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的策略研究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在终身学习的启蒙时期,若能辅助学生形成阅读兴趣与能力,将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受诸多因素影响,阅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影响着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改善这一现状,本文将剖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能力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度推进,“核心素养”成为小学阶段的主体目标,各学科教学工作正由知识传输向能力培养发展。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需要逐渐掌握多种能力,以便于尽快融入社会,并独立解决问题,阅读能力便是其中之一。一般来说,若孩子有着扎实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其汲取知识的效率,还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同时,阅读还可使学生深入认知生活、感受世界,对其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却存在着兴趣不足、能力不佳等状况,教师需剖析自身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科学、适宜的方式,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一、浅析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此前,语文教学以知识传输为主,为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教师往往更为注重文字、词语、造句等碎片知识的传输,并要求学生刻板记忆文章中心思想,导致语文课堂氛围十分枯燥。尽管教育部门大力推行改革,但仍有教师将思维束缚于“应试教育”当中,对阅读教学重视程度不足,即便能够按照新课标要求开展阅读教学,所采取的也是群体阅读、接力阅读等刻板的阅读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内容存有局限
新课改之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面对教育情势的转变,部分教师逐渐意识到阅读教学的意义,并尝试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1]。但在实际的观察中发现,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过于依赖教材,并未做到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资源。小学生个性活泼、思维活跃,而教师将其思路局限于教材当中,无疑是限制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自然无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二、提升阅读兴趣与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阅读兴趣
此前,学生之所以无法对阅读产生兴趣,主要原因在于阅读方式过于刻板和枯燥,无法契合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近年来,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以其生动、灵活、立体等特征,受到小学生的高度青睐,教师可将该教学方法引入到阅读教学当中,并通过精彩的课堂设计,凸显学科的特色与魅力,进而达到“激趣”目的。例如,在阅读《坐井观天》时,教师可带领学生用课桌布置成“井”,而学生则分别扮演小青蛙、小鸟对课文进行阅读[2]。同时,教师需提出要求:“扮演青蛙和小鸟的同学,需认真地分析两位‘小伙伴’的语气,并带有感情地将对话阅读出来”在相对直观、真实的情境当中,学生可以清晰地理解阅读内容,并意识到阅读的趣味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
(二)拓展阅读资源 培养阅读能力
小学生与外界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缺乏生活经验,思维方式也相对简单、直接,认知往往来自于直观的接触、直接的感受。而语文知识涉及范围广泛, 许多都是学生不曾接触的事物,以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理解文章内容,即便可以顺利完整阅读,也无法从中有所收获,这亦是学生阅读兴趣不足、能力不佳的主要原因。对此,教师可根据阅读内容,帮助学科合理地拓展阅读资源,使其在深度理解文章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例如,在阅读《海的女儿》时,若只是对教材文章进行阅读,学生只是海底世界之美,却不知美在何处,只知小公主可爱,却不理解其为何向往人类世界[3]。此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对《海底世界》进行阅读,并鼓励学生将文章进行对比,了解海底世界的魅力,并感受文字的魅力。当阅读结束后,学生心中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并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做到独立掌握阅读重点,归纳文章主题,为其未来的阅读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开展特色活动 强化综合素养
若想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教师不仅要钻研教学内容,还需对小学生的认知规划、个性特征做出分析,并以此作为课堂设计的主要依据。唯有真正将其视作课堂的主体,并提升课堂的交互性与趣味性,才可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当中,并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根据以往的经验表现,小学生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渴望得到认可,且对蕴含情感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综合上述因素,教师可开展具有特色的阅读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能力。例如,在阅读《七律,长征》时,本文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极易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红色诗歌朗读比赛”,并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加比赛[4]。在此工程中,教师需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朗读方式,可以集体朗诵,也可以交替朗读,并要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最终表现最佳的小组获得奖励。在比赛的过程中,教师需为各小组播放与诗歌相关的音乐作为背景,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与阅读内容一体,极大程度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对阅读这一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点教育内容,其教学质量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针对当前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兴趣不足、能力欠佳等问题,教师应深入分析其中原因,同时,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对课堂做出生动、灵活、精彩的设计,在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对其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助力当代少年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 陶敏.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研究[J].新课程, 2016(07):12.1673-2162(a).
[2] 张秀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2(04):32.147-149.
[3] 阳利姣.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入手[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16(11):06.00036-00036.
[4] 陈丽金.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20.(19):1025-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