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语文革命传统题材诗歌的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魏春燕
  
大通媒体号
2024年11期
福建省晋江市江滨中学

摘要: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一直致力于传承革命传统,其中革命传统题材诗歌作为重要载体备受关注。现有教学模式存在单一性和学生对诗歌理解能力不足等问题,限制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开展革命传统题材诗歌的群文阅读教学研究势在必行。通过深入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诗歌背景、情感表达以及社会意义,促进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的提升,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感知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革命传统的理解与认同,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文学修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革命;传统题材诗歌;群文阅读

引言

开展初中语文革命传统题材诗歌的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诗歌背景、情感表达和意义的理解,提升其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对革命传统的认同与理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通过此研究,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文化观,培养综合素养与人文精神,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

一、初中语文革命传统题材诗歌的群文阅读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教学中,革命传统题材诗歌是学生接触和理解中国现代历史、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开展革命传统题材诗歌的群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革命传统题材诗歌所反映的历史背景、社会情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与意蕴。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审美感知与理解能力。革命传统题材诗歌承载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爱国情感的认同与共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他们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信与热爱。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在师生互动的氛围中,进行多维度、深度的讨论与交流,促进思想碰撞与观点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革命传统题材诗歌的群文阅读教学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深入阅读与分析,学生可以感受和理解诗歌中传达的人文精神与道德观念,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与人文情怀,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情感认知和人文素养。初中语文革命传统题材诗歌的群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革命传统题材诗歌的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情境模拟,激发学生兴趣与参与度

通过多媒体资料展示、富有感染力的诗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背景;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以上策略都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他们对于革命传统题材诗歌的兴趣与热情。

在群文阅读中,以部编版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例进行主题群文情境模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可以围绕“爱国情感”这一主题,选择一系列与《我爱这土地》情感基调相契合的革命传统题材诗歌,构建一个主题群文阅读单元。这样,学生在阅读《我爱这土地》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他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感,从而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诗歌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播放相关历史背景的视频、展示图片等,营造出一个沉浸式的阅读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所描述的景象和情感,进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例如,让学生分别扮演诗人艾青和其他革命人物,通过对话、朗诵等形式,再现诗歌中的情境和人物情感。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还能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谈谈对《我爱这土地》及整个主题群文阅读单元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分享和交流,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爱国情感的认识,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通过以上情境模拟策略,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我爱这土地》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多维解读拓展思维深度

初中语文课程中,多维解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文学作品,拓展思维深度。通过多维解读,学生可以从历史背景、情感表达、文学形式等多个角度去理解作品,从而更全面地领悟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培养批判性思维、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例如《回延安》是一首反映抗战时期胜利后人们回忆延安岁月的诗歌,通过多维解读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首诗歌,拓展学生思维深度。

从历史背景角度来看,《回延安》描绘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在延安这一革命圣地的生活与斗争。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共产党人在那里艰苦奋斗、锻炼成长。诗中的山河风景、人民生活以及革命情怀,体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精神风貌,让人们回味历史、缅怀先烈。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回延安》展现了作者对延安岁月的深情眷恋和怀念之情。诗中的细腻描写和真挚情感,让读者能够共情作者内心的感受,感受到作者对那段历史的热爱和敬仰,唤起人们对革命先烈的尊重和怀念。从文学形式角度来看,《回延安》运用了优美的语言和抒情的笔调,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作者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使诗歌充满生动感人的力量,引发读者共鸣和思考,展现了诗歌的独特魅力和审美价值。通过初中语文多维解读《回延安》,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内涵、情感表达和文学形式,还能拓展思维深度,增进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这种多角度的分析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领略诗歌的魅力和内涵,从而丰富他们的人文修养和情感体验。

(三)创意表达提升审美表达能力

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创意表达是提升学生审美表达能力的关键。通过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表达,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独特的审美观点和表达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戏剧表演等形式,将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提升审美表达能力,丰富个人文化修养,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这种创意表达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促进全面发展。

在群文阅读中,以部编版中的《沁园春·雪》为例进行创意表达,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将诗歌中的壮美雪景与深厚情感通过多元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可以借助绘画,描绘出诗中北国雪域的磅礴气势;也可以通过写作,以诗的语言再现那银装素裹的壮丽画面;更可以创新朗诵方式,结合配乐,将诗人对雪景的赞美与对未来的憧憬深情地表达出来。这样的创意表达不仅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蕴,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鉴赏力。

结论

初中语文革命传统题材诗歌的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旨在激发学生兴趣、提升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通过多元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重点包括引导学生探究诗歌背景与情感表达,开展讨论与分析活动,促进跨学科思维发展。部编版教材中的例子展示了如何结合文本分析与历史背景介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义,培养批判性思维。这一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对革命传统题材诗歌的认知水平和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刘锦华,张丁丁. 语文学科革命传统教育的实践路向[J]. 语文建设,2021,(11):14-17.

[2]魏敏,李东平. 阅读教学中革命传统教育渗透策略[J]. 文学教育(下),2020,(04):96-97.

本文系晋江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二批研究课题JG1452-064《指向核心素养的红色文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