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衔接研究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旨在通过开展心理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健康的心理,缓解由于环境变化或其他因素导致的低落情绪。初中到高中是心理教师必须要重视的过渡时期,该时期内学生在心理或生理上会出现一些变化。本文主要通过对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衔接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提出开展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衔接工作的有效措施,保证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衔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初高中 心理健康教育 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学生在完成初中学习后会步入高中教学阶段,在该阶段,学生们会脱离之前熟悉的群体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当中。出入新环境,难免会因为人际交往不顺、功课学习效率低等多种原因产生失落、不快的心理情绪。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及时地和父母沟通或者自行调节解决这些问题。但也有一部分同学深深地陷入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当中,走不出来,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作为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做好初高中过渡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衔接工作,了解不同阶段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前做好心理疏导课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工作,让学生们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一、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衔接的必要性
1.适应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趋势
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阶段性和连续性。其阶段性主要表现在,学生们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想法。其连续性表现在先前心理教育学课程促使学生形成的一些心理状态会对学生后期心理活动奠定一定基础。在学校内开展心理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主体人格,防止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产生心理问题。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分阶段进行,由于不同阶段学生的特殊性,因此,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目标都有一定差异。但是,各个阶段的心理健康教学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导致各阶段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或多或少会出现部分重叠的情况。因此,在开展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趋势,把握好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制定适宜的心理教学方式方法。此外,要学会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做衔接,将前一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后一阶段的基础,并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过渡,减少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复,有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顺应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通过课程教学,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以及其他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给学生传递正确心理观念,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为了保证高效地开展各个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各个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衔接工作尤为必要。
二、开展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衔接工作的有效措施
1.设定适宜的心理教学目标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不同阶段的生理和心理活动都有一定区别。笔者认为设定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尤为重要。在高中阶段,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锻炼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减少对于家长的依赖,帮助学生增强自身自信心,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为高考做准备。此外,还需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为步入大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2.安排合理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
心理教学目标决定了心理教学内容。初高中时期,应该从学习方面,情绪控制方面、人际交往方面、耐挫力方面以及意识培养方面入手,开展相关课程。例如:在学习方面,就需要要求学生了解高中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并且尽快地适应跟上每一个内容的进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发散思维解决问题。明确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3.选择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
心理教育方式的选择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是保证教学内容能否被有效开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在选择心理教育方式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设定的课程内容进行选择。例如:为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教师可以选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宣传课程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如何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其次,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除了通过自身进行调节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相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例如:心理健康小剧场、专题讲座等其他的活动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也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因此,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孙海霞.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2,(02):224.
[2]杨峰杰,张可飞.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实践性生成途径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8):149-150.
[3]施家贵.浅谈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与评价,2017,(05):74.
[4]张旖旎,齐书春.初高中孤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4,(12):156.
注:本文系2021年许昌市教育科研课题“初高中衔接工作--学生心理状态与对策分析”的研究(课题编号YL2021G029)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