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摘要:新课标改革给新时代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它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五育融合”是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目前我国小学教育阶段开展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文章讨论了五育融合视野下的小学音乐教育,论述了五育融合,并对其与小学音乐教育的内部联系进行了剖析,并对五育融合视野下的小学音乐教育战略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为提高我国小学教育的教育水平和水平起到一些有益的作用。
关键词:五育融合;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引言:
“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小学教育课程是当前我国小学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在我国学校的教学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它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还面临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落后,实践机会少等诸多问题,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成效与质量。为此,本论文拟就“五育融合”背景下开展小学音乐教育的对策进行研究,希望能对我国小学教育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
(一)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用音响与韵律来传达感情与想法的一种艺术。在音乐教育中,通过欣赏、歌唱、演奏等多种形式去体会其美感,使其具有较强的美感意识与丰富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是一门要有持续的革新与突破的创作。在音乐教育中,通过创作与表演等实践,培养其创造性的思想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音乐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演奏过程中,各种乐器相互协调,共同奏出一曲美妙的曲子。通过参与合唱、合唱等活动,使同学们学会了与别人一起工作,并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此项技能对学生的人际关系及将来的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作为一种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文化遗产,音乐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对音乐家的生活经历的了解,可以拓宽学生的人文眼界,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既能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又能培养对多元文化与价值的认识与尊重。
二、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一)德育为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学校的音乐课堂中,要把道德观念渗透到课堂中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新的一年开始,就组织同学们学习《义勇军进行曲》,将其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心中,这样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国家骄傲与荣誉感,而不仅仅是掌握了这一点。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恰当地给学生们解释歌曲中所包含的思想、精神和感情,通过信息化的手段,给学生创造一个特定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顽强的意志和精神,感受到革命烈士们的英雄壮举,珍惜这难得的和平生活,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外,也可以从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我爱米兰》等乐曲中选取几首,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师长之情,从而养成尊敬师长的品德。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通过视听、歌唱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教育。
(二)智育引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尽管在社会上已认识到了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但是仍有一些人把小学的音乐教育看成仅仅是唱歌跳跳,并不能真正地推动学生的学业和将来的发展。但是,教育界的学者们却相信,通过音乐教学,能够使人的认识水平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升,从而促进其完善的知识体系的建构。音乐教育可以有效地推动人的智力发展,在现实的教学中,老师们可以通过在学生的歌唱练习中,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生成具体的物体意象,以此来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开发。通过反复的实践,把歌唱中感受到的画面储存在自己的脑子里,这样做不仅便于学生运用,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记忆力。
(三)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应该与体育运动相融合,通过对形体韵律的学习,来增强学生的音乐知觉和身体的协调能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创造特定的情景,使学生能够感觉到音乐,跟着节拍一起跳动,通过身体的运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有效的、有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因材施教”的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因材施教”策略。
例如,针对某些身体协调能力不强的同学,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其协调能力;针对部分音乐知觉水平低的同学,应让其多聆听乐曲,并配合乐曲的节奏训练,增强其听觉知觉。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级教学,使每位同学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四)美育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对人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音乐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音乐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美的感知美,理解美,接受美,创造美,享受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与处理,不断地对其进行有效的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将中国的优秀文化引入课堂,使其体验到民族音乐之美,并使其对本民族的文化产生共鸣与喜爱之情。
(五)劳动教育,享受劳动的乐趣
在新时期,强化职业素质,培育职业精神,是新时期对人才的需要。在小学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与劳动有关的歌曲,展现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景,对劳动的意义进行解释,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美感,从而建立起一种科学的劳动观念,培育出一种劳动的精神。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理性的教育,并强化对学生进行正面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从而使学生形成刻苦学习的意识。
结束语:
五育并重,有利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五育是实施“五育”思想的一种有效途径。在五育融合的视野中,强化小学音乐课程,提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是我们国家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更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教学目标而必须的。
参考文献
[1]王彦霞.“五育并举”返本归源: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天津教育,2022 21) : 129-131.
[2]高紫薇.“五育”并举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