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艺、工、商、创”陶瓷专业群融合的现代学徒制学生就业前景的研究与探索

陈正军 余昊谋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29期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为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为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艺、工、商、创”陶瓷专业群融合的现代学徒制学生的就业前景优势。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艺、工、商、创”陶瓷专业群;就业前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及探索意义

景德镇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支点城市,城市产业特色也紧紧围绕陶瓷这张名片,在这一背景下,陶瓷产业的高端人才需求量也急剧增加,为进一步培养出符合改产业的优秀的人才,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优化教学课程,提升教育质量,来培养“工、艺、商、创”复合型高技能陶瓷产业人才,以此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同时还能够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良性发展。

二、“艺、工、商、创”陶瓷现代学徒制学生的就业前景分析

(一)面向文创市场,就业前景广阔

“艺、工、商、创”陶瓷现代学徒制学生的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前景广阔的文创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从以“物质消费”为主转向以“精神文化消费”为主,极大地刺激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使社会力量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热情高涨,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逐年提升。2010-2018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11052亿元增长至387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97%,占GDP比重由2.75%增长至4.21%,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态势。

可以预见,今后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且是吸纳就业、保障民生的重要途径。

(二)依托“瓷都”品牌,拓展国际市场

中国作为陶瓷的发源地和世界第一陶瓷产品生产国,在外国人眼中,中国的陶瓷、中国的文化现在已经成为走向全世界的一个符号,而“瓷都”景德镇,又是国内外痴迷陶瓷文化的人心中的“圣地”。美国《纽约时报》在2017年1月底刊登了关于景德镇“陶溪川”的大幅报道。

“一带一路”是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双核倡议,而陶瓷产业可作为经济与文化双核战略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能够在此过程中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跨地区发展融合及“走出去”,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互惠共赢。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20年中国陶瓷产品出口量为1768万吨,同比下降16.7%。而从金额方面来看,2020年陶瓷产品出口金额为251.1亿美元,同比无变化,陶瓷产业由量向质方面的转变。

“艺、工、商、创”陶瓷专业群融合的现代学徒制学生,在“特色班+工作室”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通过与陶瓷工艺大师建立“师徒制”学习专业素养和非遗技艺,依托“瓷都”在国际陶瓷领域的巨大影响力,产出的陶瓷工艺制品在国际市场上有显著的产品竞争力和品牌效应。

(三)校企深度合作,实训接轨就业

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并让学生们顺利就业就业。

自2015年9月起,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陶瓷行业深度合作,引企入校,柔性引进人才等多种渠道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工作,依托“瓷都”陶瓷职业教育集团的行业优势,以陶瓷产品为载体,结合学院的各个优势专业,由学院和企业共同投资扶持,建立“瓷生态”创新创业平台,在陶瓷绘画、摄影、美工等等工作方面,通过外包给学生,给学生学习和工作以及创造的机会。学生从平台得到很大的提升,并且也能赚取自己的生活费。

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员商讨洽谈,双方从模块教学、实战教学、应用教学等多方面探讨将实践教学与岗位对接。解决了职业院校毕业生从校园步入社会工作中不适应的痛点。

(四)创新驱动创业,提供就业岗位

“艺、工、商、创”,核心在商,重点在艺术和工艺,创新创业是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创新创业形势总体良好,营商环境、新兴产业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推进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工作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打造“艺、工、商、创”复合型搞技能人才这一目标,将陶瓷工艺、数字媒体、经济管理等多学科专业同学有机结合,建设陶瓷专业群,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学校搭建“孵化众创”平台,学生主导,企业孵化的形式展开。孵化平台是由学生通过客服,美工,推广,运营等企业实践后,学校积极鼓励和引导优秀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创业初期由企业引导孵化,获利后由企业和学生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分成。众创平台是由企业搭建平台,全员参与,目前企业已经搭建“瓷+”云分销平台,通过此平台更好实现全员创业,在帮助学生自主创业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学校发展的必要性,学校为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客观要求必须依托学徒制度建立起相应的产教结合专业群,作为学校结构的组成部分,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就业前景,确立努力方向,提高学生参加实训培训的参与度,转变自身学习工作理念等等。并且,建立学徒制的专业群,对学校制度文化的构建和改善起到促进作用。学生在更专业化的学习制度管理下也会被激发出最高的创新创业热情。

参考文献

[1]中国一带一路网.我国已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5份[EB/OL].2021-01-30.

[2]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陈正军(1980—),男,湖北仙桃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余昊谋(1993-),男,江西景德镇人,硕士,助讲;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课题项目:2019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陶瓷专业群‘艺工商创’融合的路径探索”(项目编号:JC1912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