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蒙古族传统文化数字化呈现研究:以“寻蒙记”平台为中心"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新媒体成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我国民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也受到了重视,同样地,少数民族文化也反过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为了在新媒体时代下展示蒙古族的特点及内在活力,本项目通过科技融合、数字衍生品致力于建立起一个集推广、交流、销售于一体的蒙古族文化宣传平台。
一、平台建设的相关案例研究与实证分析
在如今信息爆炸时代,有很多方法可以实现信息的多样化、信息内容的易读化、受众个性化信息需求以及高速的网络信息传输。从传承文化的角度看,有必要进行内蒙古文化交流模式、有效方法的研究和应用。[1]
首先,“寻蒙记”小程序为满足用户不同需求,设置了内容分享模块、问题解答模块、学习成长模块以及社交互动模块。其次,小程序包含了关于蒙古族文化的语言文字、民族服饰、特色饮食等方方面面,同时用户还可以得到其他人的真实评价和反馈。此外,“寻蒙记”小程序的文化旅游板块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旅游服务,包括景点推荐与介绍、旅行线路规划、当地活动与节庆信息、餐饮与住宿预订、导游服务与讲解、旅游攻略与心得分享以及文创产品销售与推广。通过本平台,用户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旅游信息,规划自己的旅行路线,购买心仪的文创产品并享受到一站式的旅游服务。
二、“寻蒙记”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功能和意义
新媒体传播科技一日千里,但是通过对现有的蒙古族文化宣传平台调研发现,整体呈现出建设水平偏低、发展不均衡、未形成可持续发展、官方话语的缺失等问题。在新媒体时代下,蒙古族文化传播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新媒体的碎片性、瞬间性将文化宣传简化、同质化,导致部分蒙古族传统文化逐渐被遗失、被淡忘。
(一)剥脱新媒体下同质化的外壳,展露蒙古族文化的独特性,吸引用户
“寻蒙记”小程序落脚在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并且创新性发展,并寻求时代价值,使之融于当下,强于未来。在当下的新媒体平台中,传播蒙古族文化的足迹随处可见,如地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微博平台等,但通过调查显示,现如今互联网上并未出现一个集推广、交流、销售于一体的蒙古族文化宣传平台,“寻蒙记”小程序的出现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作用来宣传蒙古族文化,并鼓励每一位对蒙古族文化感兴趣的人们加入进来。
(二)争做蒙古文化的设置者,打造蒙古文化新型拟态环境,留住用户
就传播内容而言,大多数新媒体平台分享和传播的内容都是重复或相同的内容,很少有推陈出新的内容分享到平台上,陈旧的内容很难引起受众的关注与兴趣,甚至会因此选择放弃对平台的关注。“寻蒙记”则融合了各项技术,用户可以将新颖的内容投放到平台上,并随意的展开交流,更容易留住用户。
当今文创市场上多是丝绸之路、汉族文化、传统服饰的相关产品,关于蒙古族乃至整个少数民族的产品几乎没有。而“寻蒙记”鼓励创作者为蒙古族传统服饰、乐器、舞蹈等设计文创产品、绘制宣传海报等,通过用户浏览、购买文创产品的方式促进蒙古族文化宣传。改变传统的宣传推广方式,提高人民对蒙古族文化的兴趣,促进蒙古族文化的发展,提升其社会影响力,打造新型蒙古族文化环境。
(三) 平台创新之处
“寻蒙记”小程序采用创新传播内容与形式、整合信息与需求和开创蒙古族特色文创的新形态,构建一个集推广、交流、销售于一体的蒙古文化宣传平台,并且通过改变传统的宣传方式,提供大众对蒙古族文化的感兴趣度,促进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平台传播内容及传播方式推陈出新,吸引群众接触蒙古文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蒙古族文化逐渐被大众接触与喜爱。近年来,蒙古族文化传播途径也不断增加,但在传播内容的创新上,传播方式的灵活性上以及信息整合度上未能满足蒙古族文化受众的信息需求。而“寻蒙记”是一个多功能的蒙古文化宣传平台,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也能把蒙古族文化宣传出去。
2.为喜爱蒙古文化的人们提供交流平台,保存热爱余温
当今文创市场上多是汉族文化和历史产品,对民族文化方面有所空缺,而关于蒙古族的文创产品可以说是几乎没有。而“寻蒙记”鼓励创作者为蒙古族传统服饰、乐曲、舞蹈等设计文创产品,通过用户的浏览、讨论、购买等形式,促进蒙古族文化宣传。
3.文创产品与蒙古文化有机结合,焕发蒙古文化活力
