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积极心理干预策略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反思

李国志
  
大通媒体号
2024年20期
烟台理工学校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心理学领域迅速发展的一个分支,它强调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以及它们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面临着许多心理压力和挑战。因此,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应对挑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和实践活动太少等,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心理健康服务 “家校社”共育

一、引言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着身心发展的巨大变化,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焦虑、自卑等问题。同时,他们也需要得到情感支持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指导。因此,中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当前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教学方法陈旧、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积极心理干预策略的实践

1、树立积极心理观念

中职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形式,向学生灌输积极的心理观念,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主题演讲和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业人士对心理健康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校举办各种形式的主题演讲和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业人士对心理健康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提升心理抵抗力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情感管理、应对压力、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正面引导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心理抵抗力,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更加坚强和自信。

学校可以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应对挑战的方法。

3、培养积极心理素质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控、适应性等积极心理素质。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心理健康培训等,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提升和增强他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培训

中职学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纳入全员教师继续教育范畴,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和责任至关重要。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守护者。通过组织专业培训和讲座,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足够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能够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和专业性。此外,教师还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

三、对积极心理干预策略的反思

1、教育内容与需求匹配度

在实践中,需要关注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的匹配度。反思教育内容是否真正符合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是否能够真正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调查和分析,了解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具体需求和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2、教育形式与参与度

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使其感受到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视,从而增强自我认同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如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心理健康培训等活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学校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形式,如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手段,开展线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3、教育方式的创新性和有效性

反思教育方式是否足够创新和有效,能否真正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探索更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如线上教育、互动游戏等,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积极心理干预策略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效果显著。通过实施一系列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增强了自信心和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学生的人际关系也得到了改善,他们更加善于与他人沟通和合作。这些积极的变化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对整个校园的氛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教育效果评估与反馈

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对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积极心理干预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教育策略,确保教育成果的最大化。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追踪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变化和进步。了解学生的实际收益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完善和优化教育内容和方法。

5、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探索如何更好地整合和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果。反思学校是否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教育资源,如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以及是否积极整合了外部资源,如企业、社区等。中职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如与心理咨询机构、医疗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加强家庭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及时跟家长交流沟通,形成“家校社”共育的良好氛围。

6、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持续关注

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持续关注和支持。做好学生入校门后的心理健康筛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和学生,分别建立特殊学生个人台账,及时干预指导,帮扶和矫正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问题。建立长期的心理健康支持机制,为学生提供持续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干预策略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反思是一个持续的渐进过程。通过不断实践、反思、完善和改进,可以不断完善和优化积极心理干预策略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提升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