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教—学—评”一体,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为例

林怡君
  
大通媒体号
2024年8期
厦门市海沧区东孚中心小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具有素养指向,课程内容结构化;情境真实,学习过程实践化;任务驱动,学习动力内驱化等新特征,指向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借力逆向设计,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是保障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有效实施的关键。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群文阅读;逆向设计;“教—学—评”一体

群文阅读最早由台湾“小语会”前会长赵镜中先生在2006年提出。赵镜中先生在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背景下,提出了群文阅读的概念,强调打破单篇教学的传统,着力于统整课程。此后,群文阅读教学逐渐被更多一线教师接受和实践。国内许多名师,如蒋军晶、窦桂梅、徐世赟都在群文阅读教学上有不俗的成就。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面世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大多是指在一节语文课内,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随着“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的提出,“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赋予了“群文阅读”新的含义。

“新课标”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新课标”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6个学习任务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9-20.

本文系厦门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2080)研究成果]]

根据“新课标”对于“学习任务群”的定义与要求,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应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位一体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出发,为具体学习目标的落实设计学习任务群,用学习任务群来组织主题活动,创设生活情境,选择、整合多个阅读文本,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并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

一、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新特征

(一)素养指向,课程内容结构化

以往的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其议题的确定或是由于教材的延伸、或是基于学生的学情、或是根据教师的喜好……议题的选择具有不确定性,教学内容显得零散,不利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综合培养。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可依据“新课标”的学段要求、学业质量描述,以及各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梳理出各年级的学习目标、学习主题,再根据主题选择相关的群文,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因此,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较之以往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课程内容呈现结构化,目标培养系统化,更有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螺旋提升。

(二)情境真实,学习过程实践化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强调将阅读活动置于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模拟生活场景、还原历史背景、展示社会现象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这种真实的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增强阅读体验。在这真实的情境中,教师可设计一系列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文本的情感和思想,探究文本的主题和意义。这种实践化的学习过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之以往的群文阅读在一节课中教学多篇文本,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以学习任务结构学习内容,学生关于群文的阅读突破一节课的限制,呈现多课时、大单元、阶段性的特点,更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实践,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三)任务驱动,学习动力内驱化

任务驱动是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的核心教学方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根据学习的目标、学情的特点、群文的内容等要素,设计一系列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驱动他们自学、互学、共学,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这种内在的学习动力不仅能够推动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

由此可见,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通过创设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综合实践,培养学生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篇文本的拓展阅读,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学与合作能力;并通过结构化的课程内容,综合系统地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实践路径

依据“新课标”关于学习任务群提出的“素养—目标—主题—情境—实践”的实践路径,以及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借力逆向设计,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是保障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有效实施的关键。

逆向设计是由美国教授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的。这种教学设计理念强调从预期的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推导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确定评估证据和设计学习体验。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方法有助于教师更深入地思考教学目标和评估方式,从而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活动。同时,逆向设计也强调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和重复知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为例,阐述如何逆向设计,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保障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有效实施。

(一)目标导向,评价先行

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出发,笔者以“新课标”学业质量标准、评价建议和统编语文教材为参考依据,确定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在小学各学段的目标与内容,并以终为始,整体考虑,提前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学情,制定评价关注点,以便引导课堂评价项目与标准的确定。然后在目标与评价的指引下,明确群文阅读的主题范围和选文特点。

以表格中第二学段“生活中的智慧”这一主题范围的群文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学实施之前根据学情、依据课标、尊重文体,对学生学习将达到的终点——学生学到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如何学以及判定标准提前进行全面预估和预设,制定了相关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

(二)主题确立,情境创设

在学习目标、评价标准和主题范围的引导下,笔者根据三年级的学情确定了“小故事·大道理”的学习主题,选取了统编教材《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4篇课文,拓展了《南辕北辙》《北风与太阳》《龟兔赛跑》《橡树和芦苇》《马和驴》等5篇文本,共9篇作为学习文本。

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进行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笔者创设了“故事会里讲寓言”“辩论赛中明道理”“思过堂前辨是非”等3个学习情境,组织学生在故事会里进行讲寓言比赛,在辩论赛中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在读寓言、看生活案例中明辨是非,借寓言故事表达看法增长智慧。

(三)任务驱动,群文阅读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比普通的单篇阅读和单元教学,文本数量较多,采用核心任务驱动学生自学、互学、共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它直指学习目标,少时高效。在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中,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通过学习一篇文本,掌握方法和技能,运用到其他文本的“1+X”模式;一种是通过学习多篇文本,梳理规律和道理,拓展到其他文本的“X+X”模式。这两类模式,就是演绎和归纳的思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故事会里讲寓言”的学习情境中,笔者通过设置“用情节轴理清故事情节和讲好故事”的核心任务,指导学生学会用情节轴梳理《守株待兔》的情节,并借助情节轴的提示讲好故事,再驱动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梳理其他寓言故事的情节(“1+X”模式);在“辩论赛中明道理”的学习情境中,设置“利用维恩图,对比陶罐和铁罐的异同点”的核心任务,引导学生围绕异同点展开辩论,在辩论中感受人物形象,感悟寓言的道理,并由此拓展,让学生阅读与《陶罐和铁罐》类似的其他文本《北风与太阳》《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橡树和芦苇》《马和驴》等(“1+X”模式);学生经过学习多篇具有相同点的寓言,既发现寓言借助故事表达道理的文体特点,也体会到寓言故事采用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揭示道理的手法(“X+X”模式)。

可见,通过核心任务驱动学生自学、互学、共学,开展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深入地理解和分析一组相关联的文本,促进深度学习,提升高阶思维。

(四)评价反馈,改进完善

“教—学—评”一体的评价是动态的、连续的,旨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需求,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评价手段可以多样化,包括观察、讨论、反馈和自我评估等。通过评价,教师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促进教学相长。

在“故事会里讲寓言”的学习中,为指导学生讲好寓言故事,笔者根据学习目标,设计了“讲得准确:字音准确,通顺流利;讲得完整:情节完整,角色分明;讲得生动:绘声绘色,惟妙惟肖”三个评价标准。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此标准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讲好寓言;学生也可依据此标准判断自己和同伴是否讲好寓言,不断改进,提升能力;教师还可依据此标准评价学生学习和掌握能力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标,并为下一阶段的学习积累的信息和经验。

在此,以终为始的逆向教学设计,又回到了“学习目标”,再次开启了另一段学习历程,学生也在这“教—学—评”一体的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中,不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体,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旨在通过明确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一组相关联的文本,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这种模式,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9-20.

本文系厦门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2080)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