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民航安全文化自信培养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向研究

王雪玉
  
大通媒体号
2023年3期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 300300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航安全文化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民航安全文化对于构建安全型民航至关重要,探讨民航安全文化自信培养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向,对于高质量发展谱写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民航安全文化自信是培育新时代民航人的重要理论载体与民航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认为应当通过建立长远战略规划、采取多元化宣传手段、涵养民航文化自信源泉的途径实现民航安全文化自信的培育。

关键词:民航安全文化;价值意蕴;文化自信

一、民航安全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

(一)培育新时代民航人的重要理论载体

文化自信是中华优秀文化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新时期的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一种自豪感和自我认同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航业在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发展的进程中,民航安全文化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文化自信是民航业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价值引领,以当代民航精神、英雄机组精神为代表的中国民航文化,正深刻影响着方方面面的民航工作。安全是民航的生命线,对于民航院校、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局等单位都有着无比重大的意义,民航安全文化自信与民航业发展具有极大的关联性,是培育新时代民航人的重要理论载体,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

民航安全文化作为中国民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用科学理论对民航青年进行理论武装的重要载体,也是激励民航人发展前进的重要财富。以其现实发展和挑战为依托,探讨民航安全文化自信培养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向研究,对于培育新时代民航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是民航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民航安全,并多次强调了民航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指出,民航安全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民航事业的生命线,必须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切实做好安全工作。要求各级政府和民航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安全意识,完善安全制度,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健全安全监管体系,确保民航运行安全。民航局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意见》,将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提炼总结为“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遵章履责、崇严求实”,主要价值体系明确为忧患文化、责任文化、法治文化、诚信文化、协同文化、报告文化、公正文化、精益文化、严管厚爱文化、求真务实文化,要求民航各单位凝聚安全共识、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夯实安全根基,为推动民航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民航安全文化对于构建安全型民航至关重要,民航文化中的安全意识、安全标准和安全管理体系是保障飞行安全的基础。2016年民航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民航安全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坚持飞行安全第一,严守飞行安全红线。”民航文化作为行业的灵魂,是民航现代化发展的基石。我国优秀的民航安全文化根植于中国这片沃土,体现了我国民航人代代传承的意志和精神,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提升贡献关键支撑。

二、民航安全文化自信培养的实现路向

(一)建立长远战略规划

民航安全文化自信的培育需要立足我国国情,以人民为中心,科学回答新时代民航文化课题,形成一系列创新化理论成果,建立长远的战略规划。长远战略有利于民航安全文化的前瞻性与持续性发展,通过定期审视和调整战略计划,从而应对新时期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保证安全文化的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要明确民航文化在民航现代化发展中的全局地位,紧紧围绕民航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关键环节,着力构建民航文化体系;另一方面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航安全发展中来,为民航安全文化自信指明方向。长远的民航安全文化战略规划不仅仅是一项应急措施,更是一个长期愿景的体现,其内容包括全方位的文化教育培训、长期性的风险管理、行业内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多元化的协作模式。有利于拓展安全文化的覆盖范围,通过系统性的方法,使安全意识融入到民航一线的每个决策和操作中。

(二)多元化宣传手段

推动民航安全文化自信的培育,必需重视重大事件的典型化效应,加强宣传教育,增进对民航安全文化的认同。安全文化的传播与宣传至关重要,不仅涉及到乘客和机组员的生命安全,还涉及到整个行业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安全文化、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单一的宣传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目前民航文化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采取多模式、多主体、多渠道的多元化宣传手段。一是广泛利用好新媒体渠道,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民航安全文化,形成宣传渠道全覆盖的通路,加强日常作风建设。二是重点突出典型化事例,强调从业者的专业素养与安全意识,把握重大事件,总结《中国机长》等优秀文艺作品的经验,加强民航题材文艺创作,营造“安全第一”的良好文化氛围。三是举办研讨会、研讨会、培训课程等活动,将生产实践与安全文化紧密结合,积极开展业务技能轮训和各类演练,推动民航从业者落实安全规定,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可以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的民航业界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安全文化的宣传和传播,在全球范围内传递安全文化的信息,促进国际航空安全的共同进步。

(三)涵养民航文化自信源泉

涵养民航文化自信源泉是推动民航行业不断发展和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的重要因素,是推动民航安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方面要对优秀民航安全文化进行传承。优秀民航文化包含了一代代民航人的勤奋、坚韧和奉献精神,必须坚守传统,将民航文化中的精华和核心价值观传承下来。传承优秀民航安全文化并不仅仅是机械地重复过去的做法,而是要在传承和发展中不断与时俱进,激发民航安全文化旺盛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对优秀民航安全文化进行创新。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生命力,鼓励创新和创意的融入是涵养文化自信的关键,创新能够将传统元素赋予新的内涵和表达形式,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保持文化发展的持续动力。只有在传承与创新的相互交融下,民航文化才能继续为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注入新的内核。此外,还要坚持培育文化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培训和活动,确保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行业的实践中得到贯彻,这有助于激发民航从业者的工作动力和安全责任感,同时确保民航安全文化的自信在实际一线运行中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祁吟墨. 以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文化建设专题理论研讨会”综述[J]. 图书馆论坛,2022,42(11):1-7.

[2]李凤亮. 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到文明创新——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文化贡献探赜[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2,(04):53-61+158.

[3]黄毓慧,张雪莹. 论中国民航事故调查制度的完善——在“恰当文化”语境下[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02):139-146.

作者简介:王雪玉,中国民航大学法律事务中心职员,研究实习员,东南大学法律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政教育、行政法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民航行业文化研究中心开放式基金课题“党的二十大背景下民航安全文化自信培养路径研究”(课题编号:MHWH2022/23)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