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工学一体化模式下技工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

毛金仙 李聪华 夏悦坚
  
大通媒体号
2023年18期
杭州轻工技师 学院

摘要:

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培养方式。推动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提高技工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旨在培养更具实践能力的技能人才,这一改革意味着课堂教学向实践教学的有益转变。本文分析了工学一体化模式下如何进行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以及工学一体化模式下课程思政评价方式,旨在为技工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提供若干参考。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技工院校;课程思政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技工教育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2022年3月人社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布了《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指出了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围绕促进就业创业、服务企业行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重心,大力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融合统一,持续推动技工院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全面推进技工院校的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方案中着重强调了“以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为突破口,加快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创新发展”。由此看出,在技工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工学一体化模式下技工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十分重要。

一、工学一体化模式下技工院校课程思政总体设计

首先,确定工学一体化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技能培养过程中,相关教师需要共同明确工学一体化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课程安排、课程规范、考核与评价等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教师可以根据从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企业市场需求出发,结合具体的专业背景和行业特点,构建适合该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与框架,并结合开设该专业的核心技能要求和社会责任需求,明确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应具备的素养目标,如政治认同、健全人格、职业精神与法治道德、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通过设立明确的课程思政目标,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从而适应社会发展和专业发展的需求。

其次,制定科学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思政教学标准。需要教师要积极与工学一体化课程专家和思政教研团队合作,在学校领导班子的精准领导下,共同确立课程思政教学的标准与实施方案。在制定标准和方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精选适宜的思政教育学习内容,确保其与专业课程内容的融合,还需要建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确保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中得到全面、系统的展开,从而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政学习,促进其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工学一体化模式下技工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将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工学一体化课程思政的预期目标。为了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可以将程思政教学理念与教学思维相结合,充分吸收世界技能大赛的先进理念、技能标准、评价体系,具体规划学习目标、内容、方法、策略以及评价等方面,确保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贯穿和体现,从而创设一套系统化的课程思政教学的程序。主要方法是根据具体学习任务,对照课程标准,思考如何在单次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评价中,充分发掘和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和存在价值。关键在于有效挖掘并科学地融入思政元素,主要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1.构思相关课程思政教学细目标,突显育人思政内涵

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仔细构思课程思政的学习细目标,这些目标不仅应该涵盖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突出育人的思政内涵。例如,在数控专业中除了培养学生掌握特定工艺或技术的能力外,还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思政素养。这些细目标需要在课程设计的初期就被明确地确定下来,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2.选择体现工学一体思课程思政的学习内容在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中共享经验

在确定学习目标后,教师可以选择最适合课程思政的学习内容来体现思政教育的要求。这些内容可以包括相关专业的道德教育、职业操守培养、社会实践案例等。以工学一体化数控专业为例,可以将实训工场案例、实习职业道德规范、操作技艺、环境保护意识等内容纳入教学,以丰富学生的思政学习经验。在工学一体化教学背景中,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教师可以共享经验,也可在商讨中此增彼减,不断进行优化。

3.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工学一体化思政课程学习任务

担任课程思政学科的教师应该提前思考如何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每个学习任务单元中,并确定合适的表现方式和载体,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通过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意义的实践任务、项目作业、讨论课等方式来实现。例如:数控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从教学计划中选择必修的单元任务进行若干次集体备课,运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社会实践、研学拓展等多种形式,并不断总结和改进;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实践项目,要求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现出团队精神和责任担当,同时引导他们对工作中的职业道德或就业前景等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专业课程的社会应用等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式和载体来进行教学设计等等。

三、工学一体化模式下制定科学科学的课程思政评价方式

在工学一体化模式下,制定科学的课程思政的评价方式也十分重要, 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全面评估学生的专业课程素养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效果。评价方式有多种,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设置不同维度的评价标准。如以数控专业一年级为例,可以采用如下评价方式:

一是学情评价维度,对学生在学习初期的现状进行全面的、深入进行挖掘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帮助。在工学一体化模式下,学情评价可以通过课前调研、学习前测、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以获取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思想政治素养等信息。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的调整提供科学的第一手依据。

二是过程评价维度,在学习过程中持续地搜集、分析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调整和进步。在工学一体化模式下,形成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课堂参与度、作业质量、小组合作表现、建档归纳等方面来进行。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一个关键环节。

三是融合评价维度,主要检验学生是否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和标准。在工学一体化模式下,融合性评价可以通过考试、实操训练比武、项目展示、调研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学习过程中的素质培养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他们的学业发展和未来向就业方提供参考,可作为工学一体化模式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综合性总结评价。

总结:

传统的技工教育往往偏重于技能培养,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因此,针对工学一体化模式下技工院校培养人才的特点和需求,推进工学一体化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提升技工院校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如此可更好地满足企业、产业和行业的实际需求,提升技工教育的软实力,培育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也可以给担任课程思政的相关任课提升教学信心,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张晓燕,赵婧.课程思政融入电子应用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探索[J].大学,2020(27):143-145.

[2]宋波.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程思政实施策略[J].中国培训,2023,(06):38-41.

[3]汤伟群,周志德,刘志文.工学一体化课程思政模式研究——以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为例[J].教育导刊,2021,(11):78-8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