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一体化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缓解“不就业拟升学”状况的探索

赵岩
  
大通媒体号
2023年13期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本文探讨一体化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对缓解“不就业拟升学”状况的作用,通过分析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一体化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概念,并探讨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和满足社会需求方面的优势。同时,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展示一体化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效果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一体化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升学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关键词:一体化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不就业拟升学

前言: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着“不就业拟升学”状况的严峻挑战,许多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和竞争激烈的升学环境,导致一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而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体化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旨在通过整合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缓解“不就业拟升学”状况,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选择。

一、一体化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概念

一体化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指在高等教育中,为了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融合、相互渗透的一种教育模式。该体系旨在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和竞争力。一体化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理念是将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学科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这种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项目实践、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1]。一体化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特点在于强调跨学科融合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接触到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培养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该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际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一体化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协作能力。

二、一体化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势

(一)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体化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偏重于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在这一体系中,学生将接受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能够发展出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合作能力等重要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

(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一体化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而忽略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在这一体系中,学生将接受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培训和实践,使他们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经验。一体化的学科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多样化的工作环境和展现出卓越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3]。

(三)社会需求的满足

一体化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无法与社会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导致毕业生与实际工作之间存在差距。而在这一体系中,学生将接受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培训和实践,使他们具备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与行业合作、实习等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培养与之匹配的能力和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专业人才。

三、一体化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效果与可行性

(一)实证研究案例分析

实证研究案例分析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详细观察、收集数据和分析,以了解特定现象、事件或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因素。例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案例,如某位教师的教学实践,通过观察记录、学生表现、教师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以某位教师的教学实践为例,可以观察该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参与情况等方面的表现,并记录下来。同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该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该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得到提升,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通过实证研究案例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和因果关系,为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该方法也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教学研究的发展,为构建有效的初中语文教育模式提供实证支持。

(二)教育实践与经验总结

教育实践与经验总结是指在教育领域中,通过对实际教学过程和经验的反思和总结,以获取对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学习成果的深入认识和理解。通过对教育实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教育工作者可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并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教育实践与经验总结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反思和总结,教育工作者可以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进而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他们可以从成功的实践中获取启示,将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其他教学场景中,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教育实践与经验总结还可以促进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分享实践经验和教学策略,教育工作者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一体化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研究,发现其在缓解“不就业拟升学”状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体化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整合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并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结果显示,一体化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效果良好,具有可行性。因此,建议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加强一体化基础学科的整合与创新,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参考文献:

[1]袁嘉,赖俊生."互联网+"背景下外语专业学生就业提升一体化实践平台的搭建与探索[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23(05):104-105.

[2]鲁金凤,孙红文,展思辉,等.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工程"六层次一体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高教学刊,2021,07(01):114-115.

[3]吕原君,陈琼,卢民.以"一耦合,二融合,三结合"构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20(01):106-107.

[4]刘一凝,詹亚力,金衍,等.行业特色高校"本研一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版,2021(09):139-140.

作者简介:赵岩, 1985年2月,女,汉族,吉林长春,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大学2022年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研究课题,项目名称: 一体化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缓解“不就业拟升学”状况的探索,项目代码:JY20220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