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的作业设计研究

陆爱娣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24期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摘要:数与代数作为小学阶段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数学的主线。数与代数领域的作业更多的展示为数的认识、运算和量等内容,部分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忽视了作业的形式和评价方式,使得作业的布置和完成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想要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老师就需要对数学作业的布置进行设计,让学生能够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实现学习效果的强化和巩固。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分层化布置作业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征可以发现,在同一课堂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在面对作业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会认为作业的难度太低,做起来没有成就感;有的会觉得作业的难度太高,做起来没有信心。这就说明不同学生对于相同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是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会影响他们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因此,为了能够体现作业布置的作用,老师要在了解并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进行课后作业的分层布置,要结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在具体的习题布置中进行难易程度的区分,从而让作业的布置更加具备针对性,并确保课后作业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比如,在学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之后,老师可以布置以下作业:(1)数学四则运算的基础计算题和选择填空题(2)四则运算的生活运算题。老师通过作业层次化的方式,能够让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首先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让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进行书本知识之外的拓展和延伸,在实践中进行思维的锻炼和能力的拔高。

二、多样化布置作业

为了适应新时期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改革要求,数学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根据数学教学的目标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多元化作业形式。老师要善于在学生的日常活动中捕捉机会,让作业包含可读性、可操作性,让作业的呈现形式具有丰富性、多样性,从而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进来,发挥课后作业的价值。比如,在学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以及《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进行“数学日记”的记录,对自己和家庭每天、每周、每个月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并做好数据的统计,让学生们能够做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迁移,同时能够让学生对小数的概念和计算的能力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让学生的知识运用更加灵活。再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数字手抄报的制作,让数学作业的形式呈多元化发展,减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排斥,提高学生对数学作业完成和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三、趣味化布置作业

学生的理性思维会随着知识的丰富和经验的增长得到提升锻炼。在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时候,他们在学习中更多的受感性思维的影响,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老师通过设计趣味性的作业,既满足了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又能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使得学生对作业的完成和对问题的思考充满了斗志。比如,在学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之后,老师可以布置一个“闯关作业”,让学生们通过小程序玩数学游戏的方式,在一块土地上进行不同菜种的播种,并做好每个菜种占比的记录。随着每天土地的扩大和菜种的丰收售卖情况、新种子的播种情况,要及时更新记录表。在特定时间之后,老师需要对学生的播种情况和丰收菜品的售卖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最终菜品售卖总价最高的会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样突破传统写作作业形式束缚的一种作业布置方式,能够让学生对作业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巩固与运用。

四、重视多渠道评价

建立合理且科学的评价机制,能够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效果、实现能力强化。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自信和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阶段,老师在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坚持以鼓励为主,对于没有及时且保证质量完成作业的同学,老师不要完全的否定,而是应当对该同学做的好的地方进行鼓励,并了解学生为什么没有及时完成的原因,然后再针对问题进行指导和激励。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渴望得到他人认可的,老师通过鼓励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给予信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和作业完成的动力。同时,老师还可以对全班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集体评价,再结合不同学生的特质进行个体评价,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了解班级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个人现状,并进行针对性提升训练。老师还可以安排同学、同桌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让学生帮助别人进行作业批改,在批改的过程中也能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巩固,同时学习他人的优点、避免出现相同的问题,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作业批改和问题纠正的过程中实现数学能力的提升。

五、结论

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必须遵循作业的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要重视作业的评价设计,在多元作业和多渠道评价的基础上,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在新时期课程改革的情况下,传统死板单一的课后作业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学生成长的心理需求了,数学老师应当创新作业的形式与内容,有计划的结合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发展来进行课后作业设置,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作业环境中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知识的强化。

参考文献

[1] 唐梦佳. 小学中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与管理的有效策略[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7):89.

[2] 阮祥燕.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 基础教育研究,2021(13):69-70. DOI:10.3969/j.issn.1002-3275.2021.13.020.

[3] 李资芸.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的探析[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9):114.

[4] 丁树刚. 浅谈新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 学周刊,2021(9):83-8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9.041.

[5] 唐广灯. 基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的教学实践研究[J]. 小学时代(奥妙),2020(7):54-5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