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语文与中国传统节气文化的融合教育

李彩霞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3年21期
三明市三元区第二实验学校 365000

摘要:在当今越来越多的跨学科教育理念被提倡的背景下,将小学语文与中国传统节气文化进行融合教育,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探索。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的核心学科,其教学内容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中国传统节气文化作为我国独特的民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学和自然知识,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情境。

关键词:跨学科视角;小学语文;中国传统节气文化;融合教育

前言

随着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加速,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气文化是一座宝贵的知识宝库,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将小学语文与中国传统节气文化进行融合教育,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联系。

一、整合课程设计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将小学语文课程与中国传统节气文化相结合,设计项目或任务,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了解、体验和欣赏各个节气文化。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诗歌、童谣等来介绍相关的节气知识,通过学习相应的节气文化背景和意义展开讨论及创作[1]。

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小学阶段的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应包含有关各个传统节气的相关元素。例如,可以选择《清明》来引导学生了解立春和清明节的传统风俗;选择《邯郸冬至夜》或《冬至夜怀湘灵》来介绍冬至和元宵节等。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与节气相关的描述,学生将能够全面感知、理解和欣赏传统节气的文化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选定的文学作品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了解、体验和欣赏各个节气文化。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在阅读《清明》的同时,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传统的立春仪式和风俗。他们可以研究历史背景,了解立春的起源和意义,并归纳总结相关的词语和成语。

除了文学作品和学习任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和讨论,深度体验与传统节气有关的活动和议题。通过将经典文学作品与中国传统节气文化相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方位、跨学科的学习体验。

二、多媒体与实践结合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中国传统节气文化。同时,组织实践活动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2]。例如,在冬至时让学生一起制作汤圆,亲身体验传统饮食文化;在清明节时进行户外散步,了解并感受传统节日的庆祝形式和节令对人们的影响等。

语文教师可以收集与各个传统节气相关的图片资源,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展示和讨论。例如,在介绍春节时,教师可以展示包括舞龙舞狮、放鞭炮、贴春联等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热闹,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观察图片和交流讨论,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知传统节气文化的特点和重要性。

语文教师也可以选取与传统节气相关的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和聆听,深入了解和体验节气文化。例如,在讲解清明节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段,展示祭扫祖先和赏花踏青的场景,以及与传统节日习俗有关的故事和歌曲。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够切身感受节气的独特风貌,进一步了解节气的由来和文化背景。

利用音频资源,如传统乐曲、朗诵等,让学生通过听觉感知传统节气文化的魅力。举例来说,在讲解中秋节时,教师可以播放《水调歌头》或其他与中秋节有关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到中秋节的浪漫与团圆之情。同时,可以组织学生朗诵有关节气的诗歌或经典名篇,通过声音的艺术表达,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气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三、跨学科合作与研究

教师可以与其他科目教师进行跨学科合作,共同开展节气文化相关的课程或项目。例如,与美术老师一起设计绘画作品展现不同节气的特色和意义,与音乐老师一起演唱有关节气的歌曲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深入了解和探索中国传统节气文化,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或展示,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例如:语文教师与美术老师可以共同策划一个跨学科课程,以介绍不同节气的相关知识和文化内涵。他们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节气,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结合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和诗歌,探究这些节气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背景。同时,美术老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艺术技巧和素材运用。在课程中,学生将进行绘画作品的设计与创作,旨在通过艺术形式展现不同节气的特色和意义。例如,在讲解到冬至时,学生可以利用水彩、油画等绘画媒介,创作有关冬至的作品。他们可以描绘满天星斗与喜气洋洋的家庭团圆场景,将文化内涵巧妙地表达在作品中。完成绘画作品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学生可以在班级或校内举办一个节气文化艺术展览,让更多人欣赏和了解这些作品,实现作品展览。

总结:

本文按照过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和师生互动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有益的教学策略,通过这种融合教育的方式,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自信心。通过持续的实践和深入探索,可以推动小学语文与中国传统节气文化的融合教育不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季冬三九至  新岁辞旧来——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2023年节气活动之“小寒”[J].军事文摘,2023,(06):2.

[2]张宏.让少先队劳动课程更有“中国韵味”——以马坝小学少先队“二十四节气”活动课程为例[J].教育文汇,2022,(10):19-2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