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背景下校本作业设计的探索
摘要:在新课标的实践活动中,校本作业既是一种教育活动,又是一种教育形式。在传统的布置作业方法中,存在着时效性、灵活性等诸多问题,所以,校本作业就被提了出来,并作为一种促进学科发展的有益尝试。然而,2022年版的新课标倡导大单元教学,这意味着校本作业将不再以传统的课文、单元为单位进行命制。所以,在这方面,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地方。
关键词:初中历史;校本作业;大单元教学
引言:
2022年版的初中历史新课标倡导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基于内容主题、大概念或核心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进行大单元主题教学,但与之相应的校本作业却很少。就目前所掌握的校本作业材料而言,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试题不够严谨,试题梯度不够大,以课文为单位等等,这样的校本作业难以与大单元教学形成配套,达到有效练习的目的。下面笔者将结合多年的实际教学针对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背景下的校本作业设计作探讨。
一、校本作业涵义及意义
(一)校本作业涵义
校本作业,是根据国家有关的课程标准,并与地方的考试指南相联系,对学校使用的教科书进行分析,将其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联系起来,从而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并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设计学习任务。这样既可以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二)开发校本作业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与一般作业相比,校本作业的运用更符合学情和校情,也更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布置不同任务形式的校本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思路和眼界,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例如:在学习戊戌变法时,可以布置让学生设计本课的思维导图,这是作业一项开放性的作业,学生可以通过作业来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2.有利于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初中历史方面,开发校本作业不能无的放矢,必须符合新课程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进行校本作业设计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历史课本进行深入的剖析,要对课本中的有关内容进行透彻的理解,更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特别是要将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与之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考查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这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加强集备、强化培训,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初中历史课程的课后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影响。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布置学生绘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图,教师需先向地理教师请教地图的要素和绘制方法,要向美术教师了解涂色的技巧等等。通过交流互助、优势互补,促进校本作业的创新,也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研能力。
二、初中历史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设计系统性的校本作业,达到高效复习。
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有机的整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实际应用能力。大单元校本作业将本单元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并将其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体系。这样可以从历史知识的角度帮助学生进行归纳,从而发现不同的历史阶段特征,总结历史发展规律。例如:我在设计“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大单元作业的时候,首先设计了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的年代尺,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历史事件或时间,填在相应的位置;然后用表格的方式,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最后让学生归纳出近代化探索的特点。这样的作业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时,对该大单元中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而且还可以利用校本作业明确地将要点进行强调,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最终实现在课后进行有效的复习。
(二)设计有梯度的校本作业,满足不同学生。
“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改变“题海战术”,根据大单元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师的教学需求,设计一套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和实践性的历史大单元校本作业;体现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历史认知能力的差异,完成对应的作业量和作业难度,使校本作业更加科学、合理。例如,“戊戌变法”这一课的课文主要陈述史实,缺少史论。教师在客观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以分层方式进行校本作业设计,将作业划分为A、B、C三个层级。其中C层作业是面向基础组学生,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考查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历史基础知识,为其历史学习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B层作业是面向提升组学生的,该组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但是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将“材料解析类”习题作为作业的主要形式,提供相关的史料,让学生在史料解析的基础上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及历史解释能力。A层作业综合性较强,作业难度较高,适合学习比较拔尖的学生,可以设计成论述题,培养学生的读思达能力。通过分层作业设计,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需求,提高作业的育人效果。
(三)设计多样化的校本作业,培养核心素养。
伴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和发展,全面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针。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知识的运用与能力的体现中、在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升的。大单元教学将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教学,以单元立意为线索整体把握知识,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落地。设计多样化的单元主题式的校本作业,有利于实现校本作业助力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素养培育的双线并行,双重增长。例如学习中国古代史可以布置背诵朝代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参观博物馆,认识史料,划分类型,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等等。多样化的校本作业设计,能够更好地体现不同的核心素养培养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和“创中学”。
结语:
总之,新课标,新理念,初中历史老师要改变思想,改进课堂教学,实施大单元主题教学,以“减负增效”为准则,加强校本教研,群策群力,持续地深入地进行大单元作业的设计,结合学情,分层布置,精选精练,优化作业设计,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参与作业设计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江河.初中历史课堂作业的设计思路与策略[J].福建教育,2022(15):31-33.
[2]宋宏伟.“双减”政策下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J].天津教育,2022(09):135-137.
注:该论文为南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中学历史大单元教学背景下校本作业设计的研究”(立项批准号NG1453-14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