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循证医学的个体化快速康复策略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术期应用研究

移峰 田永新
  
大通媒体号
2024年1期
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 定西 743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循证医学的个体化快速康复策略(ERAS)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THA)围术期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一科2022年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初次行单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手术入路采用外侧切口,植入DePuy CORAIL人工髋关节假体,术后给予常规非甾体抗炎药(DSAIDs)以镇痛;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分别在手术前、中、后三个时间段进行个体化快速康复干预。记录患者手术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血红蛋白下降率(HB)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1天、3天内患者负重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HB及患者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1天、3天静息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危险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基于循证医学的个体化快速康复策略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术期应用,能够得到良好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缩短在院治疗时间。

关键词:个体化快速康复;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

髋关节在人体骨骼运动系统中是重要的负重关节,且生物力学机制较为复杂,可受到多种因素对其产生损伤,导致病变。目前临床对中晚期髋关节病症患者主要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行THA术后,可因术后应激导致疼痛加重、免疫力低下及不良的负面情绪,影响手术疗效。个体化快速康复策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来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尽可能的消除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情绪,从而降低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加快患者术后的功能康复[1]。目前在骨科手术前、后的快速康复理念已得到临床应用,并证实了此方案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症状,缩短患者术后在院康复时间[2,3]。因此,本文对本科室收治的行单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对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一科2022年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0~78岁,平均(66.675.59)岁。治疗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61~76岁,平均(65.535.3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临床观察研究获得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纳排研究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纳入标准

(1)因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股骨粗隆间新鲜骨折及骨关节炎等接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2)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3)无精神疾病患者;(4)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积极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1.3排除标准

(1)需行双侧髋关节置换的患者;(2)股骨颈、股骨粗隆骨折超过2周的患者;(3)对麻醉药物有过敏的患者;(4)髋关节局部皮肤感染的患者;(5)具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6)年龄80岁以上的患者;(7)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住院后进行入科宣教,介绍手术步骤及过程,进行术前基本谈话,手术采用外侧切口,植入DePuy CORAIL人工髋关节假体,术后给予常规非甾体抗炎药(DSAIDs)以镇痛,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进行术后积极功能锻炼(下肢等长持续收缩练习、关节活动度运动、转移练习运动进行术后恢复锻炼),确定相应的训练强度。

1.2.2 治疗组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分别在手术前、中、后三个时间段进行个体化快速康复干预。(1)术前进行入科宣教,介绍手术步骤及过程之后,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心理状态、营养状态),同时了解患者家庭经济状况及手术预期值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促进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以最大限度的缓解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焦虑的心理压力,获得患者积极的情绪以配合手术及术后的功能锻炼;术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达到良好的状态迎接手术;患者术前一天可以进食,但拒绝暴饮暴食,术前三小时可适量口服5%葡糖糖溶液,以补充能量。(2)术中麻醉、镇痛局部浸润注射时,采用多部位、多点浸润形式,进行皮下、肌肉及筋膜层注射罗哌卡因配合布比卡因各200mg溶于80mg生理盐水中。(3)术后加强镇痛治疗的同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复查血常规评估失血情况,进行抗贫血治疗,同时给予合理膳食,安排患者及早进行下肢的功能锻炼(同对照组),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一天、三天静息和负重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评分越低则表明患者疼痛越轻;(2)术后第一天血红蛋白沉降率,以评估患者术中失血的情况;(3)患者出院当日及术后三月时进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满分10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越好;(4)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等);(5)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出院标准:伤口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的发生,VAS评分低于3分,患肢肌力5级;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6.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0.05, 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一天、三天静息和负重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3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见表2

2.3两组患者血红蛋白下降率(HB)、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见表3

3讨论

老年患者多因自身骨骼钙含量下降,骨质疏松骨小梁变细,骨脆性增加,特别是髋关节在经受外力冲击或自身疾病的影响时,易出现骨折或骨退行性病变的发生[4]。目前临床对上述疾病多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下肢疼痛症状,改善术后疗效。但老年患者由于自身肌力及对疼痛的耐受能力的降低,在术后功能锻炼达不到要求,易术后出现不良并发症。因此,应在患者围术期就应加强医护管理,促进术后患肢功能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将基于循证医学的个体化快速康复策略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术期应用,优化了患者手术前、中、后各个环节的治疗方案,促进了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功能的快速恢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治疗的时间,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Jans ivind et al. Role of preoperative anemia for risk of transfusion and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in fast-track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J]. Transfusion, 2014, 54(3) : 717-26.

[2]王宇,张攀,韩文锋,等.快速康复理念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17,23(02):110-113.

[3]马洪升,程南生,朱涛,等.华西医院日间手术快速康复(ERAS)规范[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6,23(02):104-106.

[4]Zhu Shibai et al.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for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 2017, 93(1106) : 736-742.

[5]曾聃迪,陈丹,任玉香,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实施在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全科护理,2017,15(33):4145-4148.

作者简介:移峰(1988-),男,主治医师,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一科,研究方向:关节外科和运动医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