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的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技术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比较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静脉 PCA(单次按压(bolus)和持续剂量复合单次按压(bolus+ continues))快速滴定治疗重度癌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收治的50例癌痛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有25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盐酸氢吗啡酮单次按压自泵镇痛治疗(HM Bolus),B组患者进行盐酸氢吗啡酮持续剂量复合单次按压组( HM Continuse +Bolus),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观察评价。结果:对比显示,两组患者镇痛开始时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第12h、48h时A组患者的平均疼痛评分分别为(5.26±1.42)、(5.57±1.45),明显高于B组,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持续剂量复合单次按压(bolus+ continues))快速滴定治疗重度癌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盐酸氢吗啡酮;自控镇痛;癌痛;治疗;应用
病人自控镇痛是70年代初Shechzer根据按需镇痛提出来的,9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PCA技术得到迅速发展。PCA用于癌痛治疗,已有大量文献报道,PCA技术可以及时、按需给药,有效减少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对镇痛的影响,其核心按需给药是以患者感到止痛满意为目的[1]。为此,下文将以我院收治的癌痛患者为例,比较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静脉 PCA(单次按压(bolus)和持续剂量复合单次按压(bolus+ continues))快速滴定治疗重度癌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收治的50例癌痛患者,纳入患者年龄为18-70岁,存在持续的癌痛且过去24小时内有NRS(0-10分)评分≥7 分,同意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水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平衡失衡情况患者;排除合并严重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排除不能全程参与研究的患者。将上述选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25例。其中,A组患者中,男17例、女1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7.2±5.1)岁,平均动脉压与血氧饱和度分别为(86.1±9.3)nnHg、(98.1±2.2)%;B组患者中,男16例、女1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7.3±5.2)岁,平均动脉压与血氧饱和度分别为(86.2±9.2)nnHg、(97.8±2.1)%。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其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
临床中,对A组患者采用氢吗啡酮单次按压自控镇痛治疗,B组患者采用盐酸氢吗啡酮持续剂量复合单次按压自控镇痛治疗,治疗使用仪器为上海博创医疗生产的BCDB-R型电子自控泵(产品规格为300ml),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自行按压(最小间隔 10 分钟),每天对其疼痛情况进行评价一次,并根据前一天剂量重新设置 PCA 参数直至治疗结束。具体如下:
A组患者治疗中,对阿片未耐受患者按照自控泵参数设置:con:0,bolus:2.5ml/次(0.5mg/次),锁定时间15分钟方法进行治疗;对阿片耐受患者按照自控泵参数设置:con:0,bolus:前24小时等效剂量HM*(10%-20%),锁定时间设置为15分钟方式治疗。
B组患者治疗中,根据患者阿片耐受情况,对患者进行静脉 PCA 给药治疗,其中,阿片未耐受患者以自控泵参数设置:con:0.5-1ml/h (0.1-0.2mg/h),bolus:2.5ml/次(0.5mg/次),锁定时间15分钟进行治疗;阿片耐受患者以自控泵参数设置:con:前24小时等效剂量HM/24,bolus:前24小时HM*(10%-20%),锁定时间15分钟。
1.3 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数据采用SPSS2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结果以百分比、均数±标准差表示,以X2、t进行检验,P<0.05为判断标准,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比
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疼痛评分变化进行观察对比,其结果如下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3/2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4/25),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X2=0.166,P>0.05)。
3讨论
病人静脉自控镇痛 (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 是实现个体化给药最有效的给药方式,可用于控缓释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和缓解中重度癌痛的持续治疗。PCA由于其突出的优势,适于癌痛的治疗,也有相关指南推荐,例如:2012年欧洲姑息治疗学会(EAPC)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指南就提出,静脉内和皮下输注可用于不能通过口服或经皮获得充分止痛者,以期获得最佳止痛效果;皮下和静脉给药途径下,若患者本人能够而且愿意控制解救剂量,可采用患者自控镇痛技术。2016年NCCN成人癌痛指南中也显示,对患者的疼痛处理,口服不佳,可由医护人员进行静脉推注或患者自控镇痛[2]。
上文对我院收治的50例癌痛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镇痛治疗,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镇痛开始时与镇痛第4h的疼痛评分与B组无明显差异,但患者镇痛第12h与第48h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B组,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对比意义。由此可见,采用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静脉 PCA持续剂量复合单次按压(bolus+ continues))快速滴定治疗重度癌痛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3]。这是由于癌痛患者的症状表现是随着患者病情进展逐渐明显,且晚期患者除明显的疼痛外,还伴有体重减轻、贫血、食欲不振、乏力等多种全身症状,而对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中,通过对患者疼痛情况评估,对其进行按需、连续给药治疗效果更明显[4]。因此,上文在对我院收治的癌痛患者治疗中,通过对患者进行盐酸氢吗啡酮单次按压自控镇痛与持续剂量复合单次按压镇痛治疗后,后者的效果明显突出。
总之,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持续剂量复合单次按压(bolus+ continues))快速滴定治疗重度癌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帅,常瑞,杨旭,等.多模式镇痛应用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治疗的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23,45(2):99-102.
[2]楼鹏,邓继红,严铭一.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术后镇痛效果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3,26(6):899-902.
[3]邵月娟,郝建磊,成宪江,等.中国医护人员应用患者自控镇痛治疗癌痛的观念与临床实践情况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39):3103-3109.
[4]董思喆,周璐,秦艳娥.癌痛多模式镇痛治疗下构建临床药师多维工作模式及临床实践[J].中国药事,2023,37(3):351-358.
课题项目编号:包头医学院青苗计划 BYJJ-ZRQM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