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微生物产柠檬酸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
摘要:柠檬酸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有机酸,为无色晶体,有很强的酸味,可以在水中溶解,主要作为食品添加剂、防腐剂使用。柠檬酸为十分重要的代谢产物,与ATP相同,是能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物质。在细胞代谢的过程中,柠檬酸位于三羟酸循环起点。几乎所有微生物都可以合成柠檬酸,受到代谢调节作用的影响,大部分微生物累积量较少。所以,并不是可以产生柠檬酸的微生物都可以用于发酵,本文对具体的发酵生产所用菌种进行分析。
关键词:微生物;柠檬酸;发酵工艺
早在1893年,一些研究人员就已经发现可以分泌柠檬酸的青霉,但通过实践证明发现,在柠檬酸工业化生产中,青霉并不是一种比较适用的菌种。随后发现曲霉,其中黑曲霉分泌柠檬酸的能力较强。除了黑曲霉,棒曲霉、文氏曲霉、芬曲霉等都可以分泌较多的柠檬酸。但在工业化生产中,黑曲霉的应用最广泛。采用石油、乙醇等原料时,柠檬酸的生产菌种通常选择酵母。目前,世界上消费使用的柠檬酸普遍采用发酵的生产方式。
一、黑曲霉在柠檬酸发酵中的应用
(一)黑曲霉形态特征
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科学家就已经开始开展柠檬酸生产菌的培育,黑曲霉就是其中之一,同时进行发酵技术的研究。当前已经研究成功的菌种普遍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国内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的深层发酵柠檬酸技术也名列前茅。我国柠檬酸生产发酵状态包括深层、浅盘、固体三种。原料包括淀粉水解糖、葡萄糖母液、糖蜜等等。黑曲霉的形态特征有很多,包括菌落和菌丝,在察氏琼脂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在室温状态下培养10-14天,菌落直径可以长到2.5-3cm,组成部分包括致密或输送的白色、黄色菌丝,其带有直立分生孢子梗[1]。菌落的颜色为炭黑色或深褐色,反面没有颜色,中央可能为淡黄色,有霉味。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中培养,菌落可以迅速生长,室温状态下培养2周,菌落直径即可达到5-6cm,外观呈现平坦的状态,黑色孢子密集遍布,反面没有颜色或呈现些微黄色,有霉味。
分生孢子头,在幼时呈现出球状形态,随着生长逐渐变为放射形态或者分裂成二瓣或者多瓣,外观呈现为柱状,大小通常在700-800μm之间。典型大的颜色为黑色,不典型小的颜色为褐色,与球形比较接近,比较大的并不会全部着色。
分生孢子梗从基质中生长出来,长短、大小会发生变化,通常为(1.5-3μm)X(15-20μm),外壁比较光滑且有一定厚度,没有颜色,或者存在淡褐色的阴区,上半部分比较常见。除此之外,还包括顶囊、小梗、分生孢子等多种形态。
(二)国内生产用菌种特征
目前,国内生产常用的菌种为5016、3008和G23-4。5016菌株可以在察式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温度为30℃,菌落生长比较缓慢。如果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培养,直径可以生长到4-7cm,呈现出绒毛状,边缘并不规则。基质菌丝为白色,反面没有颜色。分生孢子头全部由基质分出,颜色为棕褐色,呈现出球形状态。此类菌株适合在高浓度薯干粉直接发酵。
3008菌株可以在察氏琼脂培养基中培养,在28℃的状态下培养4-5天,菌落直径只能长到1.5-2.0cm,生长比较缓慢。如果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则生长速度明显提升,在28℃的状态下培养7天,菌落直径可以达到4.5-5.0cm。该菌株的菌细胞具有粗短的特点,菌球体比较小,在高浓度发酵中适用。
菌株G23-4以r-144为基础诱变而来,菌落的颜色为纯白色,孢子油在菌落中央集中,外观细小、均匀,颜色为深棕色,菌落边缘的均色比较长,呈现羽绒状态。黑曲霉柠檬酸生产菌可以采用自然选育或诱变选育的方式,在分离筛选方面,要对现有菌种进行收集,通过分离纯化挑出符合要求的菌株,采集大量含菌样品,然后进行优良菌种的筛选。
二、解脂假丝酵母在柠檬酸发酵中的应用
在1976年,柠檬酸生产中就已经开始使用酵母,碳源最好可以选择烃类,可以保障柠檬酸具有较高的产率,最高达到14.3mg/ml。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体积比细菌大,有氧无氧都可以生存,在pH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以生存。酵母有较大的应用优势,烷烃发酵产柠檬酸的能力较强,远高于黑曲霉,转化率可以得到56%。主要采用解脂假丝酵母、解脂腹膜胞酵母等菌种[3]。在麦芽汁中进行培养,温度为25℃,培养3天,细胞呈现卵形生长的状态,并且逐渐长成长卵形态,基部具有狭长或宽大的特点,会在基部出芽。可能出现假菌丝、真菌丝、节孢子。也可能出现菌噗,底部位置可能出现菌体沉淀。在17℃的状态下培养1个月,会出现菌体沉淀和菌醭,不能进行发酵;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温度为17℃,培养时间为1个月,菌落会呈现出奶油色,湿润或者没有光泽,柔软或者粗糙,可能有细微褶皱,也可能出现粗皱。在马铃薯或玉米粉琼脂载片培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较多的假菌丝,或真菌丝,真菌丝有横膈。在菌丝顶端或中间可以发现单个或一对芽生孢子,也可能出现节孢子。
结语:
综上所述,世界范围内使用消费的柠檬酸普遍采用发酵法生产。在发酵的过程中,主要使用黑曲霉、解脂假丝酵母等菌种。不同的菌种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在实际发酵的过程中,要分析不同菌种的特点,根据需求采取对应的发酵工艺,确保柠檬酸产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海宁.柠檬酸发酵过程优化对残糖的影响[J].当代化工,2021,50(09):2261-2264+2268.
[2]卢宗梅.基于微生物群体感应的固定化黑曲霉生产柠檬酸[J].生物加工过程,2021,19(06):604-611.
[3]陈坚.发酵工程与轻工生物技术的创新任务和发展趋势[J].水产学报,2019,43(01):206-210.
基金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20ZYCGSN00420)
作者简介:刘鼎阔,男,汉族,内蒙人,硕士学历。研究方向:饲用生物制剂研究(*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