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议大理方言中的“挣”字

赵艺
  
大通媒体号
2023年15期
云南民族大学 邮编650500

摘要:“挣 ”是一个动词,在大理汉语方言中使用甚广,且大多时候可以单用单说。 但目前学界对“挣 ”字、特别是其来源的研究不够全面,故本文以“挣 ”在大理   汉语方言中的表现以及“挣 ”的词源探究两方面来丰富学界对于“挣 ”这个词的   解读。本文通过实地访谈和文献分析的方法,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对“挣 ”进   行解读。研究发现,大理汉语方言的“挣 ”有“用力 ”、“摆脱 ”、“保持张开 ”、 “通过努力获得 ”等意义。在表示“用力 ”、“摆脱 ”、“通过努力获得 ”时,  都读“zen213 ”,表示“保持展开 ”时读“zen44 ”,并且都可以单用单说。“挣 ” 是个后起的形声字字,明清时期开始广泛使用。“挣 ”是“争 ”的分化字,由“争 ” 的“通过努力获得 ”意义引申而来。并引申出“用力 ”、“保持支撑 ”、“摆脱 ” 等意义。

关键词:大理方言;挣;词源分析

一、大理汉语方言中的“挣”字

“挣 ”字作为一个单独的动词,在普通话中有两个读音,表示不同的意思, 分别是“zheng55/zheng51 ”。“挣 ”在普通话中通常作为一个不成词语素使用, 念“zheng55 ”时有“用力、用力支撑、摆脱 ”等义。作“用力 ”义如“挣扎 ”; 作“摆脱 ”讲如“挣脱 ”。普通话中还读作“zheng51 ”,意为“通过努力获得 ”,

如“挣钱 ”、“挣得 ”。

普通话“挣 ”的这两个音,体现在大理方言中,都读作“zen213 ”。“挣(zen213)” 和普通话最大的区别是,它在做“用力、用力支撑 ”、“摆脱 ”、“通过努力获  得 ”等意义时,都可以单独使用,不受约束。而普通话中,“挣 ”由古代汉语的  单语素词退化为了自由不成词语素,几乎要和其他语素组成词来使用。大理话“挣  (zen213) ”作“用力 ”时如例 2。并且,大理方言中的“挣 ”作用力讲,只用  于自动,只有主动态,动作一定是说话人或话题主体发出的。比如“我用力挣 ” 动作发出的主体是“我 ”,“他使力挣 ”话题的主动方是“他 ”。。大理方言“挣 ”作“摆脱 ”义时和普通话一致,如例 3,作“通过努力获得 ”时也和普通话一样,如例 4。

(1)你挣着口袋,我装东西。

(2)加把劲、使力挣。

(3)刚逮的兔子挣丢了。

(4)今天挣的不多不少。

二、“挣”词源考释

“挣 ”是一个形声字,形旁是“ 扌 ”表示“挣 ”的动作有肢体的参与,声旁

是“争 ”。挣是一个后起字,产生于宋元时期,明清之后大量使用。

表“撞击 ”时如“摐金挣玉,吐宫咽征 ”(前蜀·贯休《长持经僧》),表 用力张开,如“你挣着口袋,我量与你么。(《陈州粜米》)”,表“摆脱 ”如

“那呆子左挣右挣,挣不得脱手。”(《西游记》),表用力支撑如“是有一个 媳妇,赛过男子,尽挣得家住。”(《初刻拍案惊奇》),表“通过努力获得 ”,

如“昔年先父原没甚所遗,多亏我弟兄挣得些小产业。 ”(《醒世恒言》)

“挣 ”的基本义和“争 ”的引申义中有相似之处,“挣 ”的“通过努力获得 ” 义项,中的通过努力是一种自身行为,是自身通过努力获得,这与“争 ”义项中   的“争取、竞争 ”不谋而合,争取、竞争的动作也是自身行为,同样是自身通过   努力获得。而“挣 ”义项中的“摆脱 ”也是一种主自主行为,而不是被动行为。  在词语的演化史上有一种现象,即某个基本词汇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引申义过多, 一词肩负的义项过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就会造不同义符来分担这   个词的某些义项。“争 ”作为上古时期就有的会意字,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这   种情况。根据“挣 ”的基本意义和与“争 ”字的义项对比,由此推测,“挣 ”可

