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两个结合”视角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研究

高飞
  
大通媒体号
2024年1期
沈阳工学院 辽宁省沈抚示范区 113122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本文旨在“两个结合”视角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有机融合,通过文献综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研究,查找融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和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相融合,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精神力量的指引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两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在新的征程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下简称“两个结合”)。这一重要论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期望、指明了新的方向。而落实到教育行动中,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中的育人作用,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引导新时代大学生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智慧和博大精深,真正理解我们党百年来坚持做到“两个结合”所走过的苦难和创造的辉煌,从而在前进的道路上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常常学习热情不足,参与课堂积极性不高,思政课教学流于形式,并未真正有效地发挥育人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注入活力,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诗词歌赋等引起学生的共鸣,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通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念,从而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如“仁、义、礼、智、信”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的问题

1.融入内容薄弱

尽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资源整合和应用还不够充分和系统。目前,大多数高校已开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但大多数课程为选修课,导致这类课程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现有的思政课教材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较少,无法满足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

2.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高校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不深,在教学中很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清楚、讲透彻、讲出彩,不仅达不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还可能会造成学生理解偏差。

3.课程设置不合理

虽然不同学校会设置传统文化相关选修课,但由于内容缺少全面性、课时较少,导致大学生很难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作用。

4.融入方法比较单一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运用启发式、体验式、讨论式等双向互动的教学方法较为缺乏,且运用效果不佳,缺乏实践和体验,无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5.融入实效性不强

在实际融入过程中,许多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需要各方加强重视,合力促进融入实效性的提升。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1.优化融入内容,整合教育资源

(1)优化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可以设置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等相关课程,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专业课结合的程度,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者的有机结合;同时努力整合教育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形成跨学科融合。

(2)完善教材体系:在教材中适当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将其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使教材体系更加完善,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需求。

2.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讲座、研讨会、社会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如开设绘画、武术、京剧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同时,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举办各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戏曲表演、书画展览等,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文化博物馆、历史纪念馆,文化遗址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参加志愿者服务社区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选拔一批具有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功底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

五、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两个结合”视角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本文通过剖析融入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和问题,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有效路径和对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融合。

参考文献:

[1]张营.从“两个结合”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维度[J].理论观察,2022(2):41-43.

[2]林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研究:以构成基础课程为例[J].教育观察,2022,11(11):66-68.

[3]蒋鹏.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4):87-89.

高飞(1981.7—),女,汉族,籍贯:辽宁沈阳人,沈阳工学院,讲师,硕士学位,专业: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共党史。

项目来源:沈阳工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项课题,类别:一般课题,编号:DJ2023-YB1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