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简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多方参与、复杂环节,存在诸多潜在风险因素,一旦管理不善将对工程质量、进度、成本等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阐述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防控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以期为实现工程项目高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防控;防范措施
引言: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也与日俱增。有效防范项目管理中的各类风险,对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控制工期成本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防控工作仍存在短板和不足,迫切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改进。建筑工程项目普遍存在工期紧、任务重、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各参建方利益诉求不一,风险因素错综复杂。各类工程变更、施工条件变化时有发生,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建筑行业在风险防控理念、管理制度、技术方法等方面还有待加强。一些项目的风险意识淡薄,缺乏系统的风险识别评估机制;管理手段相对粗放,对风险预警、应急处置重视不够;信息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风险动态监控和实时预警能力有待提升。
一、强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防控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遏制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不注重风险防控,极易酿成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给建筑企业带来沉重打击。加强风险防控,有利于从源头上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避免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工程项目顺利实施。以深圳一处施工中的大型建筑工地为例,由于对塔吊安全风险重视不足,发生了吊臂坍塌事故,造成3人不幸遇难、多人受伤,给工程项目带来沉重损失。事故查处结果显示,主要原因就是风险防控意识淡薄、相关措施落实不力所致。这起惨痛教训充分说明了加强风险防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有利于确保工期进度和成本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如果存在重大风险隐患被忽视,一旦爆发就会造成工期拖延、成本超支等严重后果。比如,如果在设计阶段存在重大缺陷被忽略,将会导致中途返工,耽误工期;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被忽视,一旦发生事故就会中断施工,造成工期延误;如果材料供应存在重大风险被忽视,一旦出现短缺和质量问题,就会影响工程进度并增加采购成本;如果资金风险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工程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无法按期完工。可以看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诸多风险如果未能得到及时防范和控制,都会直接影响工期进度把控和成本控制,给建设单位和承包商带来巨大损失。比如,著名的香港地铁公司承建的中环线工程,由于对地质风险评估不足,从而低估了工程难度和造价,导致工程严重超支、延期,最终给公司带来至少100多亿港元的经济损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
(三)有利于促进建筑产业健康发展
建筑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项目管理中的风险防控力度不足,一旦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将给建筑企业带来巨大冲击,严重影响其市场信誉和经营发展。从整个产业层面看,如果这种情况在全行业泛滥,必将阻碍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大局。比如,近年来一些知名建筑企业先后因为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而受到严厉处罚,不仅蒙受了巨额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损害了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反过来看,一旦加强了项目管理风险防控,就能有效避免和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从而推动建筑企业重树市场信誉,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风险意识淡薄,防控意愿不足
部分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对项目管理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防患于未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存在重视“救火”“不重视”“防火”的思想意识误区,对项目管理中潜在的风险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警惕性,常常是事后被动处置,未能主动识别和化解风险隐患,造成“患过于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对项目管理投入“吝啬”,对风险防控缺乏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企业管理层存在侥幸心理,对风险的严重性、防控的必要性缺乏清醒认识,对员工的风险防控教育培训不够重视。
(二)风险管理制度缺失,防控措施滞后
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尚未建立系统的项目管理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防控标准和措施相对滞后、不够完善,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缺乏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机制,未能及时识别施工现场风险点;缺乏统一的风险应急预案,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手足无措;缺乏风险防控责任追究制度,防控意识淡薄无人问责。很多企业虽然也制定了一些项目管理制度,但往往流于形式,存在“橱窗政策”或“一刀切”,与实际情况不符,效果不佳。有的制度滞后于时代发展,无法覆盖新出现的风险因素,对工程中技术创新带来的新风险防范乏力。比如目前建筑工程中普遍采用装配式建造和BIM等新技术,但相关风险防控的配套制度跟不上,无法满足需求。
(三)风险评估能力欠缺,防控效果不佳
由于缺乏专业化的风险评估队伍和有效评估工具,目前很多建筑企业的项目风险评估工作存在不客观、不系统、不精准等问题,造成风险防控效果大打折扣。一方面,评估不够客观。许多企业评估缺乏第三方独立参与,存在主观臆断和考虑面窄等问题。二是评估缺乏系统性。有些仅对某一个环节开展评估,无法系统全面梳理各项潜在风险。三是难以做到评估精准。很多企业评估手段相对简单,缺乏量化分析和精准评判,不能很好地预判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导致风险研判和防控部署存在偏差,不利于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同时,防控措施的执行监督和效果追踪评估也显得相对薄弱。
三、切实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加强风险防控意识教育,提高重视程度
风险防控意识是前提和基础。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建筑企业的政策引导和监管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风险防控宣传教育,并将防控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审核企业资质的重要依据,推动企业树立防范意识、强化主体责任。建筑企业自身要高度重视员工风险防控教育培训,将防控意识贯穿于项目管理全过程,使之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要将相关内容纳入岗前培训、日常管理活动和考核体系之中,坚持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同时要注重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进行针对性培训,强化其重视程度,做好带头示范作用。
(二)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各建筑企业要参照国家及行业相关法规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尽快建立健全符合要求的项目管理风险防控制度和操作规程。从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风险评估和监控、应急预案和管理等方面全面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制度要与时俱进,即要密切关注行业新形势新特点,及时补充完善对新技术新领域风险防控内容的制度规定。此外,制度不仅要坚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还要注重统一规范、标准化管理,防止简单“一刀切”。同时要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把风险防控要求落实到位。
(三)加大风险评估和应对力度,提高防控实效
建筑企业要建立专业化的风险评估管理人员队伍,配备先进的风险识别、评估工具,并充分借助第三方技术力量,全面提升评估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针对性。评估过程要坚持全面、客观、精准的原则,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潜在风险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评估,做到无遗漏、无偏差。重点要关注施工技术创新带来的新风险,及时跟进分析和研判。
结语: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从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还是从促进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层面考虑,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防控都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高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23(7):0145-0148.
[2]梁欣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23(11):0070-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