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剪纸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
摘要:中国民间剪纸源于社会文化生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美育价值。2003年,剪纸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保护项目,而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关键在于传承,学校是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主要力量,教育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而幼儿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更应该在剪纸文化的启蒙教育方面承担义务和责任。因此,幼儿园可以将剪纸作为幼儿审美教育的切入口,开展形式多样的幼儿剪纸活动,以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性和视觉审美的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专注力、想象力、创造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在各领域特别是艺术领域的成长及全面发展。
关键词:剪纸活动;幼儿园;幼儿剪纸
一、剪纸艺术概述
剪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从社会文化生活中获得灵感,通过雕、镂、剔、刻、剪等技法,将大自然中的鱼、虫、鸟、兽、花、草、树、木等元素生动地呈现在纸上的手工创作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生活性、实用性和审美性。世界五大洲许多国家都有剪纸文化,亚洲、美洲、欧洲的许多国家都曾有过自己的剪纸传统,至今一些国家仍在延续着自己的剪纸传统或活跃着现代剪纸的身影。
中国剪纸历史悠久,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民间剪纸在我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美育价值。但由于老一辈的非遗手艺人的去世,很多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伴随着逐渐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剪纸艺术这些民间艺术形式也面临着存续的考验和传承的问题。2003年,剪纸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保护项目,而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关键在于传承,学校是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主要力量,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鼓励各地各校组织专门力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机构建设,深入开展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在国家的重视和推动下,剪纸课程逐渐走进中、小学校园的课堂。
二、幼儿剪纸活动目标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剪纸文化的启蒙教育和传承当中承担义务和责任。开展幼儿剪纸活动要以国家教育目标为指导,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立足于本园实际,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整合园内外各种资源,为了有效的促进儿童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在剪纸课程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或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剪纸活动。剪纸艺术源于生活,材料轻便易得,极易入门,符合幼儿好奇、爱玩、爱创造等年龄特点,幼儿能从中感受趣味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艺术审美力。因此可以将剪纸作为幼儿园审美教育的切入口。
幼儿园在开展剪纸活动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剪纸活动应注重在实施过程中如何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性和视觉审美的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专注力、想象力、创造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在各领域特别是艺术领域的成长及全面发展。萌发幼儿对生活、对身边美好事物及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从而产生对家乡、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剪纸活动的实施,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指导水平,提高教科研能力,促进专业成长。通过剪纸活动的实施,打造幼儿园剪纸艺术特色,推动幼儿园的文化建设,提升幼儿园的办园品质,促进幼儿园的内涵发展。
三、剪纸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直接影响活动目标的达成,决定了剪纸活动的质量。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要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剪纸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根据幼儿的现有水平及兴趣特点,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研讨和反思,从反复的实践验证中探求更合适的活动方案以及活动形式。
1.环境创设
现代的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接触剪纸艺术的机会越来越少。而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环境创设是一门“隐性课程”,它也是不会说话的老师,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我们将环境创设作为活动实施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为幼儿创造自由、开放的交互式环境。可以利用幼儿园的走廊、楼梯、活动室、功能室打造具有剪纸特色的环境创设,让剪纸元素渗透到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使幼儿在浓厚的氛围中感受到剪纸艺术的美,以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兴趣。在活动室专门创设展示幼儿剪纸作品的艺术墙,让幼儿将他们最满意的剪纸作品在艺术墙中展示,并与同伴介绍分享,激发了幼儿对剪纸艺术的热爱与兴趣。在美工室、各班活动室、户外场地设置专门的剪纸活动区域,满足幼儿随时可以参与剪纸活动的需要,让幼儿在活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掌握剪纸的技能、技巧。
2.材料投放
