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数字化推动“文化+科技”破圈发展研究

谭智心 袁仕珺 李思涵 熊玉婷 黄麟婷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3年15期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重庆 南岸 400065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文化逐渐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文化数字化作为数字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科技和文化相结合的发展趋势。文化数字化对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为响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文化数字化建设理念,本文以数字化推动"文化+科技"破圈发展为主题研究。首先,分析了文化数字化的必要性。接着,阐述了现如今已经拥有的文化数字化产业。最后,提出了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的可参考举措,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

一、数字化推动“文化+科技”破圈发展

(一)数字化助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冲破舒适圈

在如今,数字化助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可以打破传统文化和科技的发展舒适圈,为其带来全新的机遇。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科技长时间的发展,可能形成了固化的思维模式和操作方式,数字化的介入可以打破这种舒适圈,推动文化和科技的持续创新发展。

在文化领域,数字化技术给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借助数字化手段,传统文化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和推广,使更多人了解和沉浸其中。对于传统文化艺术品的数字化展示,例如在线博物馆、虚拟实境艺术展览等,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参与,使传统文化与年轻人建立了新的纽带,促进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展。此外,数字化技术也为文化领域的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以音乐、电影等为例,数字化技术使得创作、制作和传播更加便捷,为艺术家和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表达空间,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科技领域,数字化技术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通过数字化手段,科技的研究和开发效率得到提升,并且开辟了新的领域。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在医疗、交通、教育等领域有了更广泛的应用。数字化的驱动力促进了科技的跨界融合和创新,推动了社会的科技进步。此外,数字化技术也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开放和协作,科学家可以通过数字化工具共享数据、交流思想,提高研究效率,促进科学的发展。

综上,数字化助力文化与科技发展冲破舒适圈。

(二)“文化+科技”破圈发展渐成全球化趋势

在数字化时代来临之前,文化传播的方式比较落后,大多是人们以口口相传、书法绘画等传统方式传播为主,传播过程中难免对文化的真实性、实效性、广泛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这个时期,传播媒介的落后导致很多优秀文化根本无法进入大众视野,优秀文化无人传承濒临失传的案例越来越多。而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问世,拓展了文化艺术媒介,加快了文化传播速度,“文化+科技”破圈发展打破传统方式,成为发展新潮流。通过科技为文化注入新活力,让民众接触传统文化艺术的视野更开阔,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更丰富,不仅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源,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放眼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正潜移默化地融入文化领域,使得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在文化方面的经济消费也逐步升级。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无疑为文创产业带了一波热潮,通过对传统文化产业改造,不断涌现出新兴文化产业,同时文化领域的科技创新,拓宽和延伸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

数字技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和渗透日益加深,通过人工智能、虚拟技术等与文化创新传播的现象也逐渐增强。目前,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在当下全球经济和文化格局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日益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优化产业配置、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在当今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发展已然成为文化产业走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经之路,且在全国有大好前景。

(三)数字化推动文化与科技产业擦出绚烂火花

万朵花瓣降临、巨鲸飞跃小蛮腰,澳门塔变身太空火箭发射装置……2022年的新春AR灯光秀,以数字技术让湾区双塔“梦幻联动”,引发网友刷屏;智慧文博、数字场馆、景区AR导览……总部位于杭州的海康威视通过数字技术,为文旅管理等提供了丰富的“智慧”场景;无锡拈花湾小镇的一则元宇宙视频爆火出圈,以景区地标拈花塔为视觉核心,利用AR、5G高新视频技术,让虚拟的菩提树在塔尖枝繁叶茂、熠熠生辉,随着拈花一指,心灯动态升空,璀璨流星划破天空……这些文化新应用的背后是不断发展演变的数字技术,随之而生的数字文化应用场景,也给文化生产和体验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

好风凭借力,浪高当弄潮。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16个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8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9%;占全部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3.5%,提高0.6个百分点。数字化已经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数字化推动文化与科技产业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数字化正在推动文化与科技产业擦出绚烂火花。

