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高职思政课“四史”教育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探析
摘 要:“四史”教育已纳入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制度,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做好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途径。中高职思政课融入“四史”教育是职业教育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中高职院校对“四史”教育资源的认知不足、在课程中落实不到位、创新力度不够的问题,积极开发地方红色资源,做好中高职思政课“四史”教育资源一体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中高职思政课教师的才智,有利于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四史”资源;思政课教学改革;红色资源
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中高职院校正依托思政课程改革,尝试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促进“四史”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课以课程内容为基础和载体,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从事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学生有理想、有技能、有责任感,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年轻力量。在思政教学实践中借助和活用“四史”教育资源,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引导青少年加深学生对党的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加深对党的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一、“四史”教育融入中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四史”教育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具体体现。从根源上讲,“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有着密切的联系。思想政治课经常将“四史”教育的内容作为资源,“四史”教育的中心内涵与思想政治课有相似之处。两者在教育要求、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上具有统一性。
1.“四史”教育融入中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理论价值
在学校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培养新时代人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意识提高的主要阵地。在大力推进民族文明建设的今天,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立足于民族文明建设,不断释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活力,同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坚持新要求,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更好地服务于民族文明建设和改革。过去,在中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课堂教育中,“四史”资源的整合往往局限于对一般历史发展脉络和规律的阐述,在很大程度上,对“四史”和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精神内核缺乏深入探索。
在思想政治工作和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四史”教学大多只关注教材教学和考试需求,而涉及历史影像资料、实地考察等内容的教学则流于形式。“四史”红色资源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和英雄事迹,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目前,在多元文化的视角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已经形成了部分西化影响。我校以“四史”资源为指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学习“四史”资源,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中国近代史框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增强学生的国家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四史”教育融入中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价值
首先,整合“四史”资源将丰富中高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重要的教育载体,为学生提供了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平台。“四史”教育资源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密切相关。通过红色精神、红色文化和红色思想的融合,发展大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在认识“四史”红色资源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并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为学生的个体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在思政课中融入“四史”教育资源利于创新教育方法。将“四史”资源整合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将促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理念和方法基础上的创新。例如,采用计算机为平台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四史”红色资源的整合,创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现“四史”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良好整合,从而提高中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成绩,使他们坚信政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二、“四史”教育资源融入中高职思政课的现实困境
1.中高职院校“四史”教育资源的认知不深
从当前“四史”教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存在对“四史”教育资源认识不足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四史”教育资源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影响了“四史”教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对“四史”资源的认识不足,难以将“四史”红色资源融入教育实践;另一方面,中高职业学校学生对“四史”教育资源的认识不足,使学生实践“四史”教育资源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2. 中高职院校“四史”教育在思政课程中融入不够
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中高职学校和其他教育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将“四史”资源融入其中,可以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不足,增强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习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四史”资源的选择上,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基础,选择与课程内容和学生发展相关的内容,突出“四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然而,从目前“四史”红色资源整合教育的现状来看,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四史”资源整合不足的问题,没有按照“四史”资源要求开展有效的“四史”教育活动,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
3.中高职院校对“四史”教育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创新不够
将“四史”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四史”资源的创新,有针对性地挖掘和选择“四史”红色资源内容,为大学生成长提供全面指导。然而,从目前“四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整合来看,“四史”红色资源创新不足的问题在于一些教师机械地使用“四史”资源,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四史”资源,影响了他们对“四史”资源的良好理解和学习。
三、思政课融入四史教育教学资源的路径探析
1.地方红色资源的充分开发
