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七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学生通过多媒体智能终端编辑的软件使用,使得自身运算能力日趋下降,越来越多的小升初学生不会运算法则,缺乏运算逻辑,在一进入初中数学的运算时,出现了大面积的运算速度慢、逻辑思维混乱,方法陈旧等情况,这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类比、整体思想、注重逻辑思维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研究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运算能力;逻辑思维;类比;教学方法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发布,作为数学六大核心素养内容之一的运算能力已经成为中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基石,特别是七年级的有理数运算、整式加减及一元一次方程是整个中学数学学习从数转向式的开端。因此七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经过教师问卷调查,学生学业检测反馈,相关论述研究及教育行政部门调研等多维度的研究分析,中学生的运算能力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也给我们教育一线的教师们做出了提醒,需要研究对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的方法,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1、从“正数”到“负数”,新的数系,不变的运算,充分利用类比方式提高运算能力
进入七年级第一节课即是“正数与负数”,这就把数系扩充到了有理数,本章的运算自此开始,除了引入数轴、绝对值、相反数的概念便于学生计算外,有理数的计算并没有新增运算方法,依然是加减乘除、乘方。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只有小部分学生能够很快跟上初中运算的节奏,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硬算”阶段,这部分学生几乎不关注运算方法的选择,凭借已经掌握的运算法则在模糊中猜答案,通过“硬算”方式进行解题,或许短期内不会有问题,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化和测试题目难度的上升,并伴随着题目不断复杂,学生们的运算问题就会暴漏出来。教师在此阶段教学时可以采用类比记忆的方式,在不影响原运算方法的基础上,找出有理数计算与小学数学计算中的差异,总结差异,记忆差异。再利用不同题目的运算场景,类比运算,提高学生运算能力。例如在有理数混合运算中,有不少学生仅仅只记住了从左往右计算,导致计算错误。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其实没有发生变化,这时候重点提醒学生回忆小学时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并尝试用自己理解的语言复述即,意思相同即可,再通过由易到难的运算练习就可以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了。
2、从“数”到“式”,化“繁”为“简”。将“整体”思想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通过学习了单项式和多项式后,学生自此全面从数字运算转向了代数式运算。在合并同类项及整式加减的过程中,常有学生因为对同类项的理解不到位而出错,其实这就是学生对数学定义、定理、运算法则的掌握没有系统的认识,对于一个单项式或者多项式的项是一个整体这一思想没有充分理解。只有掌握这些运算规则和思想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整式运算能力。比如,在合并同类项时,找寻同类项的条件——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被充分理解后就应该将字母及指数看成整体进行计算,合并过程只考虑系数加减,不再对字母及其指数做更改。还有部分题目计算,整体带入计算要明显优于逐个字母代入,整体思想能够让学生对不同类型题目采用不同运算方法,以达到简算,省时,准确度高的特点。
3、从“算式”到“方程”,由“简”入“难”,摆脱思维惯性,增强逻辑运算能力
对于一元一次方程,七年级学生并不陌生,对于它的计算方法缺并不统一,更多的是利用代入法求解。所以当学生遇见实际应用问题,第一反应更多的是使用算式方法进行计算,不追求解题过程的逻辑性,仅只写出自己的算式。其实这对一元一次运算是很不利的。方程问题大多产生于实际问题,为了便于计算采取了设未知数,解未知数,检验这一系列计算过程而使用方程。那么在方程的计算中,我们更多的采用少于甚至不用算式解答,注重逻辑运算的培养,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未知数,再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运算。而运算过程的逻辑关系不能混乱,从去分母、到去括号、到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直至解出方程结果。层层递进,充分考验了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每一步的专项训练,类比运算,做到巩固加强,针对训练,学生的方程运算能力就能有很好的提升。
时代在不断变化,作为理工科的基石,数学学科的重要性愈发体现。学生通过多媒体智能终端在运算上“偷懒”的情景有所上升,这使得学生运算能力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尤其是学生们从小学进入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要经历较为痛苦的思维提升和运算能力提升过程。而七年级上册课程中关于运算能力的内容占用了四分之三的,也充分提现了运算能力在中学基础作用。
把类比运算、整体代入、逻辑思维培养作为研究提高七年级学生运算能力的核心内容,形成提高中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找到了可以落地实施的教学经验方法。
参考文献:
[1]蒋平.感悟核心素养,培养数学运算能力[J].数学教学通讯,2019(06):77-78
[2]李君.基于初中学生运算能力提高的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