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标背景下促进科学思维发展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策略
摘要:本文探讨了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的相关问题,从课标调整、问题驱动策略以及跨学科融合等方面分析研究了科学思维的演变和发展。突出实验与观察、科学探究项目,以及运用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教学实践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深入思考;最后突出家校协同的关键地位,借助家长的大力支持,全方位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兼顾知识储备与锻炼独立思考及问题解决技巧。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科学思维发展;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引言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当下,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受到新一轮学科标准的推动。其中,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迎来改革,教学重点逐渐转向培养科学思维。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新课标下的发展趋势,探讨创新教学方法以优化实践策略,全面推动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我们希望能通过深入探讨,为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提供实用性的建议和借鉴。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特点
(一)课标变革与科学思维发展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及推进,小学科学教学正在经历变革。新课标着重推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拥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1]。这一变革把科学教学从传统的知识填鸭式教学转变为重视学生思维成长的探索性学习。科学思维的发展,体现了学科素养的高度,教师应着重于提升学生提问技巧及指导问题解决思维,营造有利于科学思维成长的教导氛围。
(二)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
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案是新课标科学教育的重要标志。通过提出话题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地进行研究。这种教学方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对实际问题的技巧。实际教学中,教师能通过创设针对性的问题场景来促进教学,促使学生自发提问,并在解答过程中帮助他们构建系统性思维。
(三)跨学科整合
新课标主张跨学科融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整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领悟,还能提升他们将所学应用至实际问题的技能。例如:在探究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融入地理、数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促使学生具备更广泛的视野。学生通过跨学科整合,能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拓宽多元化的知识领域。
二、促进科学思维发展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策略
(一)实验与观察
实验与观察是小学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设计简单且具有启发性质的实验,让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举例来说:在学习植物生长过程时,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来理解光、水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实践操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植物生长的理解,还培养了观察、记录和总结的好习惯。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形成科学思维的模式。这样的实践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更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究的习惯,为科学思维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科学探究项目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学主题,来深入研究和实践[2]。这样的项目既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又能够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办一个“环保小卫士”的项目。学生选择关心的环保主题,比如垃圾分类、节水、节能等,然后小组合作展开深入的研究。在项目过程中,学生需要调查周边环境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提出方案的可行性。教师在项目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引导他们制定调查计划,最后对学生的项目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这样的科学探究项目,学生既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又能够在实际环境中践行科学知识,使学科知识更加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三)科学思维导图与概念图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性的科学思维。举例来说: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制作科学思维导图,可以通过一个“生态系统”主题展开。学生可以绘制一个中心图,围绕“生态系统”这一核心,用不同分支表示各个元素如植物、动物、土壤等。通过连接关键词,学生能够清晰地展示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他们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这样的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生态知识的整体理解,同时锻炼了他们构建科学思维导图的能力,促使思维更加系统化。
三、评估与反馈策略
(一)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根据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需运用多样化评价方法。传统的笔试方法很难全面评估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研究更多创新型评价方式。采用项目评估、实践能力考核及口头表达能力分析等多种方式,有助于全方位掌握学生科学思维的成长轨迹。科学思维方面的问题,由教师全面评估,可让结果更加精确,作为个性化教学的依据。
(二)反馈的及时性和指导性
及时的反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成长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教师在评估学生的学业成果或项目进展时,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仅为一部分,还需留意其他方面,如重视学生解答问题的策略与技巧[3]。及时反馈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调整与优化,塑造更为健康的科学思维方式。
(三)家校合作与科学思维的培养
可以通过家校共同合作的模式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借助家长沟通及协作方式,家庭环境中的学习状况能便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为科学思维培育提供全方位保障。家长会议上,教师能向家长传授科学思维的培育技巧,让家庭与学校协同努力,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
总结:小学科学教学需紧跟新课标导向,重点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导向设计、实验观察等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投入、深入思考。在评估与反馈环节,重点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即时引导,积极推动家校合作紧密关系的建立,构建全面的科学思维培训架构,让学生在科学领域里得以充实自我。
参考文献:
[1]曹阳,田建平,周耘.新课标背景下促进科学思维发展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策略[J].新课程评论, 2023(6):93-98.
[2]毛兵.巧设问题,促进思维发展——浅析小学科学教学策略[J].人文之友, 2019, 000(008):131-132.
[3]何兴斌.小学科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科研, 2016, 000(005):P.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