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农村小学抓住阅读关键期有效指导亲子共读的策略探索

——以图画书教学《犟龟》为例

钟婷
  
大通媒体号
2024年11期
成都市双流区黄水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学校层面,甚至是家庭都渐渐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国家和学校这两个层面都有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引领,但对于家庭来说,尤其是农村家庭,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意识到了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但毕竟农村家庭家长受限于他们的学识影响,很多家长不知道在家该如何有效指导或者陪伴孩子阅读。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从“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分级阅读·定制书单”,“亲子共读的方法指导”等层面来论述学校可以如何指导亲子共读。

关键词:农村小学   阅读关键期  亲子共读    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学校层面,甚至是家庭都渐渐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国家和学校这两个层面都有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引领。对于家庭来说,尤其是农村家庭,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意识到了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曾在他的《童年书》中这样写道;“不是每本书的阅读都能成为永远的记忆,但是每本书的阅读都会成为永远的栽培。”但毕竟农村家庭家长受限于他们的学识影响,很多家长不知道在家该如何有效指导或者陪伴孩子阅读。另一方面,儿童阅读是存在关键期的,错过了儿童阅读的关键期,就很难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了。那么,什么是阅读关键期呢?作为老师又该如何抓住阅读关键期有效指导亲子共读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进行具体分析。

一、阅读关键期内涵及重要性

“关键期”一词最早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洛伦兹提出。在对鸟类自然习性的观察中,洛伦兹发现刚孵出的幼鸟,如小鸡、小鹅等,会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学会追逐自己的同类或非同类,过了这段时间便再也不能学会此类行为或印刻自己的母亲,而这段时间是很短的,故称为关键期,又称最佳期、敏感期、临界期、转折期。用通俗的话说,关键期就是指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或者做准备的时期。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某些行为在适当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的时期。跟动物一样,人类的发展也有这样的敏感期,过了这个敏感期,你再去发展这样的能力就会费时费力得多。

自然,阅读关键期则是指在阅读方面孩子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据调查研究发现,儿童的第一个阅读关键期在4.5-5.5岁之间出现,也就是孩子幼儿园时期。而第二个阅读关键期则是6-9岁,相当于孩子小学一到四年级。9岁以前,孩子是学习阅读(Learn to Read)的时期,9岁以后儿童开始透过阅读来学习(Read to Learn)。因此,如果家长错过了孩子学习阅读的第一个关键期(幼儿园),那么,到了小学就一定要抓住孩子阅读的第二个关键期了,因为,9岁以后孩子就要学会自己通过阅读来学习了。举个例子,假如儿童在9 岁以前这个学习阅读的关键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他就能随心所欲地读他任意想要读的书籍。反之,如果他在9岁以前没有学会阅读方法,那么,他很有可能不喜欢阅读或者不知道怎么读。《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一文提到,“学校里的每一项课程都依赖于阅读基础,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课文的阅读不能代替整个儿童阅读。”足以见得,儿童阅读的重要性,同时也启发了我们要从家庭亲子共读入手,与家长合力引导孩子阅读。

二、抓住阅读关键期,学校如何指导亲子共读的策略

(一)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

正如前文所言,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农村小学的家长而言,绝大多数家长是不知道怎么去陪伴孩子阅读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学校或者老师给以恰当的指导。

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学校尝试过开展以读书分享为主题的家长开放日。一是家长到校后,可以参观一堂老师执教的课外阅读课。当然,既然是面对家长,就是给家长做出示范和指导,所以,就一定要考虑到亲子共读的可操作性,老师在教学设计这一块就要尤其考虑家长可以从这节课中学会什么可以拿回家用的亲子共读的方法,而不是假大空的理论。二是在家长开放日我们邀请了家长进校园向孩子分享好书。家长从他与孩子亲子共读的书中精选最值得推荐的,向班级同学推荐好书,这既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巩固了亲子共读的成果,同时也对其他孩子及其他家长起到一个示范引领的作用!三是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我们也可以借助网络搭建起家校沟通的桥梁。比如:我们可以借助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或者老师的教育公众号对家长进行亲子共读的指导。可以是一段文字,也可以是一个小视频。当然,这些文字或者视频绝对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而是经过了老师的系统规划和精心准备的。可以先宏观规划,有大局意识,然后微观细化,每次以一个点或者两个点呈现。另外,老师给出这些文字或者视频后还得进行适时讲解,必要时可以在群内进行交流讨论,老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都可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二)分级阅读·定制书单

分级阅读,就是按照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分级阅读起源于发达国家,在香港、台湾地区发展了十几年,分级阅读概念产生于对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科学分析。正是因为少年儿童在不同的成长时期,阅读性质和阅读能力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要实行分级阅读。那如何为家长和孩子定制适合那个年龄阶段孩子阅读的书单呢?笔者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第二个儿童阅读关键期(小学一到四年级)如何选择一本适合亲子共读的好书。

读书如饮食,我们吃饭要吃有营养口感好的,那么,读书也一样,既要有营养,又要“口感好”。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根据儿童成长的年龄阶梯选出了以下适合亲子共读的好书标准:

1.一本好书要真正地理解儿童、表现儿童。

2.儿童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要传达出端正的价值观。

3.要有宽厚的同理心。

4.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意性。

5.要有幽默感,能够让孩子感到有趣。

尽管书籍的类别繁多,按照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功能,书籍可以分出来好多种。但是有了上述标准作支撑,家长在选择分级书单时心中就有一杆秤了。

(三)亲子共读的具体方法指导

我在执教《犟龟》整本书阅读导读时,邀请了家长进校园。下面,我就以《犟龟》为例,简要谈谈指导亲子共读的具体方法。

首先,在教学之初,我通过谜语导入,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接着和孩子探讨了读一本书,我们应该先看什么。根据孩子的回答及老师的引导,最后得出结论:看一本书我们要学会先看一本书的封面、封底、环衬、扉页。看封面我们可以了解到书名、作者信息以及插图等信息;看封底我们可以了解到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或者这本书的意义所在;看环衬可以了解到这本书的感情基调等。

接着,我开始绘声绘色地和孩子共读故事,当然,不是一下子全部读完的,既然是导读课,那么自然是要激发孩子往下读的兴趣。在导读的过程中,我不断引导孩子学会图文结合读、学会关注细节、联系生活读。同时,边读边猜,根据书名或者封面插图猜故事的内容,根据故事情节猜接下来的发展等。在整个课堂中,高潮迭起,笑声不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在课外阅读这一块相对于城区较薄弱,因此,我们必须要抓住孩子阅读的关键期,家校携手,双管齐下,共同搭建孩子阅读的阶梯。对于农村家长,学校及老师尤其要重视对亲子共读的阅读方法指导,只有孩子在阅读关键期学会了阅读,才能进一步地通过阅读来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永金 . 新时代落实农村小学语文亲子阅读实践指导 [J]. 新作文 ( 语文教学研究 ),2018(07):19.

[2]周翠萍.   将亲子阅读引入农村学校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J].(新课程导学),2020(06)下

[3]《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