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胡鹏程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3年18期
温岭市第三中学 317500

摘要:受新课改下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美术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设计时,应当跳出传统思想的禁锢。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使其获得艺术素养以及文化视野的开拓与提升。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结合生活实际,灵活开展教学;创设审美情境,激发探索兴趣;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保障学生在多样化的美术课程中进行趣味探索,激发自主参与艺术创作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能力;教学策略

利用美术学科的育人优势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健全人格的塑造,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美术教师应当从艺术角度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可以在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得审美能力以及美术能力的有效提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教学课程的优化调整。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锻炼审美技能,提升艺术感受能力

初中美术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应当针对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教学引导。利用生活化的教学要素进行教学的优化创新,促使学生获得美术核心素养的显著提升。学生在长期对优秀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会逐渐获得审美技能,有利于提高其艺术感受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可以使得学生获得人格的健全发展。初中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利用美术教学的美育价值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并获得艺术素养的显著提升。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灵活开展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以及审美技能,教师应当转变一直以来的教学方式,结合实际生活要素灵活开展美术教学。让学生可以从生活化的角度进行美术学习,获得审美能力以及艺术素养的提升。在对初中生进行教学引导时,教师需要创设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创作以及独自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可以逐渐获得成熟的思想,从而更好地完成健康成长的目标。

以浙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章《土特产包装设计》为例,本节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土特产包装的收集,从而对其设计理念以及设计内容形成更加系统化的认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家乡的那些东西属于当地的土特产?你还知道哪些其他地方的土特产?”学生从旅游经历以及家乡文化两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对土特产的了解,并获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1]。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自主参与到土特产的包装设计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获得审美能力的显著提升。

(二)创设审美情境,激发探索兴趣

初中美术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偏好以及生活环境进行审美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美术知识探索的积极性,提高艺术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采用趣味手段进行教学课堂的优化调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使其可以逐渐掌握知识应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后,可以更加轻松的掌握美术知识,并获得自身文化素养的显著提升。

以浙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五章《绚烂的民族服饰》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多个民族的服装造型以及文化习俗,让学生可以在良好的审美情境中更好地完成对各个民族服饰特点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获得民族精神以及爱国情怀的提升[2]。为了提高审美教学的趣味性,教师需要组织学生针对图片展示的服饰特征进行描述,再根据其他的学习资料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将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并获得美术核心素养的显著提升。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活动的有效设计,保障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更好地感知到美术知识,并获得审美能力以及艺术修养的显著提升。与传统单一形式的理论教学有所不同,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探索时,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美术知识,并获得真实的参与体验感。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感受美术知识。

以浙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八章《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的灵感》为例,在自然界有取之不尽的设计素材,教师应当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设计灵感找寻的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审美技能,使其在生活中吸取设计灵感,获得自身艺术修养的提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周边物品的色彩、线条以及构图,运用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颜色等方面进行思考,为其个性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方案设计时,应当结合时代发展趋势进行教学的优化创新,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艺术素养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重点。为了提高整体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将素质教育渗透到美术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使其可以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美术核心素养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邹博一.现代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J].甘肃教育研究,2023(09):63-65.

[2]陈静.让美术教学设计充满教育智慧[J].第二课堂(D),2023(08):6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