材料是幼儿进行动手操作和探索的重要物质,是幼儿建构经验的媒介。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都要结合活动材料进行。教师发现和运用材料的能力,决定着活动实施的质量。教师应当根据各年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为幼儿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提供丰富的材料支持。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获取各种有益的关键经验。材料的投放既要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为幼儿向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提供支持,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除了可在剪纸区角投放儿童剪刀、纸盘、蜡笔、铅笔、橡皮擦、尺子、固体胶、双面胶、剪纸用纸、剪纸书籍、剪纸符号图等常用工具材料外,还应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剪纸活动的开展及时进行工具材料的投放及更新。如在小班投放各种不同材质的纸张、带各种线条及简单图形的纸张、剪刀使用分解图等;在中大班可增加投放刻刀、滴胶、草帽、白纸扇、纸袋等等,以及各种装饰辅助材料。
3.活动的组织
幼儿园应当根据孩子的不同需求和个性化特点,开展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当前开展的主要的活动形式之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儿童能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开启智慧。幼儿园为了给幼儿创造更多的动手剪纸的机会,在各班的美工区专门打造出剪纸区角,为幼儿开展剪纸区域活动提供支持。幼儿在区域活动前可以预先进行活动的计划。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活动计划,自主选择工具、材料、同伴,亲自动手进行剪纸操作,自由创作出剪纸作品,在与材料和同伴的互动中主动地构建和积累经验。老师要为幼儿提供轻松、自由、开放和互动交流的活动环境,在区域活动中只作为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运用拍照、录像、笔记等方式,认真做好观察记录,以更好地了解各年龄段幼儿对剪纸操作工具、材料的不同需求以及幼儿的发展水平及困难点,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教学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和活动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幼儿园通过集体教研、领域组教研、级组教研、研讨沙龙等方式,从幼儿的发展需求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每学期的剪纸教学活动计划,研讨制定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剪纸活动方案,在各年龄段每周最少开展一次不同形式的剪纸活动,让幼儿通过活动的开展逐步掌握剪纸的各种技能、技巧,要先简后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小班幼儿应从能锻炼手指灵活性的撕纸活动开始,到下学期尝试使用剪刀剪简单的线条、图案。中班幼儿在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技巧的基础上,可以练习剪大部分的剪纸符号,并结合运用掏洞剪、破剪、折叠剪等较复杂的剪纸技法剪出多种不同的作品。大班幼儿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的剪纸符号与技能方法创作多种元素组合场景的剪纸作品,并恰当使用辅助材料装饰自己的剪纸作品。教师要做好每一次幼儿的活动记录,并定期研讨、总结、分析、调整活动方案,并从中收集优秀活动案例及幼儿活动成果。
幼儿园结合“春节”、“元宵节”、“七夕节”、“中秋节”、“二十四节气”等中国传统节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开展主题活动。如大级组开展“中秋节剪纸创意灯笼制作活动”;中级组开展“七夕节剪纸故事表演活动”;小级组开展“端午节多彩粽子剪贴创作活动”;在全园开展“迎新年剪纸艺术节”。在节日气氛的渲染之下,幼儿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投入到活动当中。
4.活动延伸
幼儿园除了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开展区域活动、主题活动、教学活动外,为进一步丰富课程活动的内容,巩固、提升师生的剪纸水平和技能,促进幼儿及教师对剪纸艺术的探索兴趣,开展“幼儿剪纸比赛”、“教师创意剪纸比赛”,使幼儿和教师在参赛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更多的剪纸技能。通过开展“特色剪纸论文征集评比活动”、“优秀剪纸活动案例评比活动”,促使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对前期的教学进行分析、总结,以评促教。
不仅在幼儿园开展各种各样的剪纸活动,还可将活动延伸到家庭。在幼儿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能得到家庭与幼儿园的密切配合,实行家园共育的话,能促使幼儿更快更有效地获得成长与发展。幼儿园可通过各种方式,让家长认识到剪纸活动的开展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知道家长配合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主动配合老师开展各项活动,使活动的实施事半功倍。如可通过开展“剪纸开放观摩活动”让家长能通过现场观看教师和幼儿的剪纸活动,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剪纸活动中的状态,所掌握的剪纸技能技巧及学习剪纸的有效方法。成立 “亲子剪艺坊”,巧妙利用家长资源,利用家长们的创作智慧,更好地为幼儿教育服务,更能促进幼儿剪纸艺术能力的发展,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幼儿园剪纸特色建设。可定期组织亲子剪艺坊社团活动,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取向,以及家长艺术素养层次,设计具体活动,并通过“一课多研”的方式,经过多次反思和研讨,最终形成亲子剪艺坊的社团活动方案。活动前,老师提前通知家长准备操作材料。活动中,由教师指导家长和孩子实行一对一的亲子互动,帮助家长提高剪纸技能能力,促进每个幼儿剪纸艺术个性的发展,同时形成独有的剪纸特色活动。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的开展,促进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剪纸活动的认可与主动配合,能使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到活动实施研究当中,形成家园合力,促使活动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52-179.
[2]张玉.幼儿园传统剪纸活动的现状研究——以淮安市3所幼儿园剪纸活动为例 [D].扬州大学,2018:15-18.
[3]闫卉.浅谈民间剪纸艺术[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157-158.
[4]季明富.剪纸艺术进入校本课程[J].教育,2017:27.
[5]章晓华.浅谈幼儿园剪纸艺术与教学[J].体育美育,2019(30):217.
[6] 朱迎霞.浅谈大班幼儿创意剪纸教学的意义与有效策略[J].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4-5.
[7]李嘉磊.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幼儿剪纸游戏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9):197.
[8]许经军.立足剪纸艺术,传承民族文化[J].辽宁教育,2012:20.
[9]赵雪琴.大班幼儿剪纸艺术初探[J].考试周刊,2016:8.
[10]候志红,石巧莉.幼儿园剪纸教育教学活动方法初探[J].科技视界,2016(6):21.
[11]边霞.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J].幼儿教育,2009:12.
[12]王媛琴.幼儿园剪纸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19(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