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要求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刘佳
  
大通媒体号
2023年13期
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中学

摘要:高中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能力、探究意识、认知能力的重要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高中数学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中教、学、评相互独立这一问题较为突出,使数学教学的总体效果不够理想,难以充分发挥数学课堂的育人功能。基于此,为进一步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本文将主要探究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要求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路径。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学与评估的脱节问题日益严峻,使教学的系统性、结构性、完整性不足,导致学生在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发展方面受到一定的桎梏。在此背景下,要想有效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教学与评估脱节现状,通过创新优化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来确保教、学、评的高度协调,使高中数学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与教、学、评有机结合方法下实现教学实效性提升,进而强化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综合应用能力发展。

一、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要求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质

加强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高度协调、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构建高品质与高效的数学课堂,以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进而促进数学教学高质量发展是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要求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质[1]。具体而言,教师以落实“教学评一致性”要求为导向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时需要清楚认识到,数学课堂不仅要为学生讲授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还应注重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此真正发挥出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与此同时,教师也应明晰教学评价作为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手段,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评价模式,如在评价方式上不应局限于传统的笔试,而是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社会实践等学习活动均作为主要的评价形式,以将传统的结果式评价过度到过程式评价,让教学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又如在评价主体上不应局限于教师这一单一主体,而是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通过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来发挥出评价的价值作用,使教学评价真正与学生学习相结合。此外,教师还需要意识到“教学评一致性”要求在实际教学中的落实应注重“精准化的反馈”,即要保证教学评价能够作为教学行为和方式、改进学习行为和方法的依据,让教师能够在今后教学工作中不断地优化完善教学计划,同时使学生能够识别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学习。

二、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要求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一)深刻研读课程标准,制订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能够指导教、学活动,使教与学有着明确的方向,以保证教与学的有效性。针对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落实“教学评一致性”要求,需要重视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制订,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学习与剖析《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掌握其在“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的重要阐述,进而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具体化、可操作、可评价的教、学目标[2]。

以“集合”教学为例,教师分析“新课标”关于“集合”教学要求的阐述,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即“能够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或教学情境中,概括出数学对象的一般特征,并用集合语言予以表达”“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关系与基本运算”,同时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即“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运用符号语言刻画集合”“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子集、补集含义”。当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被明确指出后,教师可在今后教学中以各项教学目标为抓手确定具体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以通过评价来掌握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

(二)结合课程内容,设计逻辑连贯的数学问题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要求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为主要着眼点之一。在此要求下,教师应将“问题链”作为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引发学生积极交流与探讨的重要途径,进而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切实深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落实“教、学、评”一致性要求[3]。

例如,围绕集合的概念设计“问题链1”——“①‘很大的数’能否构成一个集合?②‘0、3、-3、5、|-5|’这些数组成的一个集合中有几个元素?③全校的所有学生组成一个集合,在分班后这个集合有没有变化?”通过“问题链1”,学生能够对集合概念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掌握结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互异的、无序的。当学生掌握集合含义后围绕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设计“问题链2”——“①用A表示彩虹所有颜色组成的集合,用b表示彩虹中的一种颜色,用c表示黑色,那么b,c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②请用符号来表达上述题目与答案?”通过“问题链2”,学生能够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以及掌握运用符号语言刻画集合的技能。当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围绕集合的表示方法设计“问题链3”——“①彩虹所有颜色组成的集合如何表示?②能够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x-4<8的解集?”通过“问题链3”,学生能够掌握用列举法、描述法来表示集合的技能。

(三)依据学生学习,评价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教学评价是教学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效与教师的教学成效,而为提高教学评价的实效性,需要重视评价的整体性、阶段性、过程性以及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以使评价结果成为改进教学行为和方式、改进学习行为和方法的重要参考依据。基于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新课标”为指导,站在“教学评一致性”要求角度依据学生学习,评价教学目标达成情况[4]。

例如,教师为学生设置小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子集、补集含义,并合计出具体的并集、交集、子集与补集例子”。围绕此学习任务,教师设计评价内容与标准:“①学生在组间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互动;②各组在并集、交集、子集与补集含义表述上,逻辑清晰、表述正确;③各组所列举的例子均正确”。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如若学生上述三个方面表现良好,即表明教学目标达成,证明教师所开展的集合教学活动取得了理想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要求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路径探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研究不仅可知高中数学教学落实“教学评一致性”要求的实质,还可知通过深刻研读课程标准,制订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结合课程内容,设计逻辑连贯的数学问题、依据学生学习,评价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等路径能够有效构建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要求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效果,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与关键能力提升提供强劲助力。

参考文献:

[1]田晓巍.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要求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30):41-43.

[2]江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J].高考,2023,(25):81-83.

[3]白卫娟.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以高中数学“解不等式与基本不等式”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2):119-121.

[4]吴师帅.高中数学教学“教、学、评”一致性应用探析[J].高考,2023,(15):139-14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