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下幼儿科学创造力的培养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教育作为向新时代输出人才的重要渠道,面临着更多要求。幼儿园教育是教育的起步阶段,现国家针对幼儿教育提出了五大领域的培养目标。科学领域教学是幼儿园五大领域之一,不仅需要使幼儿具备一定的科学思考能力,更需要注重其科学创造力的培养。文章基于幼儿教育实际,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对幼儿科学创造力的培养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研究,希望能够为幼儿教育提供参考帮助。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 ;幼儿科学创造力;培养
引言
幼儿园是开展学前教育的主要场所,是我国教育系统的第一环节。科学领域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通过多样的任务和活动中发幼儿心智、培养幼儿科学意识,更能够有效提升幼儿创新能力,助力幼儿全面发展。
一、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在幼儿科学创造力培养中的优势
1、提升教学趣味性
3~6岁的幼儿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好奇心强烈。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的目光,为其提供充足的学习动力。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强调借助轻松、舒适的游戏开展教学,大大丰富了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学趣味性,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其中,实现高效学习。
2、助力教学科学化
一直以来,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我国各阶段教学模式均趋于单一、机械,幼儿园教育同样如此。陶行知创造理论关注幼儿个体,尊重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要求教师开展“自然化”的教学,教师通过与幼儿的充分互动、因材施教开展教学,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3、培育幼儿综合能力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培育成为各阶段教学的共通任务。科学领域教学正是幼儿园教育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大大提高了幼儿的理解难度,幼儿被动参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从根本反对“读死书、死读书”,倡导教师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活动之中,使得幼儿自主构建、建造,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培育幼儿的综合能力。
二、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下幼儿科学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1、注重教学生成,启发幼儿思维
对事物的好奇、探索欲望是科学创造力的先导。幼儿好奇心强烈,对于周围的动物植物、日常生活的微小细节均抱有充实的兴趣,并进一步诞生观察、探索的热情。传统模式下的科学创造力培养仅在科学领域教学中进行,失去了很多的教育机会。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提出了“生活教育”“自然教育”的理论,幼儿园教师也应注重教学生成,抓住幼儿期望观察探索的自然状态,启发幼儿思维。
例如,笔者在健康领域教学中,教导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在排队洗手过程中,几位幼儿看到手中的肥皂泡在阳光照射下产生了漂亮的光芒,开始聚在一起讨论。笔者立即发现了这一情况,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新发现。班级中其他幼儿纷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笔者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肥皂泡会有彩色光环?”“每次洗手时肥皂泡都会出现彩色光环吗?”“这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巧妙引入了科学探究的活动主题,在强烈好奇心的驱动下,幼儿不仅更加主动的探究,其科学创造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发展。
(2)优化活动氛围,引导幼儿探索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强调使幼儿在“学中做,做中学”,在科学领域教学中,幼儿园教师不仅应当积极设置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幼儿探索,更应当以耐心和亲和的态度面对教学,将互动游戏、故事讲述、现场实验等不同的形式引入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开展“自然化”的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艺术领域教学中,红黄蓝“三原色”经过不同比例的混合,就能够诞生多样的色彩。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讲故事的形式,营造探究场景:有红黄蓝三位油漆工,如果他们都偷懒不刷漆,世界只有黑色;但如果三人都勤奋劳动,发挥自己的全部能力,世界只有白色。其他多彩的颜色是怎样诞生的呢?引导幼儿猜测不同颜色融合后的效果,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将其引入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同时,教师也应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支持,例如颜色探究活动中准备不同的颜料、画笔等;更可以精选探究材料投放至科学区域中,鼓励幼儿自行选择材料,设计探究活动,为其科学创造力的发散提供充分空间。
3、注重活动评价,提升幼儿自信
评价不仅是对幼儿科学探究的总结,更能够使幼儿进一步明晰科学探究的意义和价值,助力其科学创造力的发展。幼儿园教师必须注重活动的评价,科学选取评价方式,提升幼儿自信,为其注入科学创造的动力。
首先,科学探究活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首先需要制定活动规则,并观察每一位幼儿的探究活动,确保其始终遵循活动规则进行,并将活动规则纳入评价之中。不仅能够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也能够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同时,不同能力、性格的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能够取得的成果大小不一,教师在评价时应当积极鼓励、肯定幼儿的探究成果,帮助幼儿建立持续实践的自信心;并引导其思考探究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引导幼儿思维,推动更新创造的诞生,为幼儿科学创造力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进一步凸显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满足幼儿的内在学习需求,有着不可忽视的应用价值。科学领域教学中,幼儿园教师也应积极引入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明晰其内涵、价值,抓住课堂生成,丰富探究活动,注重活动评价,使幼儿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下参与活动任务,在探究、实践中收获创造快乐,着实发展幼儿的科学创造能力,回应新时代教育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艳. 关于新时期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 [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3, (12): 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