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德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与实践

阮家惠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3年22期
清远市清城区凤鸣小学 广东 清远 511500

摘要:通过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本文指出将德育与劳动教育当前发展的限制和不足。研究发现,创新教学方法、设计跨学科的课程项目、以及家校社会的协同合作是实现德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关键。本文最后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小学德育与劳动教育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教育;劳动教育;小学;融合实践;全人发展

引言

在当前社会,德育和劳动教育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德育教育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而劳动教育则强调通过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劳动观念。然而,这两者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被分割开来,缺乏有效的整合。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小学阶段将德育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以实现教育的全面性和实践性,为学生的全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德育与劳动教育当前发展的限制和不足

首先,由于学科知识教学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德育与劳动教育,导致后者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较低,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和时间分配。其次,部分教师对于德育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此外,社会和家庭对于德育与劳动教育的支持和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一个共同参与和协作的环境。再者,劳动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较为单一,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德育与劳动教育的策略指导

(一)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有助于为德育与劳动教育提供更为充足的条件,包括课程时间、教学材料和设施等。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德育与劳动教育活动,从而提高他们在这些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有助于提高教师对德育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重视。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掌握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将德育与劳动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需求相结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教师专业培训还有助于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享成功的教育经验和资源,从而提高整个教育团队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例如,在小学阶段,为了加大德育与劳动教育的教育资源投入,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增加德育与劳动教育课程的课时,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相关活动。其次,为德育与劳动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如道德故事书籍、劳动实践工具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此外,学校还可以改善劳动教育的场地设施,如建设校园菜园、手工艺室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同时,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也至关重要。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德育与劳动教育的培训研讨会,邀请专家为教师授课,分享成功的教育经验和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参加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德育与劳动教育培训项目,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可以学习如何将德育与劳动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开展手工制作活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德育与劳动的价值。

(二)加强课程内容多样化,推进教学方法创新

多样化的课程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他们在参与德育与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例如,结合学生爱好引入园艺、烹饪、手工制作等劳动教育内容,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其次,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更加灵活和互动的教学手段,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项目制学习等,使德育与劳动教育更加生动和具体。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体验,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到道德规范和劳动技能,从而更有效地将德育与劳动教育的理念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例如,为了加强小学阶段的德育与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多样化,学校可以设计多元化的课程内容。比如,德育课程可以包括传统的道德故事讲解,同时也可以引入现代社会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体验道德规范。劳动教育则可以包括传统的手工制作、园艺种植,也可以引入现代科技元素,如编程、机器人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技与劳动的结合。

在推进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学校可以尝试引入更多互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式。例如,德育课程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道德规范。劳动教育则可以通过项目制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劳动技能。比如,学生可以组队进行菜园管理项目,从种植到收获,全过程亲手操作,既学习了劳动技能,也体验了劳动的乐趣和成果的喜悦。

(三) 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

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例如,通过项目制学习、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接受德育与劳动教育的理念。其次,完善的评价体系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关键。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忽视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质。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全面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考察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质。这样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开展“绿色环保”主题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学生可以通过植树、垃圾分类等实际行动来感受环保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此外,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为老人扫地、为小动物喂食等,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团队合作意识。为了完善评价体系,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还可以引入学生参与活动的记录、社会实践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例如,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后,可以让他们撰写心得体会或制作宣传海报,以此评价他们的参与程度和对环保意识的理解。此外,可以设置学生互评环节,让同学们相互评价在活动中的表现,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合作精神。

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小学德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实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者应该关注如何创新教学方法,设计跨学科的课程项目,并促进家校社会的协同合作,以实现德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燕妮.多措并举,让劳动教育见实效——在劳动教育中彰显德育价值的教学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 2023, 24): 6-8.DOI:10.16704/j.cnki.hxjs.2023.24.005

[2]吾彩草.试论学校德育中的劳动教育 [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07):175-177.

[3]桑伶俐. 基于德育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探析[N].科学导报, 2023-02-03(B02).DOI:10.28511/n.cnki.nkxdb.2023.00001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