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立德树人视域下“学校党建+教育教学”双融合双促进模式研究

曹明英
  
大通媒体号
2023年18期
河南省兰考县教育教学研究所 河南开封 475300

摘  要:本文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探讨了学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的双融合模式,构建了“双融合、双促进”的实现机制,即以党建引领教学,以教学服务党建,实现党建工作和教学工作融合;融合促进党建任务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党建工作和教学工作水平提高,为立德树人提供组织保障。

关键词:立德树人;学校党建;教育教学;双融合双促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对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作出新的谋划和部署,其中,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学校党建与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可以为立德树人提供有力保证。因此,构建“双融合双促进”工作模式,实现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统一,是推进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科学路径。

一、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一)提高党组织的教育教学领导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可以加强党组织对学校办学方针、教学质量等的领导,使之更加贴近教学实际、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同时,党组织也可以利用教学现场这一重要阵地开展理论宣传和价值塑造,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和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同专业课同向发力,既要传道授业又要育人明理,把立德树人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既要传授专业知识,也要注重价值引领;学生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

(三)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教学与党建的融合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和平台,学生既能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也能在党组织的感召下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责任,这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立体化的环境和条件,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双融合双促进”模式的内涵

“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的双融合”意味着在学校管理中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这种融合不仅是对党的教育方针和建设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相互融合渗透,更在于将党的思想和政治优势转化为教育教学的优势,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的双促进”强调了党建和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发展。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和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通过优化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促进党的建设工作。

三、构建“双融合双促进”模式的路径

(一)明确党建教学融合带头人选拔和培养机制。学校要优化完善党建工作与教学融合的组织领导体系,成立党委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选拔培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选拔办法和培养计划,统筹推进各项工作。领导小组要广泛征求基层党组织与一线教师的意见,形成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选拔小组,建立人性化、规范化的选拔机制,既要政治标准严,也要注重德才兼备,选择在思想上信念坚定、在业务上专业出色、在师生中有较高威信的学科带头人和思政课带头人。要重点培养懂教育、爱学生的“四有”好老师,即:有道德信仰,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有无私奉献精神。在培养过程中,要强化理论武装,采取专题培训、讲座交流、案例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厘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掌握党建工作与教学融合的主要表现和实现途径。还要组织带头人到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教学名校实地考察学习,开拓视野,取长补短。此外,要建立带头人培养库,分类施策,重点培养一批党建工作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方法新颖独特、教书育人成效显著的带头人后备力量。在培养过程中,鼓励支部化管理模式下与学生密切接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结对共同成长,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二)组建党建教学融合创新团队。学校要成立党建教学融合创新团队指导中心,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教学与党建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制定团队建设规划,明确建设原则和重点任务。要突破传统学科界限划分,探索分类建设模式,如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团队、专业教学研究团队、创新实践交流团队、共享教学资源团队等。鼓励党员教师、专兼职辅导员、优秀班主任积极申请或推荐加入。指导中心要为各创新团队配备专门指导老师,加强业务指导,解决实际困难。创新团队要深入贯彻党中央教育方针,在党建部门指导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专业特色和教学实际,开展富有成效的主题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设置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模块,引导学生在思考实践中提高政治站位。学校各级党组织要高度关心创新团队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提供资源支持,解决软件保障问题,为开展实践提供场地支撑。要将团队创新成果纳入教学质量年度考核内容,作为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表彰的重要依据。实践证明成效显著的创新做法,要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复制。

(三)打造特色融合品牌项目和载体。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教育专业办学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丰富资源,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广泛征求一线教师对特色融合品牌项目建设的想法和设计,形成系统完备的打造方案。以此为契机,打造一批师德师风建设的典型案例,如以陶行知、李吉林、魏书生等教育前辈为原型,讲述其无私奉献的动人事迹,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还可以组织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对党史健康运动的发展脉络进行整理研究。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党史学习教育微课程、手游等,将红色元素与专业学习有机融合。在载体建设方面,要打造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的红色文化教室、师德师风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实验室等特色党建教学一体化场馆。这些场馆一方面要开展专题教学,如组织学生进行重大疑难案例研讨,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另一方面也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等党建工作。还可以建立定期开放机制,面向社会党员、市民开放,使其成为校地融合、党群互动的新平台。

(四)建立双融合效果评估考核机制。学校要建立系统、科学的双融合效果评估考核机制,形成党委领导、党政联席会议研判指导、考核督导组层层把关的三级监督体系。其中,党委每学期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对双融合工作进行部署安排、总体检查、效果评价;党政联席会议定期召开,对存在问题进行提出整改意见建议;考核督导组实地检查指导推进工作落实。考核内容既关注工作方案制定是否科学系统、运行机制是否顺畅高效,也检查实践活动开展效果是否突出,品牌项目建设成效如何,带头人发挥作用是否明显。同时,注重过程民主,实行个人自评、组织评议、学生评教、专家评估等多角度考核,形成全员参与的评估氛围。建议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办法,注重客观公正公开。

四、结语

通过理论和实践探索,我们初步构建了“双融合双促进”工作模式,为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路径。在后续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丰富实践样本,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以切实提高学校党建引领教育教学的水平,服务好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孔维丽.高校“党建+课程思政”双融合双促进的“四个红色”育人模式探究[J].大学,2023(30):173-176.

[2].深圳市盐田区实验学校“党建+”双融双促,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J].华夏教师,2022(20):98.

[3]谭桂华,钟祖彦. 高质量教育教学背后的党建密码[N].中山日报,2022-05-27(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省农村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学校党建+教育教学”双融合双促进模式研究》(立项编号:23-HYJJ-591)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