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背景下小学“五育并举”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庞欣欣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42期
黑龙江省大庆市三永学校 163711

摘要:随着“双减”教育活动的进一步推广和落实,“五育并举”的教学重要性和教学优势在“双减”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愈加凸显。基于此,本文将浅述“双减”背景下小学“五育并举”的教学必要性,并借此进一步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五育并举”的教学策略,以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双减;五育并举;小学教育;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所谓“双减”教学,意味着教师们要在保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综合考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发展,这要求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作业设计与课后活动设计等环节中,始终以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成长为首要条件,让策划的教学环节主动服务于学生们的成长特性和成长需求。

一、教学必要性

(一)“五育并举”是落实“双减”理念前提

在“双减”教学理念被提出之前,“五育”教育理念就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教学活动之中,并取得一定程度上的德、智、体、美、劳教学效果,深受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认可。将“双减”教学中“减负提效”的教学内涵与“五育”教育中的综合素质培养理念相联系,不难发现“五育并举”是落实“双减”教育的理念前提,只有将“五育教育”的内涵深深融进“双减”的教学设计之中,才能真正发挥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成长的教育意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航线规划”,才能更好地实现“减负提效”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们的健康快乐成长。

(二)“双减”确保了“五育并举”教学质量

若说“五育并举”是落实“双减”的理念前提,那么“双减”正是确保“五育并举”的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真正使“五育并举”教学效果落到实处的制度保证。反观过去的“五育”教育,尽管教师和家长们都深知孩子们不能只会“死读书,读死书”,但迫于对应试竞争的忧虑,为了自己口中的“对孩子好”,往往会加大力度地“压榨”学生们出了做题和考试之外的素质提升时间,这使得学生们都成为了只会考试的“井底之蛙”。反观教师的教学设计,尽管教师们深知“五育教育”的重要性,但迫于提高学生成绩的压力,教师们“不得不”将五育教育的时间和内容进行压缩,如课堂上简要地提及或仪式性地举办某场活动,就表示自己将“五育教育”理念已落到实处。在这种“一叶障目”似的教学活动中,正需要“双减”这样的教学制度来进行约束,借助“双减”中减负增效的教学要求,真正落实“五育教育”内涵。

二、教学策略

(一)坚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首要目标

不论是“双减”还是“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两者最为关注的教育问题,更是促使这两种理论成型和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在我国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曾有一段时间过度地追求对学生学习成绩——智力的追求,许多教师和家长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在各类考试中脱颖而出,牺牲了学生休闲娱乐及兴趣培养的时间,以近似“压榨”的形式让学生们不停地在作业这条“流水线”上拼命地奋斗,结果却是不少学生因此丧失了健康快乐成长的权利。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们应当将“五育”理念深深融入各类教学设计活动之中,坚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首要目标,让学生享有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的权利。

例如,在保证学生智育的前提下,教师对课后作业的设计应当尽可能地符合学生阶段成长特性,不布置量化的、效果低的、无趣的课后内容,如避免抄写类、题海战术等不利于学生“减负增效”,也不利于学生智力发育,甚至会引发学生健康问题的作业内容。

(二)坚持以发展学生道德情操为基本原则

目前,不少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的完成度仍然稍有欠缺,这是由于“五育”教育中的德育、美育、劳育还没有完全浸润学生的意识。缺乏德育的教学内容,学生们不能完全理解道德的内涵及其作用;缺乏美育的教学内容,学生们不能完全通晓“何为美,何为丑,何为善,何为恶”的美学道理;缺乏劳育的教学内容,学生们不能完全理解劳动人民的崇高,也不能理解道德在社会生活与劳动中所起的作用。

例如,教师们可以多设计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以剪纸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先教授学生们关于我国剪纸的文化,并向学生们展示优秀的剪纸作品,随后教授学生们剪纸的技巧,并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加以指导。学生们在这个活动之中。德智体美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欣赏劳动人民创作的精美作品之后,会对劳动人民产生敬意,这种敬意会在无形之中强化学生的道德感,学生的道德情操也相应地获得了发展。

(三)坚持以发动学生劳动实践为主要方式

劳动实践作为人类发展进步的前提,崇尚劳动的精神更是深深蕴藏在中华文明之中。当前的学生们,由于父母的溺爱和社会的保护,已经鲜少参与劳动实践,对于劳动精神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对于劳动的价值甚至只停留在打扫卫生和农业种植之中,因此,对于学生的劳动教育是必须要的,教师要坚持以发动学生劳动实践为主要教育方式,在劳动实践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坚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学生道德情操、发动学生劳动实践等,将“五育”教育理念落到教学中的每一处。

参考文献

[1]张华毓,吕莘.五育并举视域下小学学段贯通的理论要义及实践路径——以清华附小学段贯通课程体系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22(02):93-9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