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模式的药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教学实践

张亦琳 延永 王学军
  
大通媒体号
2023年17期
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 陕西商洛 726000

摘要:药物化学是药学带头学科,其知识交叉性、实践性较强,是引导学生构建药学课程学习思维的关键着力点。在省级和校级一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以“新工科”人才培养为目标,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困境问题,团队不断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OBE模式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阐述其建设路径,以期为药物化学混合式教学方法提供借鉴。

关键词:药物化学;OBE教学理念;混合式教学;新工科

教育部于2017年启动了“新工科”建设,明确其内涵为“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1]。在此背景下,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难以匹配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的要求。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产出为导向,所有教学活动的计划、开展、实施、评价等都围绕预期成果展开[2, 3],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药物化学是药学的带头学科,是面向制药工程等药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4]。根据制药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5版)对专业核心课程的要求,学校在2016年教学大纲的修订中,增设了制药工程专业主干课药物化学。该课程于2023年获陕西省线下一流课程,其衍生课程于2023年获批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在线课程。课程团队通过几年的课程教学摸索与实践,结合地方制药行业和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自2021年秋冬季开始,团队开始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设药物化学在线课程,开展基于OBE模式的混合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对该教学模式的开展进行总结。

一、开展药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药物化学作为一门融合化学、药学、医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具有侧重于研究设计、发现新药及“制药工程专业侧重于药物制备、合成和工业大生产为主”的要求。教学内容涉及到各类药物的结构、性质、代谢、制备、贮存和用途,还包含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理活性和分析鉴定等,知识点繁杂难多、较为抽象。因此,药物化学课程学习存在的主要难点及痛点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学方法,增强师生有效互动,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知识架构,降低学生对药物化学的畏难情绪。

混合式教学就是基于专属在线平台将传统课堂和线上学习有机结合[5]。结合本校实际,教学团队运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改造药物化学理论课程,安排20%~40%的教学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从已授理论课的重点内容中提炼一些具有综合性、趣味性、争论性的专业话题,通过平台开展讨论、小组活动、问卷、抢答等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药物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

2.1 教学目标重构

结合我校“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发展以核心能力为导向、接轨就业及发展职业生涯的学生能力地图,确立了“明理入心 德技兼备”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为掌握常用药物的结构、性质、代谢、制备、贮存和用途;熟悉构效关系和药物结构修饰的方法;了解各类药物的发展、结构类型和最新进展及新药开发途径。

技能目标:了解药品与健康的关系,具备合理使用药物的理论基础;能够应用药物的理化性质解决药物的调剂、制剂、分析检验、贮存保管及临床使用等问题。

情感目标:辩证看待药品的药与毒,树立药品安全意识,增加对生命的敬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心怀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2 德育元素渗透

以省级标杆党支部建设为导向,围绕地方产业药物研发链和专业课程链,深度融合“爱国情怀、人文素养、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四大主题,线上线下联动将德育元素巧妙融入药物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讲解中,进行多维、全面、立体地渗透;组织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亲身感受地方制药科技需求,反馈到课堂教学,将科技报国的使命感、责任感厚植学生心中,形成具有特色的育人文化。如:团队引入药物的发展史,培养探索发现精神与科学态度;介绍我国近代药物研究成就,传递民族自信和以创新发展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了解反面药害事件,提高辩证思维和职业使命感;引入新药研发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3 混合式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贯彻“结构→性质→构效关系”和“提出问题—探索、解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两条主线齐头并进,思政元素相辅相成的总体课堂设计。精心设计互动话题,提前一周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布置小组任务,以便学生进行课堂展示,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课程开始阶段,以新闻、反转科研、漫画等幽默的方式进行趣味导课,辅以线上平台的讨论和问卷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为精讲课程奠定情绪和背景基础;课程推进阶段,根据药物化学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实践教学内容,采取问题推进式和案例式教学,不断引导学生对各类代表性药物进行探索,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知识讲解环节,根据课前布置,任选两组进行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最后通过思维导图和线上习题回顾课程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4 考核方式多元化

团队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制定多元化的考核模式,注重课程的过程性评价,通过学习通平台数据记录,把渗透在互动(10%)、课堂讨论(15%)、、PBL活动(20%)、作业(30%)、章节任务学习(25%)的情况有机融入考核评价标准中,并按照多维度、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构建知识、能力、信仰等多维复合综合化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综合知识、能力与信仰,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过程与结果,教师与学生的多维立体课程考核机制,实现考核评价多元化、过程化、全员化,反馈改进即时化。

三、药物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效

3.1 课程运行及应用情况

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药物化学线上课程,定期补充课外资源,如药物发现的方法、实验室安全培训资料、新药研发进展等内容,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师生互动方式,实现有效教学纵深发展。自2021年建立以来,已完整运行2期,目前访问值为235664,建立章节37个,发布课堂活动183个,题库209道题,随堂测验平均分数80分,讨论话题813个,立即互动1000余次,近7日在线学习人数119人,80分以上学生占比65%,学习效果较好。

3.2 课程评价及改革成效

校内外专家认为该课程教师队伍业务素质高,能够结合学生双创和教师科研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紧密联系地方企业需求,课程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合理,教学环节完整,网络资源丰富,在我省同类院校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程建设模式。近五年,课程团队获批省级教改项目2项、省级双创课程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各1门,省级教学比赛获奖1人,指导学生荣获“互联网+”大赛省级金、银、铜奖共7项,省级“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1个。

学生对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给予较高评价,评教成绩为99.83;线上平台近80%的学生评价为满分10分。普遍认为该课程授课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态度严谨、深入浅出、自然流畅,课程内容丰富、知识性强、学有所获,并逐步建立药学思维和终生学习理念。

教学团队注重发挥师生同向同行、聚沙成塔的育人效应,在科研反哺教学方面大胆探索,1人获评陕西教育系统我身边的好典型,1人荣获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2人为商洛市科技特派员,获批校企合作项目11项,2人带领学生赴山区小学进行科普,服务地方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 钟登华. 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 (03): 1-6.

[2] 梅俊强.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校学风建设探索与实践[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 36(21): 36-38.

[3] 袁杰. OBE理念与课程设计的关联[J]. 黑龙江科学, 2024, 15(01): 75-77.

[4] 刘瑜, 李燕, 万文珠. 德融课堂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 2023, (52): 97-100.

[5] 冯晓英, 王瑞雪, 吴怡君.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8, 36(03): 13-24.

作者简介:张亦琳(1988.01-),女,汉,辽宁阜新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药物化学。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SGH23Y2602);商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2jyjx121);商洛学院一流课程建设项目(21ylkcx0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