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人工智能时代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

李青青
  
大通媒体号
2024年19期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541006

摘要:人工智能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中学英语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本文运用角色理论,分析了智能时代下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期望、角色学习与角色实践。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学英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情感的关怀者、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中学英语教师应加强角色学习、促进专业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角色理论;中学英语教师角色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1]。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到:“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推动教师重塑角色”[2]。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学教育也需向前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重新定位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中学英语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需要。

一、人工智能以及角色理论的内涵

人工智能一词最早由麦卡锡等学者于1956年首次提出。专家谭铁牛将人工智能定义为: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能够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3]。 2016年,当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时候,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如今,许多学者致力于将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相结合,探寻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需要明白的是,尽管身处人工智能时代,但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要素,不会被机器所取代。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人工智能缺乏情感、信念等人类意识形式;二是人工智能无法真正具备人类的社会属性;三是人工智能难以具备完全理解自然语言真实意义的能力。

“角色”一词最早用于戏剧领域,随后社会符号论的创立者米德将其运用到社会学研究中。他将“角色”定义为: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4]。根据米德所述,角色理论的中心概念为角色扮演,其含义是:个体根据自己所处的特定位置,并按照角色期待和角色规划要求而表现出的一系列角色行为[5]。教师角色则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教师,为了满足社会期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此基础上,郑杭生进一步将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划分为对角色的期望、对角色的领悟以及对角色的实践。而奚从清将角色扮演分为角色定位、角色领悟、角色学习、角色实践和角色评价五个部分。由于奚从清提及的角色定位、角色领悟与郑杭生的角色期望概念有相似之处,为此本文将结合二人对角色扮演过程的划分,从角色期望、角色学习、角色实践三个维度分析人工智能时代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

二、人工智能时代对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期望

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期望指社会、团体或他人对教师行为的期待和要求。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的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等角色。当人工智能应用于教学领域,它就像一把双刃剑,给中学英语教师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从而促使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

首先,中学英语教师应该担任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角色。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教师合理规划教学任务、学习诊断、批改作业等,为此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教师的工作负荷。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角色期望,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利用资源学习以及如何自主学习。互联网时代,网上充斥着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教师除了告知学习资源获取途径外,还应该帮助学生辨别所获取的学习资源是否适合自己。在课堂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以及设计的教学活动,循循善诱,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占主导地位,一味地“满堂灌”,那么学生只能处于被动输入大量知识的境地,而没有输出的机会,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课外,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等,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给予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提供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其次,中学英语教师应该担任学生情感的关怀者。智能时代,信息交流的工具日益迭代,人机对话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可机器是冰冷的,不具备人类所特有的情感因素,无法与人产生情感共鸣,也不能深层解读人们想表达的内容。当有着个性差异的中学生在遇到学业或生活问题时,如果企图向机器寻求解决方法,那么他们是否会得到近乎相同的答案呢?与之相比,教育是有温度的,教师更能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情感支持,更能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并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洞察学生心理变化,最终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近年来,“内卷”这一热度词让不少人感到焦虑,尤其是引发学生的焦虑情绪。而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正处于关键期,面临“内卷”,教师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都需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需要尽力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减缓学业压力。

再者,中学英语教师应该担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者。《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6]。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文化意识有助于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思维品质的培养则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机协同发展的时代,中学英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这需要教师基于学情,充分挖掘文本内容、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和精准设计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做到教学评一体化,发挥评价的诊断、调节、激励功能。与此同时,教学需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理解教育意味着教师要以身作则,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最后,中学英语教师应该担任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传统教学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是“传道、授业、解惑”。可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需要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英语教学,摸索新的教学方式。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会进一步发展,时代之变需要中学英语教师能够成为研究者。教育教学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脱离教学实践的事情。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教师才能敏锐捕捉教育现象,才能发现有待改善的教学环节。教育教学研究也不是一件独自奋战的事情,教师可以通过组建教研团队的方式,齐心协力探索关于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与新形式。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学习

中学英语教师角色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并掌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权利与义务、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要求[7],从而提高角色认知水平。首先,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在教育学中我们已熟知教师的权利与义务,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既需要享有相应的权利,也需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其次,角色学习是随着角色的变化而进行的,中学英语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因此需要不断地学习,了解社会对其所扮演角色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要求。为了角色学习,中学英语教师应增强角色认同感、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以及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一)中学英语教师需要增强角色认同感

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认同感以其对自己角色的认知为基础。中学英语教师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需扮演不同的角色。由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情感的关怀者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者与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内涵,都肩负着不同的使命。正是由于教师角色的多重性,而导致部分教师会陷入角色冲突当中,许多教师仍在“教书匠”与“教研员”之间徘徊不定。当这种角色冲突影响到教学工作时,会对教师的角色认同感产生消极影响。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认同感来自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肯定,但更应来自教师自身的教学信念。

