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研究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各学科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必要对教育政策进行细致研读,立足最新的教育要求,进行教学策略的合理调整,推动教学模式合理优化。其中,“双减”政策作为现阶段最新的教育政策之一,就应该受到教师的充分关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立足政策要求,结合科技高速发展背景,实现现代化科技与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数学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在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整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授课效率,实现劳动价值最大化。
一、“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各种必备数学品格与关键能力的职责,不仅要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还要改进当前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从数学课堂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认知,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健康发展。
首先,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来呈现数学教学资源,并通过多种呈现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均是教师呈现数学教学资源的重要载体,学生在接收相关的资源后,可以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自主高效的信息化数学学习。
其次,教师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来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在课后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延伸学习,从而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更深入地探索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最后,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精准发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优质、高效的信息化数学课堂。尤其是针对传统教学遗留的教学深度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变得更有核心和更有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应对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导入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往往会为学生设计一个知识导入环节,以深入浅出、由浅入深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与学习。这样学生将能够从浅层次接触知识,初步理解数学概念,而后逐步加深对于知识的认识,实现对于学科内容的深度把握。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简单数学运算”这一部分课程内容时,就可以考虑到,本部分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之中具有丰富的应用价值,学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够接触到这一部分知识。因此,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灵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立足本部分课程知识的特点,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应用情境,借助形象生动的情景导入新知识,既帮助学生认识到本部分课程知识的特性,同时又充分激发学生知识探究兴趣,点燃学生知识学习热情。在这一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这样对学生展开引导:“同学们,大家喜不喜欢逛超市呢?超市货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货品,相信大家都非常想要购买自己感兴趣的商品吧!我们是不是需要带上钱,才能够购买商品呢?老师在教室里的多媒体屏幕上,为大家展示出了超市里的一个货架,假如每个同学都有20元钱,那么你能够挑选购买货架上的哪一件或者哪几件商品呢?”通过这种形式,小学数学教师将能够立足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出具体的情境,并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引领学生设身处地地展开思考、进行课程知识的初探。
(二)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知识讲解
小学数学教师若要推进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同时还应当对学生展开深度剖析,充分把握学生的特点,设置适应学生成长与发展所需的合理教学策略。教师应当认识到,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尚未发展成熟,许多时候都难以实现对于数学知识的快速、全面、深度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展开知识授课与讲解活动的过程之中,对于教学语言、方式等进行反复斟酌,把握知识讲解环节,推进学生实现全面进步与提高。
以“面积单位”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作为案例,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为学生呈现出诸多不同的形象,引领学生结合这些具体的形象,实现对于“面积单位”的认识。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为学生展现出“硬币”的形象,并鼓励学生猜测硬币的面积:“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经常会用到硬币这一货币,大家觉得小小硬币的面积会是多少呢?我们选择哪一个面积单位更加合适呢?”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将能够立足多媒体教学设备,结合信息技术,对学生带来更为形象化的引导,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认识。
(三)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形式
在开展日常授课与教学活动时,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当充分关注到教学模式与教学形式的设置,不能通过单一的模式对学生展开引导,而应当结合多元化形式进行教学,实现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讨的有机融合。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简单运算”这一部分课程知识的过程之中,就可以灵活借助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自主探究。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微课视频引入课堂之中,为学生播放丰富而优质的微课视频内容。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主汲取知识、进行知识探索的过程。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学生将会逐步加深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了解到简单的运算方法,并尝试进行运算,从而实现对于知识的内化吸收。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将能够灵活借助信息技术展开课堂教学,进行形式创新,充分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之中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与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兴趣的养成,进而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深度学习,同时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对于教育的革新有着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海霞.“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J].天津教育,2022(35):114-116.
[2]李泽霖.“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问题与对策[J].小学生(上旬刊),2022(12):28-30.
[3]何玉新.“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途径分析[J].天津教育,2022(3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