二、数字化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可参考举措

(一)数字化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有力措施

由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图1[1],我们可知:与科技融合机会α5与前四个影响因素比较相对重要程度最高,所以数字化推动“文化+科技”模式必定会成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由图我们也可以看到政府行为α6也至关重要,所以政府也要积极采取数字化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有力措施,以提升国家的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和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数字化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22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其中含有大量有关于数字化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有力措施:

①统筹文化领域己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将实现文化资源全阶段、全地域、全形态、全内容的整合,是将蕴含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要素的基础,是文化数字化发展的前提。全面梳理中华文化数据库的建设思路,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发展中,探寻中华文化数据库的逻辑体系,为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数字服务高效、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

②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云阅读”“云视听”“云赏乐”“云展览”“云旅游”“云演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为文化产业插上数字化翅膀,给人们带来不少新体验。“文化+科技”的发展新模式,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提升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水平。

③夯实文化数宇化基础设施,依托现有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形成国家文化专网:国家文化专网的首要任务,就是贯通各类文化机构的数据中心,文化机构通过接入国家文化专网,依托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数字化便利性,盘活文化资源,降低交易成本,优化消费环境,扩大文化消费规模。

(二)数字化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可参考举措

运用数字技术力量,以“今”入“古”,让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星辰大放异彩,联通着过往、当下与未来。在数字技术推动下,文化与科技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当下,借助数字技术,为《洛神赋图》《千里江山图》等传世名画做谱填词,让古画“活”起来;利用3D动画技术,赋予三星堆文物别样的活力,让青铜古物“火”起来;多元数字技术,为古老的北京中轴线、西安城墙在“虚实相生”中绽放夺目光彩,让冰冷的文物“潮”起来。

网红直播,是深受新时代年轻人所喜爱的一种方式。各文化机构可联合为“网红”,此网红既是虚拟数字人又是文化守护人。巧妙结合文化特色,定制打造虚拟形象,让用户潜移默化了解文化内涵。同时,数字人可以在直播中加入虚拟场景,通过虚拟方式,给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觉享受。另外,基于虚拟平台,数字直播能提供更加丰富的互动方式,比如:语音互动、情节问答等。相较于传统文化讲解,数字直播受地理位置制约较小,可以将直播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扩大。结合动捕设备,进行实时互动的数字化直播,不断丰富IP的人物形象,拉进观众与文化之间的距离。

借助数字技术,搭建一个网上云平台,全面立体展现各方面文化内容。以四川三星堆为例,在网上云平台上,游客不仅仅能了解到该文物的来源以及历史背景,更能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感受到文物背后蕴含的那份温度。将文物从线下搬到线上,一方面,不仅加强了文物的抢救保护;另一方面,也加快文化传播速度,加宽文化传播广度,加深文化传播深度。促进文化传播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三)数字化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迸发出磅礴伟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传统文化似乎离现实很远,甚至逐渐被大众遗忘,博物馆里冰冷的文物,那些曾经离我们很遥远的,不可及的东西,借助数字技术,依托大数据平台,VR、AR、区块链,元宇宙……一幅幅以数字技术为画笔,以传统文化为颜料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数字化不断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为文化繁荣发展打开巨大空间。

沉睡的历史文物,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记忆石”,更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历史的钟声,回荡着百年的声音。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无论时代的巨浪如何向前推进,始终需要有人传承好这份“余温”。在一次次演义中,五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基于数字化迸发出的磅礴伟力,犹如鲶鱼一般,激活了传统文化发展,催生了科技的进步。MR导览项目、数字化保护工程……,这些由数字化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迸发出的磅礴伟力唤醒了沉睡的历史文物,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生命。当“余温”穿越到数字化时代,以崭新的方式重新站在大众面前,便已成为滋润我们精神世界的养料。

数字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文化繁荣发展打开了巨大的空间,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一日千里的科技相遇,绘写出新时代瑰丽多姿的文化画卷。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数字化正在继续为推动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建设文化强国、科技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薛琪.文化与科技融合视角下文化产业评估与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基金项目:2023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数字化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KY2023003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