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为了应对人工智能的出现,教师需要一定时间的角色适应期。基于角色认同感,教师得理性分析自己的角色价值,并制定相关行动计划,努力将理想自我转化成现实自我,在满足社会期望的情况下,更应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中学英语教师需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这样一个等式:经验+反思=成长。为了实现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角色的期望,中学英语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不仅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而且要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对课堂内容、活动设计进行反思。对于中学英语新手教师而言,更应该具备反思意识,可以时常写教学日志以帮助自己渡过教师角色适应期,逐步提升教学能力。个人的观念将制约着个人的行为,如果教师的观念落后、理论知识不足、教学方法较为传统,那么教师的教学反思行为就犹如逆水行舟。在信息技术发展的环境下,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亟需其通过教学反思,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且能够及时、从容地转换自己的角色。

(三)中学英语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在线教育、远程培训等技术手段逐步更新,这为中学英语教师提供大量的学习机会。人工智能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便利,教师也是一名学习者,可以通过泛在学习等方式,及时了解教育动态、学习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新内容。当前,深度学习、英语学习活动观等理论知识已在英语教育中掀起一股热潮。中学英语教师除了完成每日教学任务之外,还应努力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努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人的创造性是无限的,未来还会有其他有关教育的新概念、新理论的提出,可谓“活到老,学到老”,中学英语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应始终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最终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四、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实践

中学英语教师角色实践是教师依据角色期望创造角色的过程。可是创造角色要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因而教师需要领悟角色,提高角色认识,并加强角色学习。为了实现角色期望,中学英语教师创造角色的过程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如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塑造角色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

(一)社会需理性看待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

如今,尽管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但是大多数人不得不依靠互联网获取信息,这便容易产生“人云亦云”的现象。比如,有人建议取消中学英语主科地位,这无疑会引起人们的热议。社会是人类共同生活的产物,中学英语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一定程度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基于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因而社会对于教师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期待与要求。与此同时,社会对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期望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人工智能的发展让社会各界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中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当教师担任多重角色时,也许会面临角色冲突的问题。例如,教师在学校需要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情感的关怀者、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者以及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的角色,在家中扮演父母、子女等角色。与此同时,教师角色的复杂化与多样化会引发教师对于其角色扮演的焦虑问题。为了克服教师角色的焦虑性,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性看待教师所扮演的角色。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社会的一员,家长应该明晰教师的角色定位。当下部分家长倾向于凭借孩子的的学业成绩去评判教师的职业水平,这无疑是将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师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家长需要理性看待教师的角色,需要理解教师的角色,这样才能进一步优化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学校需支持中学英语教师角色学习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帮助中学英语教师扮演其角色,中学应从多方面支持英语教师的角色学习。一方面,学校应给予中学英语教师角色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为中学英语教师营造角色学习的氛围。当智慧教学软件的课堂教学得以应用,中学可以开展有关英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使教师可以快速适应这种新模式。而学校为教学角色学习提供良好条件,可以帮助教师从传统的角色扮演中转换过来。当前,新手教师进入职场,学校通常是采用“师徒制”,即在资深教师的指导下,新手教师可以更快地从事教学工作。如果学校有浓厚的学习氛围,那么新手教师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融入所需扮演的角色中去。除此之外,学校应激励教师主动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并擅于将其恰当应用于教学中,使其为教学服务。

(三)教师需树立自己的角色观念

中学英语教师对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角色地位、角色义务、角色行为和角色形象观念。其中,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行为观念是指教师需要认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模式。例如,英语教师需具备专业知识、正确的价值观等,因为其担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者。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中学英语教师应着重培养中学生的高阶思维,如分析、评价等。而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形象观念是指其需要认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应具备的品德、风格、个性等。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教师应有独特的教学风格与个性,能够将挑战转化为发展自我的动力。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五、结语

虽然人工智能驱动教师教学工作的变化,但是它无法取代教师这一职业。顺应时代之变,中学英语教师应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适应角色的转变。同时,中学英语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发展,以此胜任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018-01-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 [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018-09-16.

[3]谭铁牛. 人工智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EB/OL]. https://www.cas.cn/zjs/201902/t20190218_4679625.shtml, 2019-02-18.

[4]王梅,杨鑫.角色理论视域下卓越教师形象研究——基于100位教书育人楷模事迹的内容分析[J]. 当代教育科学, 2020, (05): 30-36.

[5]奚从清.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14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4.

[7]奚从清.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14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