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政治互信对“一带一路”中阿高等教育合作的影响

李殿峰 李嘉政
  
大通媒体号
2024年7期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 116024

摘  要:政治互信在中阿高等教育合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合作的根基,更是深化合作的有力保障。通过建立政治互信,中阿两国得以构建信任,展开合作,实现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这种互信不仅体现在政府层面,更在人民之间促进了情感认同和文化交融。本文以政治互信为出发点,探析了中阿合作的历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通过强化政治互信来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凸显了政治互信在推动双方合作中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政治互信;一带一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高等教育合作

政治互信在中阿高等教育合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政治互信为合作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建立了双方合作的信任基础。只有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各方才能真正开展合作,实现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政治互信有助于促进双方高校之间的紧密互动和交流,双方政治互信的加强使得高校能够更加开放地展开合作,共享资源,推动学术研究和教育创新。

一、政治互信对中阿高等教育合作的意义与作用

政治互信在中阿高等教育合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政治互信为合作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建立了双方合作的信任基础。只有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各方才能真正开展合作,实现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政治互信有助于促进双方高校之间的紧密互动和交流,双方政治互信的加强使得高校能够更加开放地展开合作,共享资源,推动学术研究和教育创新。

2022年12月7日至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会晤和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会晤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阿拉伯国家对中阿峰会高度重视,超高规格出席,其中17个国家最高领导人与会峰会上,中阿领导人齐聚一堂,续写了中阿友好交往的历史,描绘了中阿合作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是一次成果丰硕、亮点纷呈、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峰会。[]

在经济领域,中阿之间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通过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内建立17项合作机制,双方加强了经贸往来和投资合作。2012-2022年,中阿贸易额增长1000亿美元,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直接投资增长2.6倍,存量达230亿美元;共建“一带一路”实施200余个项目,惠及双方近20亿人民。[]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些合作成果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为政治互信的加强提供了实际基础。

政治互信在中阿高等教育合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双方的高度互信为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各领域的合作交流,也在政治层面上为合作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和前景。中阿之间的友好合作将继续深化,为双方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共同发展。

二、中阿高等教育潜在的政治互信障碍与合作限制

政治互信在中阿高等教育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障碍和限制。一方面,地缘政治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可能对政治互信造成影响,导致合作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文化差异、历史问题等因素可能影响双方的政治互信,限制合作的深入发展。

在2011年以来的阿拉伯世界变革中,特别是“阿拉伯之春”爆发后,阿拉伯国家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政治和社会变革,对中阿关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变革在不同国家呈现不同的特点,从突尼斯和埃及相对较为平稳的政权转变,到利比亚和叙利亚的更加动荡局势,都对中阿合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突尼斯和埃及,政权转变相对较为缓和,但社会动荡和经济不稳定对与中国的合作产生了一些影响。然而,中国与新政权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体现了政治互信的积极作用。在利比亚和叙利亚,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北约干预和内战导致了与中国的关系紧张,尤其是在利比亚。叙利亚问题涉及多国大国的博弈,也对中阿合作产生了一定影响。中国尽力维护其立场,与俄罗斯保持一致,同时努力向阿拉伯国家解释其政策,体现了政治互信的作用。

尽管在变革中存在一些问题,政治互信在中阿合作中仍然扮演了关键角色。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和相互支持,使得双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回应对方的政策和立场,从而减少了合作中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阿拉伯国家间存在分歧的情况下,中国的中立和不干涉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阿的政治互信。

综上,阿拉伯世界的变革对中阿高等教育合作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政治互信在这些影响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政治互信的加强有助于双方在不同领域的合作取得更好的结果,促进了中阿关系的深化与发展。

三、发展空间与建议

(一)加强政治互信:提高中阿政府间合作和信任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阿高等教育合作,加强政治互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政治互信作为国家间合作的基础,能够为合作提供稳定的支撑和信任的基础。在这一背景下,中阿两国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定期高层交往和对话,以及建立稳定的政治互信机制,不断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进而消除合作中的不确定性和障碍,推动双方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第一,定期的高层交往和对话是增进政治互信的关键。中阿两国领导人可以通过互访、会谈、峰会等形式,直接交流合作意愿和发展方向。这不仅有助于解决潜在的分歧和误解,还能够增进相互的了解,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为双方合作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建立稳定的政治互信机制能够在长期内保持合作的稳定性。双方可以设立定期的高级别对话平台,探讨教育合作的发展策略、优化合作项目和解决合作中的问题。这种机制的建立可以促使双方在合作中保持沟通畅通,减少误解和矛盾的发生,从而为深化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三,加强政治互信还可以通过促进文化和人文交流来实现。文化交流不仅可以增进相互了解,还可以培养人们对对方国家的兴趣和好感,进而促进政治互信的提升。中阿两国可以加强文化展览、艺术演出、汉语比赛等活动,为人们创造更多了解对方文化的机会。第四,双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合作项目的推动来加强政治互信。例如,在中阿高等教育合作项目中,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等,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这种支持不仅有助于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还表现出政府对合作的重视和信任,进一步增进双方的政治互信。

