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核心素养渗透的初中道法“三段式”课堂导入的教学案例

——以《八下3.1公民的基本权利》为例

杨宏英
  
大通媒体号
2024年11期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六中学 7186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渗透核心素养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与目的。课堂导入中渗透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政治认同和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传统的课堂导入比较随意与直接,或直接导入新课,或利用不同导入形式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课堂导入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关注度过低。新课程标准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背景下,我们探索了初中道法课堂“三段式”课堂导入新模式渗透核心素养。

课堂导入首先要考虑依据什么作为课堂导入渗透核心素养的标准。

1.从教学目标的制定中,强调渗透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指导。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和设计叙写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成为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问题。新课程教学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充分挖掘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而教学目标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指导性的体系建设。教学目标设置要指向学生,关注课程教学后留给学生什么思考和情感体验,从而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育人根本任务。

课堂导入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目标,设置到什么程度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如果把课程教学分成几个阶段的话,那么每一个阶段都要有相应的目标设置,且要让目标的设置细化,针对性强。这种细化可以到每个环节,即便没有文字性表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要“心中有数”。

例如在《八下3.1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教学活动中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站在学生学习和了解公民基本权利,核心素养目标是“法治观念”中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学段目标”中的“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具体在目标的落实中设置了议题情境教学目标,通过议题式情境围绕“宪法赋予我们基本权利”展开问题探究,让学生帮助小云完成“思维导图”的活动中,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认识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学生法治观念和对法律权威的认同目标的到了落实,且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国家法律赋予的。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和问题探究中渗透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始终直面现实生活中的真问题,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体验情感,培育素养。这样的目标设置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进行相应的素养体验。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我们改变了过去落实知识点为主的目标设置思路,而是注重培育学生政治认同和法制观念核心素养目标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要求确定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的设置针对性更强。同时,通过什么途径导入,为什么这样导入成为课堂导入关注的重点。

2.从课堂导入的设计中,注重落实核心素养

课堂导入所占课程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二到三分钟的课堂导入实践活动中落实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情境体验,视频赏析,故事体验或任务驱动中提升素养水平,这是课堂教学导入的难点,课堂导入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让素养目标潜移默化的被学生接受。

《八下3.1公民的基本权利》设置了这样的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播放《宪法给了我们生活的底气》,让学生观看,之后让学生谈观看后的感受。通过观看不仅让学生看到了各行各业生活的不易,更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公民基本权利遭到侵犯时,法律是我们生活的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法律赋予的和保障的。通过小视频展示让学生谈感受的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目标。

课堂导入中落实核心素养,要强调学生的体验、体悟,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情感价值,提高思想认识。这样才能让素养目标在学生的亲自参与和体验中领悟与提高素养认知。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认识法律,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靠法律保障,增强对法律权威性认识,认识法律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的保障和底气,树立法律至上的思想,提高遵守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

那么,课堂导入过程中有没有实现核心素养的渗透,评判的依据是什么。

3.从课堂导入实践活动中,评价核心素养渗透

新课程标准对评价做了详细的描述,要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兼顾学生学习态度、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以及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应用水平;从而评价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行、法治观念,以及在真实情境与任务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过去课堂导入注重过渡和衔接,注重趣味性,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弱化学科素养和能力培育。而核心素养目标的提出,要改变过去知识本位的教学思维,从教学各个环节渗透核心素养。课堂导入渗透核心素养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着力点是什么。如何评价学生具有了核心素养,是课堂导入的重要环节。课堂导入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主要从学生表达展示和合作交流中的去评估。课堂导入时间过短,但学生的思维在课前几分钟较集中,所以,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环节的展示,从问题设置和学生的表达中体验情感,从感性体验和观察中形成理性认知,并内化成一种思想和情感,这样才能对学生形成情感认知。

《八下3.1公民的基本权利》课堂导入中,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表达观看后的感受,并细致观察视频中提到了那些公民权利。在小视频情境展示中,通过学生的表述和合作探究培育学生法制观念,让学生懂得法律在保障我们合法权利的同时,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法律赋予公民基本权利的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履行相同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学生在回答和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及时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对个别学生不同的认知,可以给予个别化指导,落实核心素养。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报告成果

课题名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渗透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SGH23Y135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