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的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王莹
  
大通媒体号
2024年11期
福建省霞浦县第八小学355100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随着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逐渐显露,各种新型教学方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优化带来新的选择。“读思达”教学法与“1+X”群文阅读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其与小学阶段学生成长发展实际特点和需求十分契合,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有着重要促进效用。为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语文基础能力发展,本文将围绕“读思达”教学法与“1+X”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展开论述,并探讨教学实践策略,以期为学生构建高质量语文课堂。

关键词:“读思达”教学法;“1+X”群文阅读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

前言:语文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其在我国育人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价值,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如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所需面临的重要课题。“读思达”教学法与“1+X”群文阅读教学有机整合,能够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与自主阅读进行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切实提升自身语文基础能力,进而充分彰显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价值。

一、“读思达”教学法与“1+X”群文阅读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1)“读思达”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是指在学生认知过程中,要将阅读、思考与表达三者紧密连接,相互融合,利用有效的阅读引发学生思维,借助有效的思考为学生表达奠定基础,以表达诱发学生深入思考,进而实现完整的学习。“读思达”教学法也是一种面向多专业、多年级的通用教学模式,其本质是要求学生完成“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以形成完整的学习周期。将这一教学方法运用与小学语文教学中,其教学重点在与发展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问题思考解决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完成阅读、思考、表达等环节,助力学生建立语文知识体系,进而促进学生逐步发展语文思维[1]。

(2)“1+X”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

“1+X”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契合统编版语文教材特点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中“1”是指统编版教材的精读课文或单元所发生的议题,“X”是指教师立足于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特点,为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目,即围绕一篇课文或单元议题,为帮助学生实现某一阅读能力点的迁移运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水平,同时组织若干篇泛读或课外阅读的文章,指导学生借助课堂所学阅读方法开展自主阅读的教学过程。“1+X”群文阅读教学立足于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学习,旨在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素养,是一种多角度、课内外兼修的阅读教学方式[2]。

二、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的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提炼群文阅读议题,明确群文阅读方案

“1+X”群文阅读教学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议题的提炼与阅读方案的明确是重中之重,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明确阅读教学的中心点,在明确阅读教学议题的基础之上,为学生设计合理且富有趣味的阅读方案,借此促进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阅读教学实际需求以及学生实际特点出发,基于“读思达”教学方法,以语文教材为依托,立足单元整体,明确阅读教学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3]。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一文本内容时,为将这一文本内容作为“1+X”群文阅读教学中的“1”,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立足于单元整体,依托第二单元教材内容,从整体角度设计阅读教学活动,仔细阅读第二单元各模块内容,借此明确群文阅读议题。本单元以“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为单元主题,以“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为单元阅读要素,就此可以看出,本单元文本阅读主要以外国名著为主,以发展学生阅读能力、信息提炼能力为主要目标。在“快乐读书吧”这一模块中,以“漫步世界名著花园”为主题,引出了“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一整本书阅读任务以及“爱丽丝梦游仙境》这一课外阅读任务,并提出相关阅读方法,这既延伸了单元主题,也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对上述内容进行充分分析,将二者核心思想内涵进行有机整合,将阅读议题明确为“畅游外国名著,探索广阔世界”,将群文阅读范围确定为外国名著,借此引导学生自主开展“1+X”群文阅读活动,自主选择阅读素材并在议题指引下进行文本阅读。

(二)设计群文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思考是“读思达”教学法的关键环节,亦是“1+X”群文阅读的重点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方式,以问题为引导,诱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入思考与探究,进而实现深度学习这一目标。

例如,在将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草船借箭》作为“1+X”群文阅读中的“1”,其他四大名著中的内容作为“X”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针对《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以文本内容的主要特征、语言特点等为出发点,设计探究性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开展深入阅读。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草船借箭》、《景阳冈》等故事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主要特点”这一任务,带领学生从文本结构及语言描述出发,探究名著群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人物描写特点,彰显“1+X”群文阅读特点。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对比分析的探究任务,如“探究《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等文本内容中,探究各人物形象的异同之处”,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借此实现对文本的深入思考,让学生能够逐步深入感知文本内容。

(三)开展多元阅读活动,促使学生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作为“读思达”教学法中的最后一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记住多元丰富的阅读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与空间,在促进学生表达自身想法的同时,借此了解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不断优化“1+X”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过程中,该单元的“1+X”群文阅读议题为“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在童话中感受真善美形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童话故事演绎活动,让学生在本单元《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这几篇童话故事中,任选其一,将童话故事以情境剧本的形式进行创编,并以小组为单位将其演绎出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童话的奇妙,感知真善美的形象,发展自身想象能力。在活动结束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的表现进行分析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身看法,借此促进学生语言表达。

结语:综上所述,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的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有效路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提炼群文阅读议题明确群文阅读方案、设计群文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开展多元阅读活动促使学生语言表达等方式,促进“读思达”教学法与“1+X”群文阅读教学深度融合,为学生构建高质量语文课堂,进而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切实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渊荣. 基于"1+X"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1214(8):53-55.

[2] 林小燕. 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 名师在线(中英文),2022(26):41-43.

[3] 朱雪玲. 小学统编教材"1+X"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刍议[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1):167-16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