传统工艺,木雕多应用于回族建筑装饰运用中,其常常应用于回族清真寺枋柱间的雀替、瓜柱、栏板、隔扇门窗上,且其在回族民居堂屋中的隔断,窗心等也有存在大量应用,目前而言,主要是以透雕、圆雕、深浮雕等多种形式应用于回族建筑中,有效彰显出回族文化中的艺术美。

(四)彩绘

彩绘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宋代到明清的逐渐演化过程中,数百年不变的程式化藩篱逐渐融入了固定范式的营造法式。回族建筑实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彩绘工艺的有效继承,并能够促使其彩绘纹样朝着创新化方向不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意义。

结束语

综上可知,回族的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西方现代建筑元素、阿拉伯建筑元素等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产物,其是在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创新,借助于西方现代建筑特色的融入,使得回族建筑风格能够呈现出紧随现代化又能够融入于回族人民实际生活环境的建筑特征。回族建筑中所存在的中式建筑元素,是回族建筑追本溯源的有效体现,也是促进我国各个民族友好交流、和平相处的根本之源,为更好的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岩.回族建筑中的中式元素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5):219-220.

[2]燕宁娜.基于传统木构空间的回族建筑现象解析——以宁夏回族传统木构清真寺为例[J].华中建筑,2013,31(08):150-153.

[3]陈育宁,汤晓芳.回族古代宗教建筑的文化艺术特征[J].西北民族研究,2007(04):15-21+199.

作者简介:

颜梦冉(1993-),女,回族,安徽亳州,硕士研究生,助教,亳州学院,研究方向:建筑文化研究。

汤纯(1990-),男,汉族,安徽亳州,硕士研究生,助教,亳州学院。

课题名称:是亳州回族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课题编:BKR2017C2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