能是从古代“争 ”字的部分义项中分化出来的分化字。

“争 ”在上古时期由“耕 ”演变而来,后逐渐引申出了争夺,夺取的意义,

并且引申义逐渐占据优势地位,成为“争 ”的基本义。如例(5)(6)。

(5)“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左传·隐公十一年》) ”

(6)“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楚辞·卜居》)”

“争 ”由争夺或争取的基本义又引申出了表示“争斗,对抗 ”的意义。如例

(7)“时靡有争,王心载宁。”(《诗·大雅·江汉》) 陆德明释文:“争, 争斗之争、 ”

(8)“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争 ”从争斗的争又引申出了“竞争 ”,“较量 ”之意,如例(7)

(9)“子即若是矣,犹与尧争善 ”(《庄子·德充符》)

(10)“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 ”(《荀子·尧问》)

“争 ”还从“争斗对抗 ”之义中引申出“竞相,抢先 ”之义。如

(11)“绞人争出,驱楚役于山中 ”(《左传·桓公十二年》)

(12)“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血饮泣,更张空拳,冒白刃,北向争死

敌者。 ”

另还引申出表“计较 ”之意。

(13)“师父听说,我家时常斎僧布施,那争师父一个 ”(《水浒传》第五

回)

另引申出相当于“怎 ”的意义,如

(14)“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 ”(唐·白居易《题峡中诗上》)

(15)“楚天阔,争如蜀道难?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摺)

还有相当于“只 ”,如

(16)“你少年心想念着风流配,我老则老争多的几岁? ”(元·关汉卿《玉 镜台》第三摺)

值得注意的是,“争 ”在表示“劝谏 ”,“规劝 ”意义时候,与“诤 ”字通

假,如

“争子 ”指直言规劝父母的儿子,“争友 ”指直言规劝的朋友,“争臣 ”指 直言规劝的臣子。

大理地区由于古时候交通相对闭塞,并且在明朝之前一直是独立政权,故保

留许多古代汉语的用法。所以大理汉语方言中的“挣 ”保留了单用和单说。

结论

大理汉语方言中的“挣 ”有“用力 ”、“摆脱 ”、“通过努力获得 ”、“保

持张开 ”等意义。在表示“保持张开 ”的意思时读“zen44 ”,其余情况都读“zen213 ”。

大理方言“挣 ”和普通话“挣 ”在用法上的区别还有,方言“挣 ”是可以单说和单用的。“挣 ”是一个后起形声字,自明清之后得到广泛使用。“挣 ”的起源可 能是来源于“争 ”。争最早的记录为金文,为“耕 ”的本字,后引申出“竞争、 争辩。通过努力获得 ”等意义。其中“通过努力获得 ”义项在词义的演变中,被 人们加上“ 扌 ”分化出来“挣 ”这个分化字。“挣 ”又从“通过努力获得 ”义项 中引申出了“用力 ”、“摆脱 ”、“保持张开 ”等意义,并成为现在“挣 ”所使 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洪涛.说“争 ”“静 ”是“耕 ”的本字——兼说甲骨文“争 ”表现的是犁耕[J].中国文 [2]字学报,2017(00) :116-121.

[2]贾文.说甲骨文“争 ”——古代的“耦耕 ” [J].中国历史文物,2005(03):61-63.

[3]吴云霞.“挣 ”字小考[J].中国语文,2001(04):379.

[4]朱英贵。汉字形义溯源:龙争虎斗——浅谈“斗 ”与“争 ”https ://mp.weixin.qq.com/s

姓名 赵艺(出生年月)1996,10,07,性别女,籍贯云南大理(省市),民族白族,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词汇语法,学历硕士研究生,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