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研究

——基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邹芳 唐金鹏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3年24期
1.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 湖南 株洲 412200 2.湖南省醴陵市枫林镇中心学校 412200

摘要:为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的研究热点,揭示我国乡村教育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文章基于CiteSpace软件,以2017—2023年中国知网(CNKI)核心合计数据库中收录的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相关的研究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发文量、关键词图谱、关键词聚类三个方面绘制CiteSpace知识图谱,并进行可视化分析,进而分析国内乡村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乡村教育应注重学术合作网络问题,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从乡村学校与乡村教师入手,进一步深入实践研究,从而为乡村教育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推进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教育;CiteSpace分析;知识图谱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此之后,国务院先后颁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1]、《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等系列文件,内容中对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进行了重点强调。乡村教育水平的提升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保障。在这一大背景下,有关乡村教育问题的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更加凸显,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学者们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多角度多方法的探讨与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上的学术期刊为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国内关于这一背景下乡村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其研究现状与热点,勾勒其研究发展脉络,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它们相互促进和支持着彼此的发展。乡村教育为农村地区的孩子提供了平等的教育机会,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乡村人才以及与产业发展的融合,乡村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推动力。

然而,在乡村振兴下,乡村教育仍然面临一些缺乏的内容,如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机会不均衡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研究对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研究热点和趋势,探索学术合作网络,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乡村教育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推进提供有力支持。基于此,文章借助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梳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研究现状,提取研究热点,深入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我国深入乡村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基于Java环境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其主要用途为文献计量学分析,其对于识别领域中开创性文献、关键文献和主流议题等整体趋势具有较高的分析效率[3]。运用CiteSpace软件,基于寻径网络算法和共引分析理论,对文献数据进行发文量、关键词图谱并以分析图谱展示,以此揭示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研究的现状。

1.2数据来源

国内研究文献选取CNKI期刊数据库,数据采集时间为2023年10月10日, 以“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为主题词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进行高级检索,手动筛选剔除掉会议纪要等相关性较弱的文献,最终得到398篇有效文献作为研究样本。

2 时空知识图谱及其分析

2.1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研究的时间分布图谱

CiteSpace可以显示聚类视图和时区视图两种不同的视图方式。时区视图可显示共引网络中节点随时间变化的结构关系。为考察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的研究成果,本研究统计了2017—2023年发表的文献。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研究的发文情况可分为三个阶段:(1)萌芽期(2017)。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具体时间为2017年10月18日,而2017年发文量仅1篇。(2)起步和发展初期(2018-2020)。这个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已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且相关研究的文献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主要是因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引起了乡村教育领域的关注, 学术界也开始进行初步研究。(3)全面发展期(2021-2023)。2021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文件中强调乡村教育对乡村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针对乡村教育的学术研究也相继展开。所以2021年面向乡村振兴的乡村教育研究文献达到峰值的129篇,2023年针对相关主题发表的文献截止到10月份的统计中达到75篇,学术关注度仍在持续上升。

2.2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研究的空间分布图谱

为找出国内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研究的核心学术团体和机构,本研究统计了各个研究单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研究方向发表的论文,并获得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在研究机构共现方面,机构共现图谱上的节点表示研究机构,节点的大小表示发文量的大小,节点之间的连线反映机构之间的合作研究状态。图谱呈现出局部集中、整体分散的特点。显示的节点总共177个, 节点连线100条,这表明学术团体广泛和重点关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研究领域,其中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研究院联系紧密。而网络整体密度仅为0.0044,这是因为大多是独立研究,学术团体之间的合作不够密切。总体而言,各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加强合作。

通过CiteSpace软件导出发文量前16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发文量最高的是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其发文量是32篇。这揭示教育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研究领域的主力。这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形成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提高了教育在乡村地区的发展,更加切实有效地推动乡村教育的改革。

3内容知识图谱及其分析

3.1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通过对论文关键词的分析,可以准确把握文章的核心,关键词的频次可以作为某一领域内研究热点的判断标准之一。从知识理论的角度看,中心度和频次高的关键词代表着一段时间内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即研究热点。中心性作为衡量节点权力的大小,反映了该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关键词的共现频次越高,点中心性越高,说明节点在该领域愈重要。

