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改革研究

张方芳
  
大通媒体号
2024年21期
吉林省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美术鉴赏课是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完善学生艺术素养结构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以学生艺术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全面推动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义务教育活动开展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明确初中美术鉴赏课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基础上,说明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改革基本策略,以此为课程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参考,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水平起到应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术鉴赏课;教学改革

最新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要强化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方面核心素养培养,要能够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美术鉴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美术鉴赏教学能提升教学课堂效果以及学生审美能力。美术鉴赏课教学活动中,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的鉴赏和理解,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文化艺术感知能力,加深学生对文化艺术的理解,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为学生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必须要坚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全面深入推动教学改革,确保美术鉴赏课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1、初中美术鉴赏课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

美术鉴赏课是以美术作品鉴赏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活动开展应当遵循《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核心素养内涵界定,也就是要实现如下方面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1)美术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要能够具备对美术作品表现特征,美术作品创作和美术语言、美术形象、美术情感的良好感知能力,要能够学会发现美、感知美,在丰富的美术作品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2)美术表现能力,要能够通过美术鉴赏活动开展,认识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并形成热爱生命和生活的态度。(3)美术创意实践能力,要能够通过美术鉴赏激发美术创新意识,提高美术创作能力,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4)美术文化理解能力,要能够通过美术鉴赏,感悟不同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认识到美术对文化发展的贡献和价值,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

2、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改革策略

2.1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创设教学情境

美术鉴赏作品本身就是一种富有感知力的情境作品,其中又蕴含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因此在教学活动导入环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情境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愿意在兴趣驱动下主动探究。美术鉴赏课教材中入选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应出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美术创作特色。在课堂导入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技术优势,创设故事化情境、音乐情境,或是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相关情境,以此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有效提升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成效[1]。以人美版七年级上册《艺术节的策划与美术设计》一课为例,可以让学生自己拍摄或搜索一些关于艺术节相关的招贴、节目单、标志及舞美设计,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喜欢这幅作品。

2.2 提升学生美术文化理解能力

美术作为中西方都有悠久传承历史的艺术形式,是记载人类文化发展历程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每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富含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挖掘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体会中西方文化差异,并将美术作品文化与哲学、历史、文学等多方面知识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加深学生的文化理解,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学生在了解艺术的多元化的同时,实现文化正向迁移,在异域文化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交流发展,进而有效推动核心素养有效培养。以人美版八年级下册《藏书票》为例,学生在通过对世界各种类型藏书票的鉴赏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美术创作形式的多样性,还能够更加深刻的体验到汉字演变过程中的文化,感受版画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成为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好学生。

2.3 引导学生深入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当前初中各门学科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推动学生探究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培养,也能够更好的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在美术鉴赏课教学活动中,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将学生划分为4~6人的小组,设定合适的探究主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进行探究[2]。以此不仅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建构。例如在人美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山水画》一课教学中,以“中国山水画”鉴赏为主题,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优秀美术作品的构图方式、色彩技巧,分析“三远法”的处理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更好体会中国山水画“意境”的灵魂,加深学生对中国山水画艺术追求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2.4 优化核心素养培养支架

在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活动中,从学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搭设支架,引导学生从作品鉴赏向核心素养建构转换,能够更好的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支架搭设形式包括问题支架、情境支架、关键词支架、建议支架等多种方式,针对写生自主探究情况搭设合适的支架,并引导学生借助支架进行协作学习,探讨作品鉴赏与核心素养要素的关系,能够更好的加深学生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进美术鉴赏方法,学会将美术鉴赏方法应用于鉴赏日常生活美术作品,学会挖掘生活中的美,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人美版九年级上册《民间工艺品制作》一课为例,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美术作品中,思考美术作品创作所使用材料有哪些特性,如何利用这些特性来创作更加具有美感的作品。

2.5 优化美术课外实践活动

在初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创设更加丰富的美术课外实践活动,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将感官感知与心理感受有机结合,能够更好的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以项目小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通过参观、临摹等鉴赏方式,了解和学习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并在相互交流中完成绘画创作,每个小组进行绘画比赛,选出一幅最优秀的作品为代表进行小组比赛,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团队意识[3]。以人美版九年级上册《走进民间美术》为例,可以结合教学时间进度,让学生在“木板年画”“剪纸”“玩具”“刺绣”“民间陶瓷”等民间美术中,选择较为方便学习的形式,向民间艺人学习并进行创作实践,以此不仅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美术鉴赏能力,还能够更好的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

2.6 转变美术鉴赏课程评价方式

改变单纯以临摹或绘画作品打分为主的评价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进行评价,是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用文字将自己的感想和评价记录下来,教师随堂进行口头评价。在课堂创作练习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从不同视角分析自身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不足。教师在对学生鉴赏能力进行评价时,应当重点关注学生对绘画技巧和色彩运用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对绘画作品思想内涵理解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对绘画作品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认知见解的评价。

3、结束语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推动中学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强调“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也就是说,对于美术鉴赏课程,解决的是从“直觉思维”向“高阶思维”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切实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多元鉴赏和临摹场景,创设实践创作机会,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效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伟.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美术色彩鉴赏教学探究[J].色彩,2023(11):148-150.

[2]刘庆昶.论核心素养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2(20):173-175.

[3]萧秋叶,赵湘学.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文化理解素养形成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22(03):174-17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