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产教融合下基于课程思政的“一线双体三阶段”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产教融合是中职院校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从护理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一线双体三阶段”也即是在护理实践教学中,一条软硬技能双培养的双培养育人主线,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实现双主体育人模式,对学生开展校内实训、校外见习以及临床实习三个阶段的教育。本文主要对产教融合背景之下基于课程思政的“一线双体三阶段”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我国护理专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课程思政;一线双体三阶段;护理专业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行业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更关注,《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之中明确指出,产教融合对于人才培育至关重要,并且提出中职院校应当要将学校和企业作为基础,不断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1]。在中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之中,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对于中职院校而言,优化当前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途径。但是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来看,现阶段很多护理专业教师还没有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没有重视教学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对接,无法满足当前护理行业的发展需求,不利于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无法实现整体性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2]。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引导下,中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过程之中实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目标,同时还需要予以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护理专业教师应当要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理念的内涵,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开展教学,通过合理的引导以及多样化的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念、道德观念,提高学生对于护理职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本文主要对当前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实践教学策略。
一、当前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教融合流于表面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护理专业必须要和医院之间构建紧密合作,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部分中职院校开始主动寻求与医院的合作,但是却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校协同,因为学校和医院之间体制有差异,工作中学校和医院的责任划分不够清晰,产教融合工作也流于表面。很多兼职教师都是在工作之余才有时间对学生进行教学,这部分兼职教师因为工作压力大,对于教学工作的关注度下降,教学时积极性较差,而且普遍不会参与相关的培训活动,教学的理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法单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随意性强的问题,缺乏对教学整体设计的了解[3]。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兼职教师一味的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的进行学习,课堂氛围不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调动。而部分专业教师因为教学压力过大,很少会参与到顶岗实践的活动之中,对于当前医疗行业的发展缺少了解,同样也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
在护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之中,实践教学具体可以划分为校内实训、校外见习以及临床实习三个部分,其中学生参与校外见习可以帮助其有效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知识,了解护理行业的发展,提前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有一部分中职院校受限于自身的条件,没有重视校外见习,甚至直接将该环节省略。这就导致学生在参与了校内实训以后,会直接进行临床实习,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较差,难以快速的适应护理工作[4]。
二、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策略
(一)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加强校企合作
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进程,中职院校应当要积极的与医院构建合作关系,并且突破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的深度融合。双方应当要根据实际情况,组建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兼职教师管理方案,推动产教融合的持续深化,完善产教融合过程中的监管与评价制度,对于学校和医院之间各自的责任予以明确,探索出学校与医院之间的合理对接方法。学校的护理专业与医院护理部门保持沟通,并且共同组建起实践教学队伍[5]。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学校还应当要和医院一同建立起护理专业建设委员会,挑选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及具备优秀临床护理技能的医院人员,对实践教学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要和医院一同构建起完善的兼职教师培训制度,定期开展教研,不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将兼职教师的教学和带教情况与其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等进行融合,提高兼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学校也应当要重视对兼职教师的奖励,予以对物资奖励和报酬。
(二)引入“互联网+”模式,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在现阶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具备了互相促进的作用,通过互联网,中职院校可以有效的改善学生见习时间不足的情况。学校可以将政治学习与线上见习工作相融合,让学生通过线上的方式开展见习,这样的模式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临床工作的相关知识,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其政治素养。为了确保线上见习的质量和效率,调动学生的热情,学校可以在教学平台中融入直播功能,以此为基础为学生构建起线上见习云平台[6]。见习工作由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一同负责,对整个过程进行全程直播。在这一过程之中,部分患者可能因为隐私问题不愿意进行直播,此时兼职教师可以先与患者进行交流,录制护患沟通过程等相关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帮助学生构建起良好的学习情境,然后再引导学生针对具备典型特点的患者进行实践锻炼。通过线上见习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促进产教融合的发展,同时也能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完善专业教师的临床知识储备。
(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校和医院应当要加强合作,对实践教学进行持续完善,寻找符合学生需求的有效教学模式。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要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和完善,形成优势互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改善专业教师缺乏临床经验,兼职教师缺少教学经验的问题[7]。在进行校内实训的设计过程之中,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应当要共同参与,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引入翻转课堂、模拟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校内实训的教学质量。在校内实训的教学过程中,由专业教师负责,而兼职教师则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帮助专业教师提高实训教学能力。在校外见习环节,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要互相合作对学生进行教学,其中兼职教师作为主体,负责主要教学工作,专业教师则需要负责监督责任,对学生的校外见习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在临床实习环节之中,兼职教师负责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学习。而专业教师需要负责对学生进行考核,可以选择应用案例汇报、科室考试等多种方法检验学生的实习成果。
(四)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高素质人才
课程思政的理念下,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在对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时候,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针对这一情况,职业院校与医院应当要结合当前医疗行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出目前护理岗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标准,将其作为后续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参考因素[8]。为了能够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学校要组织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相关的专业教学培训,帮助其掌握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领悟其中的内涵,提高其课程思政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当要定期组织教研活动,让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一同挖掘课程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以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目标为基础,总结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思政元素。与此同时,学校和医院还要互相配合,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关系,制定出精品在线课程。在对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都需要重视课程思政资源的有效应用,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并且做好榜样,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念,做好价值引领,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学习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对于自身岗位的认可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结束语
“一线双体三阶段”的标准之下,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不仅需要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同时还需要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通过产教融合的模式,完善当前的人才培育机制。从实践教学校内实训、校外见习、临床实习三个主要内容出发,加强学校和医院的深度合作,在实践教学活动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出当前时代发展所需要的高综合素养人才,为中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来看,当前中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学校与医院之间共同协作解决,明确双方的责任,共享资源,构建出完善的中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龙梓.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护理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化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22,40(7):15-17.
[2] 黄翠贤. “课程思政”与中职妇产科护理教学的融合路径现状分析[J]. 空中美语,2021(4):325.
[3] 王婧羽,李婉娴. 课程思政与中职妇产科护理教学的融合路径分析[J]. 文渊(小学版),2021(9):897-898.
[4] 孙菲,杨兰,范静波. "课程思政"与中职妇产科护理教学的融合路径现状分析[J]. 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5):169-170.
[5] 邹霞,李璐寰,丛小玲,等. "四位一体"产教融合模式在中职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24,42(1):74-77.
[6] 程爱娟,马国平,刘春凤,等.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护理专业校企合作创新教材建设[J]. 中国当代医药,2024,31(1):130-134.
[7] 孙忠亮.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广西中医学校护理专业课程建设[J]. 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22(11):28-31,50.
[8] 王维. "互联网+课程思政"融入学徒制妇产科护理课程教学的实践[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1):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