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然而,传统教学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如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研究通过整合信息技术与混合式教学理论,构建并应用了一种创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该模式结合了MOOC、翻转课堂和智能教学系统等新兴教学方式,旨在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在重庆三峡学院进行实践案例分析,结果显示,混合式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综合能力,尽管在技术应用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研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为进一步推广和优化该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证依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MOOC;翻转课堂;智能教学系统;自主学习;教学效果
1. 理论基础
1.1 混合式教学理论
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是一种结合了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优势的教学模式,旨在优化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混合式教学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还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互动方式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陈绍英、申彤,2024)。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其灵活性和多样性,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术表现(高鑫鑫,2021)。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还能通过线下课堂实现师生互动和深度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陆红燕,2024)。
1.2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翻转课堂和智能教学系统等新兴教学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并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吕晓敏,2021)(鲍泽倩,2021)。这些技术手段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还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MOOC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张婷婷等,2023)。翻转课堂则通过将传统的讲授环节移至课前,课堂时间用于讨论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任丹,2024)。智能教学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推荐,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方案和实时反馈,进一步优化了学习过程(张嘉楠等,2021)。
1.3 产出导向法(POA)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由文秋芳教授(2017)提出,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POA理论包括“驱动-促成-评价”三阶段教学流程,旨在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驱动阶段,教师通过设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促成阶段,教师提供必要的语言输入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在评价阶段,教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1.4 Bloom教育目标分类学
Bloom教育目标分类学(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由Benjamin Bloom于1956年提出,是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理论工具。该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Cognitive)、情感(Affective)和技能(Psychomotor)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又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层次。在认知领域,Bloom分类学从低到高分为知识(Knowledge)、理解(Comprehension)、应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六个层次。这一理论为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和评估学生学习成果提供了系统的方法和框架。
1.5 外语慕课自主学习理论
外语慕课(MOOCs for Foreign Languages)通过提供大量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慕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技术能力、心理能力、社会素养和思维能力。
自主学习理论(Zimmerman, B. J.,1989)指出,自主学习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个过程。自主学习过程包括预先思考阶段、行为/意志控制阶段和自我反思阶段。在预先思考阶段,学生需要设定学习目标和选择学习策略;在行为/意志控制阶段,学生需要自我监控和调整学习过程;在自我反思阶段,学生需要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外语慕课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调控能力和学习动机。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活动,外语慕课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混合式教学理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产出导向法、Bloom教育目标分类学以及外语慕课自主学习理论共同构成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不仅为构建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也为具体教学实践提供了指导原则和方法。本研究将基于这些理论,探讨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综合能力。
2. 实践案例分析
为了验证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本研究选择了重庆三峡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实践案例,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通过系统设计和实施该混合式教学模式,详细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与问题,旨在为进一步推广和优化该教学模式提供实证依据。
2.1 案例背景
重庆三峡学院是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是必修课,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教学效果不理想。
为了改进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研究团队决定引入基于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教学对象为一年级的两个班级,共计106名学生。这些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好,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内容主要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
2.2 教学方案
在设计混合式教学方案时,本研究遵循以下原则: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活动有趣、教学评价科学。具体教学方案如下:
2.2.1 教学目标
根据Bloom教育目标分类学,设定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基本词汇、语法结构和语言功能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和背景知识。
技能目标:通过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的综合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具体包括提高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速度与理解深度、写作规范与创造力,以及翻译准确性与灵活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
2.2.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本研究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以下方式创新教学内容:
1.资源丰富化:从MOOC平台、在线课程资源库、学术数据库等多种渠道精选优质课程视频,涵盖《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和实用技能,实现学习资源的多样化。
2.内容实用化: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的主题,如“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全球化与文化交流”等,增强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时代性。
3.跨学科融合:引入跨学科内容,如结合英语学习与文化、历史、科技等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4.课外扩展:提供英语电影、纪录片、TED演讲等多样化的学习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2.2.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依赖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和手段:
1.在线学习平台:利用MOOC平台、学习管理系统(LMS)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和互动工具。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提交作业、参与讨论等。
2.翻转课堂:将传统课堂的讲授内容转移到课前,通过视频、阅读材料等形式布置给学生。课堂时间则用于师生互动、答疑解惑、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智能教学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推荐,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方案和实时反馈。例如,利用智能测试系统进行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2.2.4 教学活动
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增强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度,必要时让学生做课前准备:
课堂讨论:围绕课程主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和参与辩论。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学习:设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任务,如撰写英文求职信、制作英文演示文稿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应用能力。
协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学生可以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角、语言文化节等活动,增强语言实践和文化体验。
2.2.5 教学评价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具体包括:
形成性评价:通过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学习日志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持续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激励,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项目展示、学期论文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终结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考核,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互评,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通过同伴评价,学生可以学习他人的长处,促进自身的进步。
2.3 教学实施过程
在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研究团队按照预定的教学方案,系统实施了混合式教学模式。
2.4 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反思日志、教师观察和学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
2.4.1 学生反馈与学习效果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持积极态度,认为该模式丰富了学习资源,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具体表现为:
学习兴趣和动机显著提升:学生普遍认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英语综合能力明显提高: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实践,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特别是在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方面进步显著。
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表示,通过在线学习和自主学习任务,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2.4.2 教师反思与教学调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不断的反思和调整,发现并解决了一些问题,如技术设备故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等。通过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逐步提高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2.5.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5.1 技术应用中的问题
尽管信息技术在混合式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对在线学习平台和工具不够熟悉,技术故障偶尔会影响教学进度。此外,不同平台和工具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也可能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师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2.5.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学生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难以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这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例如,通过在线辅导、学习伙伴制度等方式,帮助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好地适应混合式教学模式。
2.5.3 教师角色与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促进者。这一角色的转变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还需要具备设计和实施多样化教学活动的能力。为此,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和发挥新角色。
3.结论
本研究基于重庆三峡学院大学英语课程的实践案例,探讨了信息技术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及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分析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显著优势,同时也识别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综上所述,本研究验证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方面的显著优势。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还为未来的教学模式创新和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相信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绍英,申彤.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实践与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 42.04(2024):81-88.doi:10.19903/j.cnki.cn23-1074/g.2024.04.020.
2.高鑫鑫.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科技视界 .22(2021):8-9.
3.陆红燕.英语专业课程混合式教与学模式探索——基于系统理论的视角.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1-8. 2024
4.吕晓敏.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外语电化教学 .01(2021):61-65+10.
5.鲍泽倩.现状与反思:近十年国内在线课程研究综述——基于8种CSSCI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中小学电教 .10(2021):9-12.
6.张婷婷,樊匀, 孙宇.基于“1+X”证书制度的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研究——以Web前端开发方向为例.电脑知识与技术 19.33(2023):157-159.
7.任丹.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海外英语 .06(2024):115-117.
8.张嘉楠,李彦敏,张小红.智能时代教育技术变革的逻辑理路与指向研究.中国电化教育.12(2021):48-54.
9.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现代外语 40.03(2017):348-358+438.
10.Bloom, B. S. (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Handbook I. The Cognitive Domain. New York David McKay Co Inc.
11.Zimmerman, B. J. (1989). 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Self-Regulated Academic Learn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1, 329-339.
作者简介:覃靓(1986- ),女,汉族,重庆万州人,硕士,毕业于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神经语言学。主要研究兴趣:二语习得,英语教学法,语言测试学,具身认知,双语控制的神经认知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