将蒙古族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进行有机融合,设计并开发具有蒙古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创意产品。产品功能的融和能够焕发蒙古族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产品形态的融和使蒙古族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对用户体验关注与创新设计使消费者深入感知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最终科技与产品的结合使蒙古族传统文化更具时代性、前瞻性,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三、平台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与改进建议
(一) 遇到的挑战
1. 受众群体少导致平台传播范围受限
蒙古族虽为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一支,但是考虑到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同步等问题,难以让各个地区的蒙古人民关注本平台,这是受众群体少的其中原因之一;蒙古族文化传播曾经经历了一个鼎盛时期,时至今日,一些以蒙古族文化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以及文书作品,虽然描述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但是缺少蒙古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失去蒙古族文化的厚重感。将蒙古文化宣传简化、同质化,导致传统文化被遗失,被淡忘。间接导致关注蒙古族文化的人们兴趣下降,受众群体有限。该平台传播范围也同样受到限制。
2. 缺乏原生态保护区导致的蒙古族传统文化被淡化
我国对原生态保护区缺乏制度保障。且近几年来,文化生态保护区商业化发展越加明显。比如在通辽市科尔沁草原有很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如科尔沁饮食文化、蒙古马文化、乌力 格尔曲艺文化,科尔沁蒙古族服饰文化等都没有相应的保护区,让部分优秀民族文化正在面临活动阵地日益减少、演绎人才不足、生活需求日益更新的难题。[2]没有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区,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就会面临生存和发展危机,一些蒙古族传统文化就失去了释放光彩的舞台,慕名而来的人们看到过度商业化的文化保护区则会对蒙古文化失去兴趣,导致蒙古文化不断被淡化。
(二)改进建议
1.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技艺,顺应时代发展
作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蒙古族,有着属于自己的独门技艺,重心应该放在优秀的文化技艺传承上,并非只为短暂的盈利。蒙古族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寻蒙记”小程序将引入安代舞、乌力格尔曲艺、蒙古长调等优秀文化技艺,民族技艺申遗成功实质上是在人类文明的大环境下,以更为长远和弘大的视觉对其所代表的蒙古族文化独特价值的权威性认定,在向世界宣告,蒙古族文化不仅仅代表一个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也代表一个国家文化的繁荣发展。
2.实现民族文化创新型发展,创造性转化
将蒙古族传统文化与新媒体平台进行有机融合,设计并开发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创意产品,是蒙古族传统文化得以更好传承、发展与弘扬的必要依托。现如今短视频平台上出现大量演奏家使用传统民族乐器演奏流行音乐,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由此,“寻蒙记”为民族乐器演奏家和流行音乐爱好者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使文化产品贴近用户需求,展现传统文化的活力,在满足用户实用性需求的基础上,丰富其文化生活。除此之外,文创设计师可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对蒙古族传统文化元素进行重新提取与解构,使产品呈现新的设计美感,探索蒙古族传统文化产品创新设计途径。
参考文献
[1]宁丹娜 . 呼和浩特蒙古族文化元素符号传播研究 [D].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9.
[2]梁妍一蒙古族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路径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为例[C].内蒙古:中共通辽市委党校,2022:136-138
本研究系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课题《“寻蒙记”蒙古族传统文化宣传平台建设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313957032 指导教师:孙妍
郭牧萱(2004.02.06—),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日照市,辽宁传媒学院新闻学院,21级在读本科,学士学位,专业:网络与新媒体
武迅(2002.5—),女,汉族,籍贯:安徽省淮北市,辽宁传媒学院新闻学院,21级在读本科生,学士学位,专业:网络与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