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龙城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20期
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岗小学 443000

摘要:科技的飞速发展,开启“互联网+”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的教学建议。游戏化教学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还因其增强动机、提升能力、培养品格等教育价值备受关注。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与探究、体验式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融合运用,使游戏化教学的作用得到效地发挥。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互联网+;博物馆课程;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学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人们总是将“玩”和“学”放在对立面。然而,纵观任何年龄段,“玩”都是人的天性,否则今天的电竞游戏产业不会如此发达。如果能利用学生这一“爱玩”的天性,顺水推舟,驱动学习动机,就一定能使学习也变得更快乐、更有效。于是,“游戏化教学”应运而生。

一、“游戏化教学”的具象

其实,“游戏化教学”早就出现在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小学语文课上常常使用的开火车读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等教学活动,还有猜谜语、成语接龙、飞花令等传统小游戏,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游戏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趋势,各校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游戏化教学”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尚俊杰教授在《未来教育重塑研究》中这样定义:“游戏化教学指的是将游戏或游戏的元素、机制、理念或设计用到学习中。”除了将游戏运用到课堂中,其还注重将游戏模式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个人积分、小组竞赛、排名奖励等机制,或者将整堂课设计成闯关游戏等,都是游戏化教学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的特点,正处于从无意注意为主逐渐向有意注意为主过渡的阶段,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通过游戏化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学生在玩中学,一定程度延长了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增强了学习动机。比起传统的教学方式,游戏化教学能让儿童的身心得到更加自然和谐的发展。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游戏化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学习动机,学习学科知识,促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协作能力等能力的提升,还能培养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第二个活动板块“我爱你,汉字”的第一课时为例。我将整堂课设计成一场奇妙的汉字探索之旅,学生不仅学习了汉字知识、研究方法,提高了合作、探究能力,还树立规范意识,感受汉字魅力,增强了自豪感。

三、“游戏化教学”的运用

游戏化教学与其他教学策略一样,需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指向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或需要突破的重难点才能发挥最基本的作用,想要进一步发挥其有效性,就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支持,进行教学策略融合,实现深度学习。

(一)技术支撑,优化游戏设计

无论是“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还是其自身特点,游戏化教学都少不了信息技术手段的融合运用。

1、游戏教学助手

当传统游戏无法实现教学时,就需要信息技术的介入。运用比较普遍的希沃备课系统中的课堂活动,可以满足配对、分类、竞赛等基础教学游戏的设计,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课堂中的学生评价也是推动游戏化教学的重要因素,比起传统的手写计分,班级优化大师更加智能便捷,可以实现个人积分、小组积分、随机抽查、排行榜等多种功能,评价形式多样,评价记录清晰明了。

整个教学过程中PPT或希沃课件作为最基础的教学载体,也是至关重要的。媒体播放、蒙层、擦除、超链接、圈画标记等授课工具,为课堂的精彩呈现提供重要的途径。

2、网络资源拓展

在教学中,特别是综合性学习中,教材内容较为简单,只具有导向性,同时课堂教学也具有时空局限性。想要打破这一限制,就需要拓展网络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在《我爱你,汉字》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运用中国文字博物馆360°VR全景(http://www.wzbwg.com/m/Szzb),突破场域限制,让学生通过网络走进博物馆参观学习。并以此作为活动阵地创设情境,开展游戏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拓宽了学生的探究方向。

(二)策略融合,丰富游戏内涵

《游戏的力量:教育游戏与研究性学习》一书中,尚俊杰等老师提出了“游戏化探究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将游戏、探究学习和体验学习结合起来,在发挥游戏优势的同时,还促进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进行,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我爱你,汉字》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尝试以该模式组织整个汉字探索之旅,设置四个探究活动:

“甲骨记事”环节,学生先跟随王懿荣的脚步对甲骨文的象形性特点进行发现,初步体验探究的乐趣,再开展练习游戏——“汉字对对碰”,通过卡片分类、配对,对甲骨文象形性的特点进一步进行理解,激发了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学习动机。

“物以载文”环节,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平板进行博物馆线上参观,对各个展厅不同时期的文物及上面的文字进行观察,迁移运用上一活动中的探究方法,开展自主探究。近而在开展“汉字字体的演变”合作探究时,对整理资料的方法进行梳理和运用。

“书法欣赏”环节,学生通过书法家作品欣赏和对比,从学生自身体验出发感受不同字体的艺术特点和魅力。“说字传艺”环节,学生在了解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体验游戏——“火眼金睛”发现不同生活情景中用字不规范的情况,树立规范意识。

每个板块的活动结束后,根据小组同学的表现,通过颁发徽章的方式进行评价,并开启汉字宝藏——丰富的汉字学习资源,为学生课后进一步研究汉字提供方向和内容。

课堂将游戏化教学与探究、体验式学习充分融合,从教师引导探究、自主学习探究、到自主合作探究,紧扣教学主题,达成教学目标,使综合性学习课堂真正散发出应有的快乐和魅力。游戏化教学的灵活运用,还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尚俊杰,曲茜美.游戏化教学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尚俊杰,蒋宇,庄绍勇.游戏的力量:教育游戏与研究性学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尚俊杰.未来教育重塑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