首先,要积极挖掘和阐释本地“四史”资源的深层历史内涵。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红色资源在“四史”教育中的作用,中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地方“四史”资源研究体系。通过梳理本地“四史”资源,积极挖掘和阐释本地“四史”资源的深层历史内涵,帮助师生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和主题,形成系统、连续的理论研究成果,推动职业院校“四史”教育系统、长远发展。
其次,要创新将地方“四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育的形式和渠道。在中高职业院校开展“四史”教育,实现内容和形式创新。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团队编写地方红色资源特色教材,形成地方红色资源专题课程,以新鲜、贴近、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同时,将当地“四史”资源整合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形成“课程思政”格局。
最后,要在思政教育中积极发挥地方“四史”资源的实践和教育作用。中高等职业院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发挥地方“四史”资源的实践性和教育性,可以利用无锡地方红色资源形成完整、规范、深入的现场教学过程。教师在现场教学前形成明确的教学计划,参观时有科学的路线和深入的讲解,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现场教学结束后,学生有研究作业,教师有教学反思,职业院校定期对红色地标师生现场教学情况进行监督评估,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2.做好中高职思政课“四史”教育资源的顶层设计
将“四史”资源整合到中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提高学生对“四史”资源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念,促进将“四史”资源整合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提高对“四史”资源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念,促进“四史”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融合,从而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成果。
一是要加强对“四史”资源的宣传,增强师生对“四史”资源的认识,积极落实“四史”资源践行,开展“四史”资源教育学习活动。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将有针对性的“四史”资源信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走我党发展史的教育道路,逐步将“四史”资源转移到学生手中,使学生深入了解“四史”资源,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本质。
其次,有必要建立一种育人的合作思维。在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应贯穿于学生发展和教育的全过程。在此背景下,中高职教育应树立协同育人思想,践行课程思想政治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多元教育体系,以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例如,从校园内外文化、专业素质教育、团学联活动中获取“四史”资源,实现“四史”资源在高校教育中的全覆盖,从而提高“四史”资源在中高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成果。
第三,我们必须实施现代化教育。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它为“四史”资源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保障,也为“四史”资源的整合延伸了载体,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以及在线平台中获得“四史”资源。在此基础上,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实施,提高“四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整合质量。“四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融合,从而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成果。
3.充分挖掘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开发的才智
如何熟练掌握“四史”、如何正确看待“四史”、如何明确讲述“四史”,是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必须解决的问题。 因此,要提高教师整合“四史教育”的教学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对“课程思政”教师进行“四史”主题教育,增强其知识储备能力。事实上,对于许多专业课程的教师来说,他们对“四史”的熟悉程度并不高。针对这种情况,鉴于“四史”教育专职教师与“课程思政”教师在教育使命和教育情感上的一致性,学校必须选择“四史”教育专职教师对“课程思政治”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开展主题教育,充分阐释“四史”所包含的原则,深入探索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学要素。
其次,对专业课程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培训,增强其教学和发展能力。必须对专业课程教师进行“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准确把握“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含义、基本目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方法,深刻把握“四史”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目标和关键内容,然后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将“四史”教育融入其中,实现教育内容与教育价值的融合,同时赋予自己更多的政治、伦理的人文主义教学能力。
四、高职思政课第二课堂融入四史教育教学资源的探索
1.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融入红色资源
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红色教育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训练,更好地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认知能力。在参观一些红色基地的同时,可以检验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和道德水准,有助于提高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识,培养高中生的爱国情怀。学生可以在回忆感受艰苦卓绝的革命道路上,积极参加红色主题活动,在实践训练的影响下,要把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不断追求知识与实践的统一,让红色资源真正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
2、开展校园文化融入红色资源
校园文化是全体师生经过长期努力创造的独特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首先,利用革命地区红色资源丰富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要发挥革命地区红色资源的化人育人作用,需先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革命地区红色资源的存在。比如可以打造一座英雄人物的雕塑,然后将其在革命地区艰苦奋斗、英勇作战的历史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展现出来,这样高中生在校园中漫步的时候就能无意识的但又直观的了解到革命地区的一些知识,为以后他们进一步深入了解革命地区的历史打下基础。
以史论今,思政育人。中高职院校积极以思政课主渠道为载体,探索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路径。开展“四史”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历史、增强民族信心、崇尚革命道德,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在未来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中,思政课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职业院校“四史”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提高教育实效,培养党和国家要求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树荫.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耿琪.“红色资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亮点[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3]梁文化.高校文化建设如何善用红色资源[J].人民论坛,2010,(10).
[4]胡晓加,廖运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资源开发[J].求实.2011(3).
[5]朱小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方式及路径研究[D].南昌大学.2011.
[6]洪慧敏.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作者简介:赵金刚(1972.07-),男,汉族,吉林四平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