文章通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398条文献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图谱的绘制,得出密度节点数为257,连线为364的图谱。一般认为,中心性高于0.1的关键词较为重要,半衰期较长的关键词往往反映该研究领域关注内容较持久。根据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去除检索的主题“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整理出中心性高于0.1的关键词共计15个,并认为可以判定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的基础研究领域。

可以看到“乡村教师”“职业教育”是最大的节点,其次是“民族地区”“乡村学校”“乡村治理”“共同富裕”等。这些高频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者的关注重心与研究倾向。另外,节点的中心度越高, 其连接与传递信息的关键词越多, 在整个网络中的“媒介”作用能力越强。“职业教育”的中心度最高, 表明它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研究的知识网络中的重要中介作用。

在关键词共现分析图谱的基础上,利用LLR算法提取其中的关键词标签,进行关键词聚类可视化分析展示。聚类知识图谱中不同颜色的色块代表不同的聚类,色块中所包含的节点都属于同一个聚类,每个聚类用“#”表示。当模块Q值>0.3表明聚类有效,S值>0.5表示聚类结构合理,S值>0.7表示聚类的信服度较高[4]。 本文将CNKI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领域文献数据进行处理,切分年代为1 年,聚类词来源选择标题、摘要、作者信息、关键词、节点类型等,剪切连线设置为路径探测算法,进而得到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领域文献聚类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的网络密度为0.0091(N=257,E=298),Q=0.852,S=0.9257,说明相关文献产生的知识图谱聚类结果有效,聚类信服度较高。图中有10个聚类,聚类顺序按#0到#9排列,数字越小,表示在聚类中包含的关键词越多,将其按照关键词数量进行排序,这10个聚类分别是“#0乡村振兴”“#1乡村教育”“#2乡村学校”“#3乡村教师”“#4产教融合”“#5高等教育”“#6乡村建设”“#7民族地区”“#8教育扶贫”“#9价值意蕴”等。相对于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网络的结构形态和性能有较大的优化与提升,但总体关键词共现网络结构仍然较为松散,密度不高。未来应在研究主题上保持足够的关注度,选择合适的主题,确定好研究内容、研究方向,展开纵深精准研究。

4 结论与思考

4.1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2017—2023年有关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的研究文献生成的图谱及相关数据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分析和可视化研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时间分布谱图表明: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最早始于2017年,但研究在2018—2020年开始集中涌现,在2021—2023年进入大规模、快速发展阶段,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研究成果数量丰富,整体呈现出日益发展的上升趋势,未来期待更多研究者的投入与关注。

空间分布图谱表明:参与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研究的机构较多,科研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但既有的研究机构各自为阵,合作较少。未来需要宏观引领,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保障科研机构和作者之间的研究关注度,形成主流研究方向,促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研究的良性循环。不同主题的研究内容相互独立,关联性低。未来研究还需要在主题上选择合适内容展开精准研究、深入研究,避免浅尝辄止。

关键词共现图谱表明: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研究的热点是“乡村教师”“职业教育”“民族地区”“乡村学校”“乡村治理”“共同富裕”等。关键词共现网络结构相对松散、密度不高,未来需要研究者保持研究主题、研究内容、研究方向的纵深研究并提高关注度。

关键词聚类图谱表明:“乡村学校”“乡村教师”“产教融合”“高等教育”“乡村建设”“民族地区”“教育扶贫”“价值意蕴”。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在乡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学校承担着为民族地区提供教育的责任,同时也是教育扶贫的重要一环。通过产教融合,乡村学校能够提供与当地产业相适应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前景。高等教育在乡村教育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4.2研究思考

乡村教育的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5]、《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6]在乡村教育优先发展、乡村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与技能培训、乡村教育研究与政策支持等方面做出重点强调,指出了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乡村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旨在提高乡村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培养适应乡村发展需求的各类人才,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所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价值意蕴。他们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乡村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为乡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在乡村建设中,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的角色不可忽视。他们为乡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教育基础,同时也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奠定了重要的基石。通过持续改进乡村教育,我们可以为乡村地区的发展创造更多机会,实现全面的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

[2] 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EB/OL].

[3] Chen C.Cite SpaceⅡ: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4]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02):242-253.

[5] 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

[6] 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EB/OL].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