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策略分析

杨元平
  
大通媒体号
2023年10期
忻城县果遂镇中心小学 广西忻城 546211

摘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劳动教育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多。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教育,在做好基础课程教学的同时,也应当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劳动思想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此外,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其应当将教学的科学性充分展现出来,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发展,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来开展教学。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而言,数学学科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建议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以此更好地对学生的劳动意识进行培养,并且也能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教育;小学数学;劳动教育;融合策略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能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思维进行发掘,而这往往是实现数学教学和劳动融合的基础所在。尽管在课本中未能清楚体现,不过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对劳动的感受更为深刻,并能深入感受到其重要价值。

一、劳动教育发展现状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劳动教育受到忽视,缺少充足的发展空间,而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尽管劳动教育逐渐回归大众视野,发展前景有所改善,不过也依然面临一些阻碍和问题,进而导致教学效果受到不利影响[1]。对于当前的很多家庭来说,家长的关注点还是主要放在学生的成绩上,一般不会给学生机会参与会消耗体力的活动,其目的仅仅是为了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而在学校当中,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相关的课程教学流于其表,未能真正完善学生的劳动教育。近年来,社会逐渐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同时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人们往往更愿意享受安逸的生活,通常不能主动参与劳动,也不重视体力劳动的进行。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目前的学生对于劳动的积极性不高,并且不能主动参与,很多学生不仅怕吃苦,同时也不能珍视其他人的劳动成果。而这些情况和目前现行的教育方针是不相符合的,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有着较多的负面影响。

二、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策略

1.借助数学教学,了解劳动价值

人类社会是由劳动创造的,并且劳动也是人类最显著的特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知识内容可以进一步延伸,发散出劳动的价值。比如,在学生刚入学对数字进行认识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古人计数的内容材料,而在教材改版后,这部分内容就转变成以数形结合的形式学习数数。教师在教会学生数数的方法后,可以对这部分内容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思考数字的创造过程,具体使用的是怎样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对数字的起源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也能知道,劳动创造了这些需要进行学习的知识。

2.利用数学学习,培养劳动精神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中,很多知识内容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都可以借助劳动的现象进行呈现,比如其中很多会涉及到“搬”、“扛”等动作。而这些内容都体现了劳动,也可以借助这些内容给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将理论和现实进行联系,使课堂教学更具生活化的特色,一方面学生可以学习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学生也可以感受到劳动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2],也能明白,任何事情的创造都需要借助劳动来完成,由此提醒学生对待他人的劳动成果要学会珍惜。比如,学生要认识到,因为有环卫工人的辛苦劳动,我们才可以在干净的环境中生活、学习。教师可在教学中借助这些生活中比较多见的例子,辅助进行教学,深化学生的精神培养,学生不仅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也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劳动精神,师生的关系也可以更为密切。

3.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

作为学生而言,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其也应当掌握在社会中生存的方式,而对学生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其社会实践能力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明显提升。学生在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感知到劳动的辛苦,也能由此产生共鸣,进而可以产生对于劳动的情感。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应当注意融入劳动教育的元素,由此可以帮助学生积极进行理解观察,发现劳动中的问题,随后能积极思考确定问题解决的方法,并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及能力。通过活动的进行,学生可以获得较多的经验,动手能力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加强师生交流,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不能在教学中一味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水平,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记忆[3]。事实上,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对问题进行分析及解决的能力,不过这部分能力需要教师进行积极开发。若是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安排得当,则学生可以从中有所收获和成长,所以教师应当加强数学教学和劳动教育的融合。教师应当确保学生可以获得比较合理的学习方式,并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不同的问题解决路径,随后给学生机会进行小组交流,学生间互相分享,取长补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学生也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劳动的价值加以体会。

结束语

综上,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比较合理的教学模式是需要将劳动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这也可以让学生明白:思维发展和劳动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应当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教师应当关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将小学数学教学和劳动教育进行融合,可以引导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从多方面进行着眼,不仅可以对问题进行解决,也能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事实上,基于人类及社会的发展趋势而言,只有以劳动作为发展的前提,才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才可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综合素养也能得到提升,对于其后续的发展成长较为有利。

参考文献

[1]王晓春.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J].教育艺术,2023(11):57-58.

[2]禹倩霞.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方法的研究[J].新课程,2022(43):27-29.

[3]马建荣.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探究[J].新智慧,2022(24):22-2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