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安防科技背景下的文博文物安全托管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文物保护与安全管理成为博物馆管理中应当加强对安防科技的应用。本研究分析了博物馆安防的现存问题和博物馆安防的重要性,并讨论了安防科技在博物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提出当前文博文物安防科技的主要特征,以期为博物馆安防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防科技;文博文物;安全托管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责任。然而,当前博物馆安防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加强博物馆安防工作,提高文博文物的安全托管水平十分重要。
一、博物馆安防现存问题
首先,从系统硬件方面来看,博物馆安防设备功能设计相对简单,监控点设置不全面,存在监控死角的问题。这意味着部分区域缺乏有效监控,容易成为安全隐患的发生地。同时,安防信息处理不集中,缺乏体系化,也成为博物馆失窃事件的重要因素,监控点无效、缺乏专业维护人才、缺乏消防和公安报警系统、安防设施落后等因素,都导致了安全防范的漏洞。其次,从人员管理方面来看,虽然监控点位增加了,但监控大屏幕无法显示全部监控画面,可能也会导致重要信息的遗漏。此外,监控视频信息的保存方式不当,查阅困难,也给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且,人工监控效率低下,无法保障监控质量,需要改善监控管理方式,提高监控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二、博物馆安防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出台了《文物安全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这些文件强调了博物馆文物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博物馆安防除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外,还肩负着维护公共安全的责任。文物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保护文博景区的安全和文化遗产是安防行业的重要价值所在。安防行业的专业技术和经验不仅为博物馆提供了有效的安全保障,也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博物馆的参观人数达到了 7358 万,较去年同期增长了惊人的 98.6%。这一显著的增长反映了公众对博物馆的浓厚兴趣和积极参与。随着对文博文物的热情不断升温,众多文博景区迎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然而,随着文博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新的挑战也接踵而至,特别是在人员密集的环境下,安全风险也相应升高。目前存在的智能化安全措施不足、危险源数据缺乏、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以及应急响应体系迟缓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文博文物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文物的盗窃、遗失和损坏事件时有发生,给文博景区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因此,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的安防设备和技术,以及高效能的安防系统的智能分析功能,对于尽早识别和处理潜在的安全威胁、快速响应各种紧急情况,妥善解决文博景区在日常运营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和挑战,显得极为重要且亟待解决。
三、文博文物安全托管服务的主要特征
在安防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文博文物安全托管服务模式逐渐崭露头角。这种服务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商业交易方式,以规避投资风险并确保后期运维服务质量为目标,是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能够显著增强景区安全管理效能。其中,“TTS+5I”安防科技创新模式是一种全额投资、自担风险、多元一体化安全应急托管服务模式。这一模式通过整合现代安防科技和应急管理理念,为文博景区提供全方位的安全托管服务。在这一模式下,托管服务商不仅承担全部投资,还自行承担运营期间的风险,同时实现了安全技术、管理机制、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目前,文博文物安全托管服务成为了现代文博景区安全管理的重要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专业安防技术和科学管理,确保系统设计、建设、运维和服务的高标准,为文博景区提供全面可靠的安全保障。在此背景下,锡林浩特市安防中心“TTS+5I”安防科技创新模式应运而生,“TTS+5I”安防科技创新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专业化设计方案
在安防科技背景下的文博文物安全托管研究中,设计一个专业化的安防系统方案十分重要。这个方案不仅要保证安防系统的功能完善和可靠性,还需考虑到文博文物的特殊性和保护需求。因此,必须由专业机构提供设计方案,确保系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设计方案的内容应该全面而细致,涵盖各个方面的考量。首先,设计方案需要包括视频采集设备的选择和摆放位置。视频监控是安防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合理布局和高质量的设备选择,可以实现全方位的监控覆盖,及时发现和记录异常情况,保障文物的安全。其次,红外探测范围的科学设置也是设计方案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红外探测技术能够在无光照环境下进行监测,对于夜间或暗处的安全监控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在设计方案中应该合理确定红外探测设备的摆放位置和监测范围,确保全天候的安全监控覆盖。通过与安防中心合作,文博单位可以得到专业的安全方案设计和技术支持,确保文物的安全托管和保护工作得到有效实施。专业化设计方案不仅仅是简单地选择设备和确定位置,更需要考虑到文物特殊的保护需求和安全风险。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完备性直接关系到安防系统的实际效果和文物的安全。因此,只有通过专业的设计团队和机构,才能够确保安防系统方案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文博单位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安防运营托管服务的核心在于提供专业的安防技术和科学管理,以确保系统设计、建设、运维和服务的高标准。该模式由专业机构提供完善的设计方案,以确保安防系统的功能齐全、稳定可靠。
(二)专业化建设
为了确保文博景区安防系统建设的质量,必须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建设团队依据文博文物相关安全标准下的设计方案和标准的安装工艺进行施工。安防系统的建设将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团队负责施工,同时在监理监督下完成,以确保系统的质量达到标准。这意味着施工过程将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安全管理的要求,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技术化维护
安防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依靠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维护团队,以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寿命。博物馆应该依据规范的维护标准进行日常维护、定期维护以及常态化巡检,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能迅速处置系统故障,从而确保系统的持续正常运行和寿命的延长。
(四)应用人员专业化
为了更有效地响应预警信号和事件处置,该模式设立了指挥调度中心,并由专业人员操作系统。这些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丰富的安防知识和应急处置经验,能够及时、准确地响应各类安全事件,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五)专业执行团队
该模式建立了训练有素的专业安防队员执行团队,他们按照标准进行巡检和事件处置,实现事前预防和潜在风险消除。这些队员不仅具备丰富的安防知识和经验,还能够有效协调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保障文博景区的安全。
总结:
目前,博物馆安全管理越来越倚重安防技术的应用。博物馆作为保存和展示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其安全运营直接关系到游客和文物的安全。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且领先的安防科技创新模式,能够通过事前预判和及时响应,为维护文博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以及提升公众的文化体验提供关键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昌国.打造安防科技创新模式提供文博文物安全托管服务——专访锡林浩特市安防中心理事长、总工程师褚延学[J].中国安防,2024,(04):99-103.
[2]齐敏.无线环境监测系统和无线安防系统在文物保护中的作用[J].人文天下,2021,(09):76-78.
[3]侯一元.博物馆安防监控技术和运用探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06):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