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与数学学科的融合策略
摘要:体育活动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心理方面有着十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主动转变教育思想,抛弃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一种创造性的方法将体育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通过与其它学科的有机结合,我们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全面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体育;数学学科;融合策略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体育教育正从技能性教学模式转变为注重综合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体育作为一门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学科,可以与其他学科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多元融合下的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1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意义
新课改背景下,推进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发展,对优化课程体系和促进学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学科融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使课堂效率得到提升。不同学科与体育课程融合,能够使单调的体育锻炼充满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愿意主动参与并完成锻炼,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其次,学科融合能够锻炼学生多种能力,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体育课堂中融合其他内容,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和完成锻炼活动时,能够加强对其他知识的印象,从而有效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再次,学科融合过程中学生参与性较强,有利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融合课堂中,学生能够充分借助不同学科知识,并参与到相应活动中,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因此主体性较为明显。最后,学科融合时,能为学生展现不同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实现多元化发展。在学科融合时,学生的学习环境和背景会根据实际内容发生变化,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实现多元化发展。
2体育课堂教学实现学科融合的具体原则
(1)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是指学科融合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合理性,使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因此,一方面,教学方法要多样化,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讲解、展示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获得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2)多元性原则。多元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教学内容的多元,教学内容要涵盖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如科学、语文、数学、艺术等,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第二是教学对象的多元,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学科和领域,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与数学学科的融合策略
3.1小学体育与数学的融合
教师可以将小学体育与数学教育融合,通过测量和统计分析体育数据,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步骤。第一,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卷尺、磅秤等工具,测量本校篮球运动员的身高、体重等基本数据,为后续统计分析做准备。第二,教师引导学生记录篮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投篮命中率、得分、篮板球等数据。第三,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体育数据进行分析,如计算各个运动员的平均投篮命中率、场均得分等并进行排序。第四,教师指导学生使用Excel等软件绘制统计图表,直观地展示篮球运动员的各项数据。第五,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如身高、体重与篮球技能之间的关系以及投篮命中率与训练次数的关系等。第六,教师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为篮球运动员制定有针对性的篮球训练计划,如针对投篮命中率较低的运动员加强投篮技巧训练。
3.2利用数学学科革新小学体育教学
根据最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需要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其中,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他们的智力水平。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发散思维和跳跃思维的能力,这与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是相符的。因此,小学中段体育教师可以将数学课程的内容与体育课堂相结合,让学生在运动技术和数学的结合中,充分发展体能和智力。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还可以实现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智力的协同发展。
3.3小学体育与数学协同教学
在小学教育中,体育和数学学科表面上没有联系,但深入研究便可以发现,体育运动技巧教学中蕴含着诸多数学知识。同时,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及学习规律来寻求与数学进行协同教学,最大化发挥体育与数学两门学科的教学优势,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到体育技巧及数学知识。为了使小学体育与数学实现良性的跨学科协同,小学体育教师可在教学实践中,最大化地利用现有资源将体育与数学联系到一起进行教学。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使用足球、篮球等,给学生讲解球类运动的要点及为什么球是圆的等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物体及图形;在训练学生进行跳远及跳高时,教师可让学生轮换测量跳远距离并调整跳杆高度,使学生在无形中学习到测量知识;另外,教师也可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比如跳绳、数数等游戏,自跳自数和分组跳互数相结合,锻炼学生数1—100的能力,理解数与量的对应关系;踩数字游戏,即将白纸裁剪成圆形、方形等数字卡,并将学生分组,由教师或小组长在一旁喊出数字,其他学生则快速踩到相应的数字卡上,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专注力,也可以在游戏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体育教学预期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为充分提高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融合不同学科的内容,使体育课程内容更加充实且极具趣味性,加大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借助不同学科的优势,为学生创建多样化课堂形式,使学生在其中得到充分锻炼和成长。在融合课程中,学生能够减少对理论课程知识的排斥心理,加强对体育知识和体育运动的了解,从而有效实现全面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德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研究[J].女人坊(新时代教育),2020(2):65.
[2]马卉君,姚蕾,史瑞应.“五育”融合视域下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逻辑框架与推进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42(32):31-33.
[3]郑南辉.大数据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探析——评《体育课程改革新论——兼论何为好的体育课》[J].中国教育学刊,2019(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