因此,加强政治互信是促进中阿高等教育合作的关键所在。通过定期高层交往、建立稳定的政治互信机制、促进文化和人文交流以及支持合作项目,中阿两国政府可以共同努力,为双方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创造更加稳定和有利的环境,推动双方合作不断深化,造福两国人民。

(二)提升教育质量:加强高等教育合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确保中阿高等教育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双方应着重关注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质量不仅关乎学生的学术成果,更关系到合作的长期稳定和双方合作成果的实际价值。在这一背景下,双方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加强合作项目的监管和评估,提升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体验,从而确保合作能够持续地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服务。第一,加强合作项目的监管和评估是关键。双方可以建立监管机制,定期对合作项目进行评估,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教育质量和学生满意度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合作项目能够持续地保持高水平的教育质量。第二,师资培训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双方可以共同开展师资培训项目,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机会,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方法。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更深入的学术内容,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第三,加强课程设计也是关键一环。双方可以共同开发课程,充分结合两国的学术优势和文化特点,设计出更具吸引力和创新性的课程内容。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四,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例如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双方可以拓展教学模式,提供更灵活、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在线教育、虚拟实验室等技术手段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在不同时间和地点都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第五,双方可以加强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促进知识创新和教育进步。通过合作开展跨学科的研究项目,双方可以共同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推动学术界的前沿发展,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学习机会。

关注教育质量是确保中阿高等教育合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加强合作项目的监管和评估、师资培训、课程设计、现代技术应用以及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双方可以共同努力,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学习体验,推动合作走向更加稳定和持续的发展。

(三)加强研究与交流:持续研究中阿合作中的新机遇和挑战

在日新月异的国际环境中,中阿高等教育合作正处于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期。为了更好地拓展中阿高等教育合作的影响力,双方需要在多个方面加强合作,其中包括加强文化和人文交流,以及持续深化研究与交流,以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第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和人文交流在中阿高等教育合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增设孔子学院、阿拉伯文化中心等机构,为中阿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机会,不仅有助于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还能够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通过增进民间交流,可以加深中阿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为高等教育合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这种文化和人文交流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还能够为中阿合作打下更稳固的社会基础。第二,研究与交流的持续深化对于中阿高等教育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双方应当加强合作,共同探讨新的合作模式、新领域和新机遇。通过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研究项目合作等方式,双方可以深入探讨合作中的各种问题,并寻求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这不仅可以解决合作中的挑战,还有助于为双方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推动中阿高等教育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第三,在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中阿双方应当共同关注,加强合作。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和交流,双方可以在这些领域内取得更多的突破,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双方还可以探讨如何将高等教育与科研紧密结合,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从而推动社会创新和经济发展。

中阿高等教育合作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政治互信在中阿高等教育合作中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合作的基石,也是深化合作的保障。通过加强政治互信,中阿双方能够建立信任,开展合作,实现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文化和人文交流,促进跨文化理解和友谊的深入发展,双方可以为合作提供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同时,深化研究与交流,积极探讨新的合作模式和领域,可以为中阿高等教育合作赋予更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这些努力,中阿双方将能够克服新的挑战,抓住新的机遇,共同推动合作取得更加卓越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柳源清,马姝红.关于中阿国际教育合作共赢关键问题的思考[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1,(11):21-23.

[2] 刘中民,舒梦.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的中阿关系[J].西亚非洲,2014,(3): 30-47.

[3] 王斯敏,李盛明.“一带一路”: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中国方案[J].公关世界,2017,(9):18-23.

[4] 王婷钰.“一带一路”背景下[1-2]深化中阿高等教育合作的战略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20,42(7):20-26,42.

[5] 郑圆皓,李金.中国与阿盟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方法与策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66-69.

[6]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回顾与展望,2022[EB/OL].(2022-12-28)[2023-6-10].https://www.xdyanbao.com/doc/b4myka4qaf?bd_vid=7858839499757553056.

[7] Mohamad Zreik, Academic Exchange Programs Between China And The Arab Region: A Means Of Cultural Harmony Or Indirect Chinese Influence? [J]. Arab Studies Quarterly,vol.43,no.2,spring 2021,pp.172+.

李殿峰,(1984.3-),男,汉族,辽宁大连,大连外国语大学党委巡察办副主任,助理研究员,法学硕士,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博士在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领导与管理和政策法规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