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幼儿园大班晨间自主性锻炼活动的实践策略探究
摘要: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持并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健康发展需求,系统性地围绕体育教育目标和任务开展教育活动。幼儿园大班的健康锻炼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发展幼儿的健康,还要通过锻炼来树立幼儿的规则意识,为小学生活做意识准备。尤其是幼儿的自主性锻炼活动,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偏好和需求来安排锻炼活动,为提高幼儿日后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的安全意识、条理性、逻辑性做准备。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晨间活动;自主性锻炼;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的晨间自主性锻炼活动是大班幼儿园内一日生活的开始,是教师落实一日生活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晨间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充沛的精力和愉悦的心情,集中幼儿注意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到幼儿一日活动的情绪和状态。教师可通过锻炼环节活动具体内容的设置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溶于趣味性、实践性的活动中,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细节中,可以有效提高自主性锻炼活动的教育效果。本文将从多方面对大班晨间自主性锻炼活动的实践进行探讨。
一、自主性锻炼活动的设置中突出幼儿的自主性
大班幼儿的年龄还是较小,在创设晨间自主性的锻炼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很少会邀请幼儿参与到环境的创设阶段中,这使得幼儿的参与性较低。结合幼儿园的活动环境创设要求来看,幼儿园的晨间自主性锻炼活动需要因地制宜,讲究就地取材,支持教师和幼儿资质玩具和教具。教师在大班幼儿的晨间自主性锻炼活动中,务必适当投入部分自制玩教具,可以对一些幼儿园既有的废旧材料进行加工和处理,挖掘材料的使用价值,例如将废弃的泡沫垫制作成幼儿在晨间锻炼活动中的爬行护具,让幼儿在锻炼场景中,可以是室内地板也可以是室外草地,在护具的加持下进行爬行锻炼,锻炼幼儿的手部和腿部肌肉;教师也可以将废弃的旧纸板或布料的边缘制作成道具小脚印,经过恰当距离的排布来打造平衡或跳跃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跳跃能力[1]。如果大班的幼儿普遍动手能力较强的话,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使用废弃纸盘做飞盘游戏的道具,也可以使用废弃报纸做城堡模型等等,保证趣味性,兼顾玩教具材料制作的实用性,激发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自主性,提高幼儿参与晨间自主性锻炼活动的兴趣。
二、自主性锻炼活动的设置中合理运用自然材料
陈鹤琴的教育理论中明确指出,大自然中蕴含的知识和规律应该成为幼儿教育的知识宝库,成为教师教育幼儿的活教材。教师在创设晨间自主性锻炼的活动环境时尤其需要充分利用幼儿园既有的自然材料,将自然材料、氛围以及自然知识融入到幼儿的锻炼活动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既有的树木制作一些攀爬类的锻炼器材,或者在低矮的树上或树旁,搭建一个木屋,提高环境设置的趣味性和社会性,激发幼儿运用自主性对环境继续进行装饰或改造,还可以提供丰富的道具,如沙堆、铲子、小推车、挖掘机模型、几何状收纳盒等等引导幼儿进行虚拟劳作和搭建。在这样实践经验的累积中,提高教师锻炼活动设置水平,以及幼儿的游戏水平。
三、自主性锻炼活动的设置中注重室内空间的运用
大班幼儿的晨间组织性锻炼活动在室内空间的设置,即教师在设置自主性锻炼活动中对幼儿的活动室、午睡室、楼道以及门厅等诸多室内场所进行利用。幼儿园的室内空间普遍不是很开阔,面积并不大,但是教师也可以通过锻炼活动游戏内容的设置,来将幼儿园的室内空间变成锻炼游戏场所。如教师可以将室内的活动室、走廊进行区域划分,运用不同颜色的壁纸或是垫子做不同区域的自然隔离,引导幼儿在较为宽阔的场所设置有高度差的锻炼活动道具,引导幼儿进行攀爬、组装活动等等[2]。教师将室内空间纳入自主性锻炼活动设置范围中时,还需要从锻炼类型的角度丰富锻炼活动的内容,如固定运动器械区域活动,可移动运动器材区域活动,以及自然游戏区域活动,保证运动类型的多样性,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选择,提高锻炼活动的自主性。
四、自主性锻炼活动的设置中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锻炼活动中的自主性旨在保证幼儿在活动中的自由,让幼儿可以遵循自己的意愿来参与活动,但自由不代表没有规则、没有要求,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不可或缺。自主锻炼要注重教师在自主性锻炼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长于观察,在充分了解活动材料特性以及活动特点的前提下,发挥自身指导作用,引导幼儿开展活动,保证锻炼活动的有效性。如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引导幼儿向同班求助,帮助幼儿巩固自己所学技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取长补短;或是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特点,使用小步递进法不断增加幼儿联系难度,提高幼儿动作质量和适应性;或是通过语言暗示的方法指导幼儿改正误区,保证活动安全性;又或是通过分享幼儿的活动成果来促进幼儿间的交流,扩大自主性锻炼活动的社交作用。
五、重视晨间自主性锻炼活动的隐性规则教育
幼儿园大班的晨间自主性锻炼活动还可以对幼儿起到隐性教育的作用。科学的锻炼活动可以有效引导大班幼儿开展有序的运动游戏,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地图以及规则图的制作、安全提示图的张贴、锻炼活动游戏玩法的介绍等等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如常见的迷宫类探险主题游戏,教师课程使用小木垫、小圆板来制作迷宫中的箭头指向标志、出入口标志、当前位置标志,以及特殊安全标志,来提醒幼儿在活动中运动的方向和轨迹,避免幼儿产生恐慌心理,也避免多个幼儿在同个位置和区域集中发生碰撞等安全事故。
结束语
幼儿的晨间锻炼活动在大班幼儿的成长发育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既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育,还可以结合丰富的游戏方式和内容,来发展如灵敏性、协调性以及反省性等多方面的躯体能力,提高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改造能力。要围绕教育目标和任务开展有效的晨间锻炼活动,教师务必强调幼儿锻炼的主题地位和作用。要落实幼儿锻炼活动发展幼儿健康的教学需求,教师仍需要积极了解幼儿需求,丰富材料,深化实践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高蓉.幼儿园大班晨间活动游戏化地开展及实践的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7X):1.
[2]周涛初,李竹梅,陈艳霞,等.幼儿园循环式晨间锻炼活动的实践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