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在新时代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为更好地让“双减”政策落地有声,小学体育教师应深入探索研究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并采用更有趣、更多样、更具实践性、综合性,推动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教学的发展。笔者基于“双减”政策,以新课标标准为指导,紧紧围绕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评价、挖掘各项资源等方面打造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最大化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双减;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加以优化改革,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帮忙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促进发展核心素养,实现身心健康成长,最终有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双减”政策明确提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开展体育锻炼。小学教师应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学生的思想情感、身心健康等方面,充分挖掘各项资源,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高效性。
一、以生为本,实施“学练赛评”教学
“双减”背景下,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为导向,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推进体育教学体质增效,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乐中学、趣中练、激中赛,从而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注重“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体能,让学生体验运动的魅力,领悟体育的意义,养成运动的习惯与意识,提升学生运动能力。
(一)以学激情,掌握技术动作。
“学”是在体育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是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地进行单一身体练习。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掌握技术动作就会事半功倍。以水平三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为例:首先课的导入环节创设“篮球进场”礼仪来唤起学生的热情,感受篮球文化。让学生学会尊重对手、团结一致,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篮球活动的学习与挑战,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教师利用多媒体观看动作过程并示范讲解带领学生徒手模仿。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练兴趣,突出了课堂的重难点,让学生在欢快、轻松的体育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篮球活动。
(二)以练促学,拓展技术组合
“练”是从单一练习到组合练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始终遵循科学性、系统性、连贯性原则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以水平三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为例:教师引导学生从原地运球跨步练习、原地运球变向郭障碍完整练习、跑动中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过障碍、跑动运球突破后投篮。从简到难,从单一到组合,多样的练习方式高效促进了学生的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和强化,实现练得有趣味、有梯度、有层次。
(三)以赛促教,创设实战情境。
“赛”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能够巩固并运用所学运动技能。以水平三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为例:创设跑动运球突破投篮积分比赛情境,让学习和比赛有机地进行整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通过比赛,引领学生在赛中练,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勇敢、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以评统领,搭建平台展示。
“评”是根据课堂教学的学练标准搭建的展示平台,主要起到反馈、激励、导向等作用,通过对“学练赛”进行评价,体现课堂教学成效。以水平三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为例:教师邀请个别学生展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时,组织学生、教师进行交流评价;学生训练时,教师巡视指导,通过教师的指导性评价,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清楚自己接下来的学习目标。还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增加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将“评引技长”落到实处,提高体育教学的高效性。还设立积分卡,教师在每个“学练赛”环节通过学生的技术动作掌握情况、小组合作、比赛获胜等给予奖励加分,最后创设颁奖情境,提高学生的体验感,培养学生的荣誉感,使得学生充分的体验到成功与失败。
二、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体能素养
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将日常课堂教学的核心都放在了课堂室外练习上,而忽略了在开展练习之前理论知识和自我保护知识的教授,在双减制度下,学生将有足够的时间融入到体育运动当中,这也会更进一步影响到学生课余时间的练习成果,因此建议教师扩大现代科学技术导入,使用宣导式教学方式,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步入到体育运动和学习的正轨当中。首先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信息化时代大环境下,巨大的互联网资源让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渠道更多,所以教师要具有融合网络教育资源的能力,按照现阶段课程目标,持续扩大划分丰富课程内容,在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的同一时间,更加要扩大眼界,为学生今后的体育素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是重视网络新媒体的应用,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产业结构,其中所衍生出来的新媒体形态作为现代知识、信息传递的一种渠道,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其技术,利用短视频、微课等形式,为学生呈现动作细节和做好机理分析。
三、实施大单元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标视域下,伴随着双减制度的实施,在小学体育教学环节中,大单元教学观念也愈发被人们所关注。大单元教学不只是课时与内容的增加,更主要的是全面育人理念与整体教学思路的更新。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要以核心素养为依据,坚持“立德树人”“健康第一”“以体育人”,转变教、学、评的思想观念,重构学、练、赛的思维方式,深挖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内核要素。大单元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学有所获,并有针对性地提升专项运动能力,最终提高综合能力。
比如,在实施长跑、短跑、接力等跑步类教学时,可以把这样的课程内容进行组合,建立跑步单元教学,让学生对跑步的正确练习方法与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认识和理解,在之后的课堂中,还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长跑的接力赛,将学生分成不一样的组别,利用接力跑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互动,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运动气氛,又能让学生运动素养获得提升,还能让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乐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双减”政策,以新课标标准为指导,小学体育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兴趣爱好等因素,合理设计体育课堂内容、教学方法,挖掘各项教学资源,打造高效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提升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让“双减”政策有效落地。
参考文献:
[1]王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田径,2020(09),75-76.
[2]应绪林.基于如何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教学分析[J].小学生(下旬刊),2021(11),30.
[3]梁力.基于新课程背景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